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型糖尿病,問題卻可能出在“腸道”!3類新型降糖藥或可有效改善

作者:家有好醫趙博士

一說起2型糖尿病究竟是怎麼引起的,大家首先會想到的主要有兩大因素:

第一,胰腺當中胰島β細胞無法有效分泌出足夠多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胰島素分泌不足;

第二,肝髒、肌肉等胰腺以外的血糖調節器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導緻胰島素的“工作效率降低”---胰島素抵抗。

2型糖尿病,問題卻可能出在“腸道”!3類新型降糖藥或可有效改善

毫無疑問,很少有人會将2型糖尿病直接與我們的“腸道”給聯系在一起。

但其實,近年來的醫學研究發現,相當比例的2型糖尿病與“腸道因素”有關。并且,專門作用于這一通路的幾類新型降糖藥正在2型糖尿病治療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價值!

這篇文章,我們就專門給大家介紹這部分有關2型糖尿病的重要新知識。

2型糖尿病,問題卻可能出在“腸道”!3類新型降糖藥或可有效改善

2型糖尿病的重要亞型---腸促胰素不足型

事實上,在很早以前,醫學專家們就觀察到了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在達到相同血糖濃度的情況下,【口服葡萄糖】所刺激分泌出的胰島素要遠遠多于【靜脈注射葡萄糖】!

這種現象意味着,除了“血糖升高”本身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以外,在我們人體的消化道當中應該還存在着某些其他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的因素。

而後來的醫學研究則是證明,由腸道所分泌的【腸促胰素】正是這種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的關鍵物質。生理狀态下,腸促胰素對總體胰島素分泌的貢獻度約占50%-70%。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人體内促進胰島素分泌的最重要物質之一!

2型糖尿病,問題卻可能出在“腸道”!3類新型降糖藥或可有效改善

關于腸促胰素在人體内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大概的過程并不難了解:在開始進餐以後,胃腸道内的食物會直接刺激腸促胰素的分泌,而腸促胰素又進一步促進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如此一來,身體才會有足夠多的胰島素來降低餐後血糖。

也就是說,餐後胰島素的分泌不僅僅依賴于食物升高血糖的作用,同時,也要依靠腸促胰素的刺激。而假如我們的消化道在進食以後無法産生足夠多的腸促胰素,那麼,餐後胰島素的分泌也會是以而受到影響,進而造成餐後血糖升高的現象。

2型糖尿病,問題卻可能出在“腸道”!3類新型降糖藥或可有效改善

這也就是為何我們會說:2型糖尿病,問題可能出現在“腸道”。

事實上,近年來的最新醫學理念認為:2型糖尿病可以進一步被細分為不同的亞型,比如【胰島素缺乏型】、【胰島素抵抗型】等等。其中,就有一種專門的亞型被稱為【腸促胰素不足型】,說的就是這部分因為無法産生足量腸促胰素而引起餐後血糖升高的2型糖尿病。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大陸,超過半數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主要表現為“餐後血糖升高”。而在這部分患者當中,大部分其實都存在着“腸促胰素不足”這個問題。

2型糖尿病,問題卻可能出在“腸道”!3類新型降糖藥或可有效改善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我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存在【腸促胰素不足】這個問題呢?

目前,臨床上還無法精準地直接檢測餐後的腸促胰素分泌水準,并且,所謂【腸促胰素】也并不是特指某一種激素,而是包括了【胰高血糖素樣肽-1 GLP-1】與【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分泌肽 GIP】這兩種。

是以,到底存不存在“腸促胰素不足”,更多地是通過看餐後胰島素的分泌有沒有受到影響!

舉例來說,最典型的一種情況就是:空腹血糖正常并且空腹C肽處于≥1.1ng/mL的正常水準,這意味着患者的基礎胰島素分泌功能尚可。但是,假如其餐後血糖升高,與此同時,餐後C肽的存在分泌不足或明顯延遲的現象,那麼,就大機率提示餐後存在腸促胰素的分泌不足。

2型糖尿病,問題卻可能出在“腸道”!3類新型降糖藥或可有效改善

降糖以外,腸促胰素還有重要作用

之是以,近年來在糖尿病治療領域,腸促胰素的相關研究越來越被重視,這是因為,腸促胰素除了具有血糖調節功效以外,它還擁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重要作用。

比方說,除了胰島細胞以外,GIP與GLP-1這兩種腸促胰素的受體也廣泛分布于中樞神經系統中負責調控能量平衡的區域。

像下丘腦中負責調節食欲、攝食行為以及控制胃排空的區域就分布有這些受體,當這些受體被腸促胰素給激活以後,食欲與攝食行為會顯著減退,并且,胃内的排空效應也會明顯減弱。如此一來,可以給人體帶來明顯的減重效應。

也正因為如此,基于腸促胰素所開發出來的多種降糖藥都被證明具有顯著的減重效果,部分藥物甚至被準許專門用于減肥(比如司美格魯肽、利拉魯肽)。

2型糖尿病,問題卻可能出在“腸道”!3類新型降糖藥或可有效改善

再比如,腸促胰素還被認為具有調節血脂、保護心血管與腎髒等功效。

研究發現,GLP-1這種腸促胰素可以間接影響體内的脂質代謝過程,改善脂肪組織的胰島素敏感性,影響體内遊離脂肪酸的水準。

與此同時,GLP-1還具有減少心肌組織損傷、維持心髒射血功能等作用。

此外,GLP-1亦可以通過增加一氧化氮來促進血管生成與血管内皮細胞增殖。

2型糖尿病,問題卻可能出在“腸道”!3類新型降糖藥或可有效改善

總而言之,有關腸促胰素的研究主要帶了如下啟發:

第一,總體來說,腸促胰素是一類對人體代謝“有益”的物質。

而腸促胰素的缺乏,是2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之一;

第二,腸促胰素除了有利于血糖控制以外,它還具有減重、調脂以心腎保護等效應。

正是這些控糖以外的效應,使得基于腸促胰素所開發出來的降糖藥逐漸成為了降糖治療領域的“明星藥物”。

基于腸促胰素的3類新型降糖藥

目前,在全球的降糖治療領域,主要有3類藥物是基于腸促胰素這條路徑所開發出來的:

其一,以維格列汀、西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等為代表的【DPP-4抑制劑】,也被稱為【“列汀類”降糖藥】。

這類藥物主要通過抑制DPP‐4,進而減少GLP‐1在體内的失活,使内源性GLP‐1的水準升高,常用于餐後血糖的控制。

2型糖尿病,問題卻可能出在“腸道”!3類新型降糖藥或可有效改善

其二,以利拉魯肽、艾塞那肽、度拉糖肽、貝那魯肽、利司那肽、洛塞那肽等為代表的【GLP-1受體激動劑】,也被稱為【“肽類”降糖針】。

這類藥物主要以皮下注射為給藥方式,但其中,司美格魯肽的口服版剛剛在大陸獲批上市了。這類藥物并不增加人體内GLP-1這種腸促胰素的水準,而是直接激活GLP-1的受體,進而持續發揮出GLP-1所能帶來的各項“益處”。

2型糖尿病,問題卻可能出在“腸道”!3類新型降糖藥或可有效改善

早在2020年,《改善心血管和腎髒結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藥物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建議》就明确指出:GLP-1受體激動劑能顯著改善心血管與腎髒的臨床結局,并且,安全性良好。如今,其更是被推薦作為高心腎風險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選降糖藥之一!

2型糖尿病,問題卻可能出在“腸道”!3類新型降糖藥或可有效改善

《改善心血管和腎髒結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藥物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建議》

另一方面,司美格魯肽的注射版與口服版則在全球多個國家與地區被準許專門用于肥胖人群減重。

2型糖尿病,問題卻可能出在“腸道”!3類新型降糖藥或可有效改善

其三,以替爾泊肽為代表的【GIP與GLP-1受體雙重激動劑】。

雖然,這類藥物還尚未在大陸正式上市,但它的特點是能同時作用于2種腸促胰素受體的藥物;并且,其在降糖與減重方面,已經展現出超越【“肽類”降糖針】的潛力。甚至,有人将這種藥物給稱之為“降糖天花闆”。

2型糖尿病,問題卻可能出在“腸道”!3類新型降糖藥或可有效改善

從目前的臨床應用現狀來看,上述這3類藥物當中,由于“列汀類”降糖藥上市時間最早、價格與醫保政策也相對“友好”同時還屬于口服藥物,是以,不少“老病友”都仍在使用。

對于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的典型“腸促胰素不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列汀類”口服藥其實是控制餐後血糖的不錯選擇。

2型糖尿病,問題卻可能出在“腸道”!3類新型降糖藥或可有效改善

而以司美格魯肽為代表的【“肽類”降糖針】,無疑是現階段2型糖尿病治療領域最為熱門的“明星藥物”之一。

按照最新的醫學理念,對于合并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又或是心腎風險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這類藥物應該被視為“首選降糖藥”之一。

随着口服版司美格魯肽的上市,相信有更多患者會開始使用這類藥物。

2型糖尿病,問題卻可能出在“腸道”!3類新型降糖藥或可有效改善

最後,截至2024年1月還尚未在大陸正式上市的雙腸促胰素受體激動劑---“替爾泊肽”,在國際上被普遍認為是【“肽類”降糖針】的有力競争者甚至是潛在超越者!未來,這類藥物或有希望給2型糖尿病的治療帶來更多的“驚喜”。

2型糖尿病,問題卻可能出在“腸道”!3類新型降糖藥或可有效改善

綜上所述,空腹血糖以及空腹C肽均正常,但以餐後血糖升高、餐後C肽減少或延遲為主要特點的2型糖尿病,在臨床上多屬于“腸促胰素不足”這一亞型!

在這部分患者體内,餐後腸促胰素的分泌不足往往是導緻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治療上,現階段關鍵是用好“列汀類”降糖藥與“肽類”降糖針等基于腸促胰素機制所開發出來的新型降糖藥。

(注意:所有處方類藥物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參考文獻】

1,國家标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代謝病管理指南(第二版) 《中華内分泌代謝雜志》 2023年6月 第39卷 第6期

2,2型糖尿病基層合理用藥指南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21年6月 第20卷 第6期

3,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華糖尿病雜志》2021年4月 第13卷 第4期

4,改善心血管和腎髒結局的新型抗高血糖藥物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建議 《中國循環雜志》 2020年3月 第35卷 第3期

#精品長文創作季#

---原創内容!未經同意,請勿搬運!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