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棣:允炆大侄子,好好看看,四叔這手段才是真正的削藩

作者:非正常曆史研究室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谷王朱橞、曹國公李景隆打開金川門城門迎接燕軍入城,京師就此陷落,除了大勢已去的建文帝朱允炆外,被關押的周王朱橚和齊王朱榑也憂心忡忡。

他們此前已經得知燕王兵臨城下的消息,心知建文帝必敗,現在又看到大隊士兵出現在自己面前,頓時升起了無限的恐懼,以為建文帝在兵敗之前要殺掉他們,二人又是痛哭,又是哀嚎。

朱棣:允炆大侄子,好好看看,四叔這手段才是真正的削藩

永樂大帝

而得知面前的是燕軍後忍不住歡呼起來,既慶幸保住了性命,又歡呼自己又可以回去當呼風喚雨的藩王了。

但朱棣會如他們所願嗎?

朱棣是藩王起兵當上皇帝,他自然明白有兵權又有繼承權的藩王就是威脅皇位的不穩定因素。

自己因反對削藩而起兵,但内心其實非常支援削藩的,不過現在剛剛登基,皇權不穩,不适合全面對手,否則會動搖靖難的正确性,等皇權穩定後,再找一個恰當的時機削了這些藩王,徹底斷絕他們作亂的心思。

至于建文帝的削藩,在朱棣眼裡如同兒戲,剛剛登基就連削齊、湘、代三位親王,後又削了岷王。

一年連削四王,這不是逼着其他有兵權的藩王起兵作亂嗎,着實不可取。

朱棣:允炆大侄子,好好看看,四叔這手段才是真正的削藩

明初藩王

朱棣可是一個明白人,眼下最要緊的就是穩固自己的地位,現在不僅不能削藩,還要給這些藩王一些甜頭,穩住他們,占據大義。

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恢複周王橚、齊王榑、代王桂、岷王楩的爵位,至于湘王柏已經自焚也沒有子嗣,這一脈算是絕嗣了。

不過朱棣還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内盡人事,把建文帝追谥的“戾”改為了“獻”,算是給老弟正了身後名。

而恢複周王爵位的同時,朱棣還貼心的給這位弟弟增加了五千石的俸祿,要知道明初親王的俸祿一年不過一萬石,一下子增加五成,非常夠意思。

至于谷王朱橞,當初打開金川門順利讓朱棣進城,朱棣也投桃報李,賜樂七奏、衛士三百,同時将其封地改為長沙,歲祿增加了二千石。

朱棣的種種示好決定,給一些不太明白事的藩王們帶來了錯覺,認為自己依舊和太祖朱元璋時期一樣為所欲為。

但現在和太祖時期的局面完全不一樣,朱元璋之是以讓兒子們鎮守邊疆,就是防範這些跟随自己的開國功臣們,他們可是一步一步看着朱元璋如何崛起的,想要模仿朱元璋起家也不是不可能。

是以朱元璋對這些功臣非常猜忌,天下穩定後就逐漸收回将領的兵權,取而代之的就是自己的兒子,而給了諸王莫大的權力,名義上是鎮守邊疆,實際上就是防範這些功臣将領罷了。

而靖難前後,開國将領們早就入土了,有兵權的武将大部分又在靖難時期持觀望态度,也證明他們已經認可了朱家人當天子的事實,差別就是誰當皇帝罷了,既然如此,那就可以選擇自己心腹将領代替藩王們鎮守邊疆,剔除他們能夠作亂的因素。

目前包括朱棣恢複還在封地的同輩藩王也就周王朱橚、楚王朱桢、齊王朱榑、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肅王朱楧、遼王朱植、慶王朱栴、甯王朱權、岷王朱楩、谷王朱橞,剩下的都未就藩,其中慶王朱栴則是在建文三年才就藩的,并無根基,需要處理的也就十個藩王罷了。

朱棣:允炆大侄子,好好看看,四叔這手段才是真正的削藩

謀臣姚廣孝

當然這些藩王還不知道朱棣的想法,還以為朱棣真的恢複祖制了,最先冒頭的就是齊王朱榑。

輕松剪除齊王

齊王在朱元璋時期就很驕縱,恢複王爵後依舊如故,彈劾齊王的奏折無數,氣的朱棣把他從封地召到京城裡來言辭懇切勸責了一番,明裡暗裡讓齊王不要忘記當時被廢為庶人的事情。

但齊王不知道是不是沒聽懂還是就是故意如此,回到封地後絲毫不知悔改,繼續招兵買馬,還派兵駐守青州,一度不允許朝廷安排的官員上城夜巡,當地官員彈劾反被齊王滅口,這種蠻橫的做法自然被朱棣殺雞儆猴。

當然,朱棣還是想給齊王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的,畢竟靖難才沒幾年,自己不好對弟弟們下手,于是拿來周王謝罪的奏疏給他看。

朱棣:允炆大侄子,好好看看,四叔這手段才是真正的削藩

齊王是一個字都沒看進去

說起周王,他還是比較聰明的。

永樂三年(1405年)的時候,朱棣拿王府長史的事情說事:

比各府縣錄周府長史司榜文來奏。夫朝廷與王府,事體不同,長史司專理王府事,豈得遍行号令于封外,與朝廷等?一家有一家之尊,一國有一國之尊,天下有天下之尊,卑不逾尊,古之制也。今賢弟居國,如諸子擅行号令于國内,其亦可乎?若奸人造此離間,即具實以聞,當究治之,如實賢弟所命則速遣人收還,仍嚴戒長史行事,存大體,毋贻人譏議

這話什麼意思呢?朱棣說王府長史隻能管王府的事情,但現在有人“彈劾”周王附近的其他府縣公然張貼長史的指令,這種行為與朝廷無異,未免有逾制之嫌。

然後讓周王自查一下,如果沒有這種事,就說明有人“離間”兄弟們的感情,如果有,周王老弟就去規範一下王府長史,不要越權。

周王自然明白朱棣的心思,當即上表,深陳自己悔罪改過之意,朱棣将周王的上書賜給其他人看,明裡暗裡讓這些弟弟們規範一下自己王府長史們越權的問題。

當然齊王也在例,但齊王一根筋就是不聽,反而愈加的猖狂。

永樂四年(1406年),齊王入京朝拜,有大臣彈劾齊王的不法行為,齊王腦子一抽,當場呵斥:

“奸臣喋喋,又欲效建文時耶!會盡斬此輩”

這番話,噎的朱棣半天說不出話,将朱棣比作建文,齊王豈不是要靖難,當場下令削去齊王護衛并關押在京,此後又在齊王府内搜出逾制物品,這下子不處理也得處理了。

朱棣:允炆大侄子,好好看看,四叔這手段才是真正的削藩

南明隆武帝最後賜予“恭”的谥号

當年八月,朱棣把齊王子嗣都召到京城,一同廢為庶人,至此齊王一系結束。

大義上誅殺谷王

有了齊王這個例子,其他藩王應該老老實實的,但偏偏有人頭鐵,這個人就是谷王朱橞。

谷王自以為為朱棣開門立下大功,因而驕縱日甚,在封地内又是掠奪民田又是侵吞稅款,還濫殺無辜,長史虞廷綱數次勸谏,氣的谷王直接淩遲處死了他。

如果這樣頂多就是橫行不法,但谷王卻暗地裡學齊王,招匿亡命,習兵法戰陣,造戰艦弓弩器械,日夜和都指揮張成、宦官吳智、劉信密謀,甚至還僞造谶書,以示自己承天命。

甚至計劃在元宵節慶賀的時機,召壯士入宮,伺機行事,就差公開反叛了。

朱棣:允炆大侄子,好好看看,四叔這手段才是真正的削藩

明初

而做完了這些,谷王覺得成功率不高,又開始尋找自己的同盟,找來找去,就找到親哥蜀王。

但如何告訴蜀王自己的計劃呢?寫的太明白又不行,寫的太隐晦又不行,最終寫了一封不直白卻又能說明問題的隐語。

得知谷王的舉動後,蜀王非常驚訝,本打算告發自己弟弟,但一想畢竟是一母所生,給他個機會,就寫信規勸了一下,讓他打消這個念頭,但谷王一心篡位,根本不聽。

不久蜀王的兒子崇甯王朱悅燇因事遭到責罵,一氣之下跑到谷王家裡,谷王還以為蜀王派兒子來幫助自己,當即決定舉事。

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谷王密謀之事還是被蜀王告訴了朱棣,但朱棣早就知道了谷王的圖謀不軌,畢竟谷王身邊的護衛都督佥事張興就怕禍及自身,也老早就向朱棣告發了,但朱棣不懂事隻是想畢其功于一役罷了。

如今蜀王既然上書,朱棣不能再裝傻了,必須明确表态,但如何表态也有技巧。

朱棣表示自己對谷王這麼好,他為何還要反叛,當初護衛都督佥事張興就曾告發過這件事,自己并不信,但現在連蜀王都告發了,自己不能不信,從輿論上獲得大義。

随後朱棣令中官捧着敕谕召朱橞入朝,朱橞入朝後看到蜀王的告發信吓得魂不附體,不少大臣也紛紛彈劾谷王,要求朱棣誅殺谷王。

但朱棣表示谷王是自己弟弟,自己不好一個人處理,問問其他藩王如何處理。

其他藩王能如何處理呢?周王、楚王、蜀王紛紛上書,說谷王違背祖訓,圖謀不軌,其罪當誅。

永樂十五年(1417年)正月,朱棣下令将谷王和其兒子廢為庶人,谷王一系就此結束。

朱棣:允炆大侄子,好好看看,四叔這手段才是真正的削藩

明朝官員像

削岷王、代王、周王、遼王

岷王的封地在雲南,而雲南又是黔國公的封地,這樣一來,雙方沖突必然頻發,要不是朱元璋駕崩,以黔國公沐春還真鬥不過皇子身份的岷王。

朱棣稱帝後,自然不會改封其他地方,又将岷王放回雲南,但也知道岷王必然和黔國公一系鬥争,于是專門寫了一封信勸和,當代黔國公沐晟消停了,但岷王自己卻開始作了起來。

不僅擅收諸司印信,還屠戮吏民,氣的朱棣直接奪了他的冊寶以示懲戒,沒多久又還給他了。

但岷王卻不思悔過,依舊我行我素。

永樂六年(1408年),被朱棣削去護衛、罷官屬,到了朱高熾時期改封到了武岡。

至于代王朱桂,同樣也是驕橫的藩王,在封國内各種巧取豪奪,都不要朱棣抓把柄,彈劾代王的奏疏如雪片一樣堆在朱棣案頭,朱棣趁機削去代王的護衛官屬。

不過代王妃和徐皇後的妹妹,代王和朱棣既是兄弟又是連襟,也沒怎麼太處理,隻是稍微懲戒了一下,加上代王也就蠻橫而已,不足以威脅皇權,敲打一番後又恢複了其護衛官屬。

前面說了,周王算是看得比較明白的,但朱棣也沒放過他。

朱棣:允炆大侄子,好好看看,四叔這手段才是真正的削藩

周王編纂了《救荒本草》

永樂十八年(1420年),有人告發周王謀反,周王被召到京城,周王一看告自己謀反的信件,當即跪下磕頭口稱死罪,朱棣也沒怎麼處理,将其放回封地,沒多久周王就上書請求削去自己三衛。

至于遼王朱植,這位在廣甯就藩的藩王也是一個能打的主,曾經在遼地訓練兵馬屢立戰功。

靖難時期,建文帝害怕遼王和燕王勾結在一起,将遼王召到京城來,改封到荊州。

相對于其他藩王,遼王算是一個比較實在的藩王,讓幹嘛就幹嘛,如果建文帝讓他領兵征戰,他也願意,但建文帝卻害怕遼王做大,不肯讓他領兵,反而讓首鼠兩端的谷王守門,要是遼王在背後帶領遼軍征戰,結局或許會有所改變。

既然遼王和建文如此“友好”,朱棣自然不會對他客氣,永樂十年(1412年),削去遼王護衛,隻留軍校廚役三百人。

安分守己的甯王

和遼王不一樣,甯王是實打實幫助朱棣征戰天下的,而且朱棣當初也許諾和甯王平分天下的,但說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朱棣登基後将甯王改封到了南昌。

朱棣:允炆大侄子,好好看看,四叔這手段才是真正的削藩

甯王後代還是反了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告發”甯王謀反,但朱棣查了一查并沒有異常,就這麼過去了。

甯王也知道,自己老哥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明白自己現在的處境,在南昌終日讀書彈琴,不問世事,如此識趣,朱棣自然很滿意,自然也不會過多處理,至于其他藩王,要麼在建文帝時期改封到内地,要麼年紀太小,不足以成事。

就這樣,朱棣輕輕松松的完成了建文帝未能完成的削藩大業,和建文帝幼稚的削藩手段相比,朱棣不知道高明了哪裡去了,可惜建文帝看不到了。

當然朱棣的削藩的核心就是因時而動,他知道自己這些兄弟們幾乎沒有一個老實的,或多或少都有欺壓百姓驕橫不法的事情。

他的做法就是前期不管不顧,甚至賞賜物品加以籠絡,表達自己愛護這些藩王的意思,卻故意縱容讓這些藩王和當地結怨,等怨氣滔天的時候處理他們,既穩定了人心,又減去了憂患,一石二鳥,不管大義還是輿論都不會說他一個字。

至于建文帝,剛剛登基就開始削藩,好歹積蓄實力,穩固自己的皇權。

而削藩一上來就削素有賢明的湘王,湘王和湘王妃琴瑟和鳴恩恩愛愛的,從不為非作歹,還沒有兒子,不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都不會造反,但建文帝就拿他開刀,逼得湘王自焚,這麼一個賢王都能逼得自焚,其他藩王不反也得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