天天看點

住房危機嚴重 總理允全力應對

作者:歐洲時報

【歐洲時報靖樹、秋狸編譯】随着近年房貸利率上升、房屋建設減少,法國遭遇嚴重房地産危機。據《世界報》報道,建築行業稱,2023年新房開工量較2022年下降22%,僅為28.7萬套,這一水準“接近1992年和1993年的低點,比曆史平均水準還要低7.2萬套”。建築許可發放量則下降了24%。對此,法國總理阿塔爾近日宣布将通過提高建築高度、密度等手段,争取在2027年前達到效果。

22個優先地區建3萬套住房

2月14日,阿塔爾在視察馬恩河谷省Villejuif的一個建築工地時說:“我宣布法國住房問題進入緊急狀态……我們将一厘米一厘米、一平方米一平方米地努力,為法國人提供更多住房”,“我們的目标是,在未來三年内取得具體、切實的成果。”

在此前施政演講中,他曾宣布采取“供應沖擊”療法來解決房地産危機。

阿塔爾14日宣布了22個優先地區,每個地區都将在未來三年内,在公共支援下建造約1500套住房,總計3萬套。

這些地區包括馬恩河谷省Villejuif、敦刻爾克、濱海塞納省的迪耶普(Dieppe)、圖盧茲、波爾多、馬賽、聖馬洛、位于法瑞邊境的費内-伏爾泰市(Ferney-Voltaire)和西南部城市比亞裡茨(Biarritz)。

提高現有建築高度

阿塔爾表示,第二個優先事項是要“加高建築,特别是在城市地區”。

阿塔爾舉例稱:“在尼斯,已經确定了5000棟建築,可以建造7750套新住房。這意味着四年到六年的施工時間”,“今年,我将要求社會業主和地方政府開展必要研究,以确定哪個位置可以加高多少住房”,“我希望到2025年,法國所有大城市都能看到垂直建築。”

阿塔爾還提到要從奧運村的建設中吸取靈感,進而提高建設速度:比如支援所謂的“場外生産”,即在工廠建造整棟建築,然後在現場組裝。

增建獨立式住宅

除了提高建築高度、密度,阿塔爾還談到了“獨立式住宅”,并認為這是“法國夢的一部分”:在别墅周圍通常還有一些空地,對于那些希望在這些空地建造獨棟住房的人來說,今後申請建房的程式将大大簡化,以便後者在自己的土地上建造額外住房。

根據阿塔爾的計算:“如果居住在獨立式住宅中的法國人中有1%這樣做,就有可能增加16萬套住房。是以,我們的想法是簡化程式,使市長們無需修改當地的城市規劃方案(PLU)就能準許建築許可。”

阿塔爾還提到了其他措施,包括簡化程式讓辦公室更容易改建為住宅,以及“建立可逆建築許可證”,例如已申請辦公樓建築許可證的建築商如果希望将其改造成住宅樓,将無需申請新許可證。

放寬租房标準

2月12日,新任住房部長卡斯巴裡安(Guillaume Kasbarian)在上任72小時後就推出了增加房源的方案:增加供應不僅要推動新房建築,還要放寬房屋耗能指數(DPE)的相關規定。

新的DPE計算規則允許14萬套面積小于40平方米的房屋不被列入F或G類别,進而免除屋主翻修的義務。不僅如此,這些房屋的業主将能在2025年1月1日之後繼續出租它們。

為何2017年承諾未實作?

面對此次阿塔爾提出的“供應沖擊”療法,法媒提出一個問題:為何2017年就開始許諾的“住房供應量陡增”承諾未實作?對此,法國住房部表示,曾推出的鼓勵對市中心舊建築改造投資的免稅措施效果有限。此外,政府曾承諾到2022年為學生和年輕人建造8萬套住房,但這一目标隻能實作50%。

從2017年夏天開始,政府開始收縮住房預算:審計法院警告預算超支,“從那時起,政府就開始針對營運商,特别是社會住房營運商調整措施,”2016-2017年擔任住房部長的科斯(Emmanuelle Cosse)表示。

不僅如此,政府還削減了一系列住房補貼相關支出,後者使國家每年節省13億歐元。然而,這也使得社會福利房(HLM)機構财務失衡。社會住房數量在2016年近123000套,2019年下降至105000套,并随着材料成本和租金上漲數量進一步下降。這種财務脆弱性也對開發商産生了影響,因為後者在房地産項目中包含了一定比例的社會住房。

不僅如此,2018年法國政府釋出《法國生物多樣性規劃》,并提出土地“零人工淨增”(ZAN)的目标,以減緩土壤的持續消耗導緻自然生态系統的不可逆退化。“零人工淨增”旨在尋找土地利用的平衡模式,通過再自然化的土地來抵消人工化土地的增量,進而實作人工化土地淨增長量為零的目标。法國政府希望在2030年達到“減少50%混凝土澆築土地”的目标,并最終在2050年實作人工化土地淨增長量為零的局面。

不過,法律出發點雖好,實踐起來卻不容易:近年來,法國各地民選官員不得不應對更改城市規劃、土地價格飙升、被拒建造許可者的憤怒與住房危機等頭疼問題。

各地政府需要“以更少的土地完成增長目标”,這就涉及節約用地,以及複雜的土地項目配置設定磋商過程。自然,地方官員陷入了沖突的糾結過程:“我們必須減少土地消耗,但也必須使國家實作再工業化的目标”,卡昂市長布魯諾(Joël Bruneau)表示:“如果我們阻止開發商消耗土地,就将面臨創造就業機會和再工業化步伐大幅放緩的風險”。雖然“有些項目将不得不放棄,”但社會住房建立又刻不容緩:“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為15萬個當地就業崗位提供住房”。

建築物“增高”成熱門選項

目前,各地的解決方案存在一定共同點:提高密度、利用荒地和廢棄建築。然而,房屋建得更高更密,又與部分群眾的願望背道而馳:布魯諾稱,“人們總覺得建築太高了,但‘令人舒适的密集型住房’并不存在,尤其城市居民總渴望将城市變成鄉村”。

目前,給建築增高已經成了民選官員眼中比較有吸引力的解決方案:裡昂市去年3月已經宣布通過增加現有建築的高度來建造250套社會住房。這種做法還能為較低樓層的能源改造提供資金。

除此之外,其他一些法國大城市由于缺地且受制于ZAN目标(包括到2030年将自然空間消耗率降低50%),也轉向了增高的辦法:通過對現有建築物和授權高度進行模組化,斯特拉斯堡市已挖掘出16500座有增高潛力的建築物。同樣,尼斯市進行相關研究後也發現,可以提高10%的建房存量,即有可能增建3850套住房。尼斯副市長博雷(Anthony Borré)表示,“在尼斯,增加建築高度是一種共識,無論環保派還是極右派國民聯盟。”

不過,在巴黎,負責制定未來城市規劃的市政府多數派内部仍存在分歧。在2014年的一項研究中,巴黎城市規劃研讨會估計10%的臨街建築有增高潛力,但“實際上,可實作的目标遠低于預估數字。無論如何,增高可以創造5000至10000套新住房,這已經是個非常好的結果了,”負責生态轉型和建築的法共籍副市長鮑德裡爾(Jacques Baudrier)估算稱。

(編輯: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