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篇紀實文學《最後一戰》連載丨第五章 攻堅

作者:德州釋出
長篇紀實文學《最後一戰》連載丨第五章 攻堅
長篇紀實文學《最後一戰》連載丨第五章 攻堅

第五章 攻堅

我軍的爆破組迎着槍林彈雨無所畏懼地沖上去,前面的爆破手倒下了,後面的爆破手跨過屍體繼續沖鋒,槍炮聲、喊殺聲、沖鋒号聲彙內建交響樂在天地間回蕩。那驚心動魄的場景、排山倒海的氣勢,讓四子瞠目振腕、血脈偾張。

1945年12月27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三。 濟南風和日麗,陽光明媚,李延年的心情也如同這天氣一樣神清氣爽,格外晴朗。今天上午,山東戰區要在濟南舉行日軍受降儀式,作為中國方面的受降主官,李延年将接受日軍第43軍司令官細川忠康中将前來投降。這是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瞬間,這一時刻将使他的軍旅生涯達到頂峰,李延年又怎能不意氣風發、神采飛揚呢! 對于李延年來講,濟南是他功成名就之地。1928年4月,他在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2師第5團任團長,跟随北伐軍戰徐州、克泰安、陷濟南。當時駐濟日軍借口保護日僑,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蔣介石為避免與日發生沖突,命他扼守濟南,掩護北伐軍繞道而行。李延年于是率團與日軍周旋兩日,終于完成任務。蔣介石大為贊賞,破格提拔他為旅長。此戰為他後來一路高升奠定了基礎。 李延年早年熟讀經書,是名儒将,卻又作戰兇猛,不失為骁勇善戰的虎将,同時更是一員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的福将。自從日本投降之後,他便喜事連連,好事不斷。 李延年先是被蔣介石任命為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山東挺進軍總司令,并被賦予山東受降接收大員的肥差,率領國民黨中央軍浩浩蕩蕩開進濟南,受到山東省政府主席何思源與日軍司令長官細川忠康中将等衆官員到火車站迎接的禮遇,還有進城之後沿途數萬有組織的市民夾道歡迎,可謂風光無限。 接着,李延年在與何思源争權奪利中占據上風。李延年入濟時,何思源早将值錢的日産接收完畢,再無油水可撈。李延年大為惱火,于是發出布告,要求日僞财産必須經當地受降官準許,方可核收,否則按A錢論處;同時,拒不承認何思源事先收編的僞軍是“國軍”。何思源不敢與他翻臉鬧僵,隻得将已接收的财物吐出一部分。 再是確定了津浦線濟德段沒有落入八路軍之手。日本投降後,李延年指令日軍渡邊洋中将第47師團正式接管津浦線防衛。9月下旬,日軍第131聯隊本部及第2大隊抵達德縣。12月中旬,山谷大尉率第131聯隊第1大隊進駐禹城火車站,另有一部日軍駐守晏城。雖然不久平原縣城被八路軍渤海軍區特務一、二團攻克,但濟德段大部分防衛仍為日軍占據,等待國民黨軍前去接收。李延年認為:以日軍精銳第131聯隊的實力,八路軍渤海軍區絕無攻克德縣、禹城、晏城的可能,是以津浦線必定能夠成為國民黨向東北源源不斷運送兵力的主要交通管道。 最後是搶在中共軍隊之前接收了青島。日本投降之初,許世友率領的八路軍山東野戰兵團橫掃膠東,兵指青島。此時,中央軍還遠在内地,鞭長莫及,蔣介石隻得邀請美軍駐防。10月19日,李延年作為日軍受降官飛抵青島,與已經登陸青島的美國海軍商讨委托受降事宜。10月25日,日軍投降儀式在青島跑馬場舉行,美國海軍陸戰隊第6師司令謝勃爾接受日軍陸軍第5混成旅團長長野榮二少将投降,搶在中共軍隊前面,替李延年完成了山東戰區的第一個受降儀式。 美中不足的是:青島受降儀式的主官是美國人,這讓國人多少有些尴尬和窘迫。然而,這次在濟南的受降卻大不一樣,李延年要親自主持,以正中國軍人的形象。不僅如此,定在12月27日為受降日也另有深意:8年前的這一天,濟南淪陷,從此國人受盡欺壓和淩辱,而在同一天接受日本人投降,也算在形式上找回顔面,謂之“一雪前恥”。 就在李延年即将起身前往受降現場的時候,副官匆匆送來一份密電,打開一看,内容竟是昨日駐守江蘇高郵的上千日軍被新四軍一舉全殲的消息。這使他原本大好的心情大大打了折扣。 高郵縣南臨揚州,北扼兩淮,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被譽為“運河大門的鐵鎖”,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戰勝利後,高郵地區的軍事态勢異常複雜。原本駐守這裡的日、僞軍非但不向周邊的新四軍繳械投降,反将原駐揚州的日軍第90旅團第626大隊1000餘人及僞軍第二方面軍一部調來,使守敵增至日軍兩個大隊、僞軍7個團共5000餘人。同時,國民黨第25軍先頭部隊已到達揚州及江都一線,企圖集結重兵進占高郵。國民黨第49軍也有從江陰渡江北進之意。一旦高郵被國民黨軍占領,揚州的國民黨軍就可以沿運河北上,對我華中解放區形成分割包圍之勢。形勢愈加嚴峻起來,必須盡快鏟除高郵之敵。

長篇紀實文學《最後一戰》連載丨第五章 攻堅

12月19日,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親自指揮華中野戰軍第7、8縱隊及蘇中軍區部隊共計15個主力團對高郵發起全面進攻。戰至26日下午4時,在我軍強大攻勢下,駐高郵最高司令官、日軍第626大隊長岩崎學大佐終于放棄抵抗,繳械投降。此役自12月19日至12月26日,曆時7天,共殲滅日軍1100人(其中生俘892人),殲滅僞軍4000餘人(其中生俘3493人),将蘇皖解放區連成一片,打破了國民黨軍分割華中解放區的企圖。

高郵之戰因為粟裕司令員的親自指揮而備受關注,被史學界稱為“中日最後一戰”,直到鮮為人知的“禹城大戰”進入人們的視野,這一結論方才變為懸案,發生争議。 此刻,濟南日軍受降儀式就要開始,由不得李延年多想。當他跨過受降大廳,立刻被現場莊嚴而神聖的氛圍所感染,精神不覺為之一振,心頭的烏雲頓時一掃而光。 上午10時,濟南地區日軍受降典禮在第11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部大禮堂隆重舉行。濟南、青島、德州受降主官為國民黨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李延年中将,日軍投降部隊為第43軍大部及所轄獨5旅、獨12旅警備隊、獨11旅及海軍陸戰隊(集中青島)和第43軍、第47師、獨9警備隊、獨11 警備隊(集中濟南),由日本第43軍司令官細川忠康中将代表簽降。

長篇紀實文學《最後一戰》連載丨第五章 攻堅

日軍投降儀式是1945年歲尾山東的最大新聞,至今省檔案館裡儲存着各大報刊對受降儀式的較長的描述(摘要):

10時整,受降典禮隆重開始,參加觀禮之軍政首長按次入座,武官一律着軍官服、佩勳章,文官一律着黑色中山裝。 李延年身着軍服,胸佩勳章,率領山東挺進軍副總司令楊業孔少将、第十一戰區副長官部參謀長梁棟新少将、第12軍軍長霍守義中将、第96軍軍長廖運澤少将步入禮堂,全體官員均起立緻敬,李延年等還禮入席,各官員方才就位。 随後,經由引導官少校參謀張通引導日軍簽降代表細川忠康中将司令官及渡邊洋中将師團長、寒川吉溢大佐參謀長、神保信彥中佐副官、鈴木一良少佐參謀5人入場。入場後先把軍帽脫下挂在禮堂門旁,繼而并肩站立,向李延年及各位受降官敬禮,然後入座。受降儀式開始。 李延年首先在指令書上簽字,再由參謀長梁棟新将指令書交給細川忠康,細川忠康等全體起立接受,由細川忠康捧讀一遍,之後在指令書及受領證上簽字并加蓋官章。 簽字完畢,寒川吉溢将兩份正本送還受降官。他捧着指令書及受領證來到李延年面前,行鞠躬禮,雙手将指令書和受領證送上,即回原位。 李延年仔細檢查過簽字和官章後,向日方簽降代表發問:“對指令是否完全了解?”細川忠康稱:“完全了解,并絕對服從。”繼而全體簽降代表起立,摘下佩刀, 一起來到受降主官席前行禮,将佩刀獻上,後退兩步再行鞠躬禮,即代表山東的全體日軍解甲投降。 受降儀式結束之後,李延年特意在戰區長官司令部禮堂設宴7桌,招待觀禮人員,凡參加之軍政首長、盟美将士,均分别摻雜入座,大家觥籌交錯,把酒言歡,氣氛熱烈,極盡一時之盛。李延年率幾位受降官衆星捧月般穿梭于酒桌之間,頻頻舉杯,談笑風生,與賓朋共慶勝利,心情極爽。 這一頓盛宴直喝到未時方散。 李延年送走賓客,這才感覺疲倦,正要回府休息,參謀長小心禀報道:昨夜渤海區共軍肖鋒部突然同時向禹城至洛口百餘裡鐵路線發起猛攻,築籮屯車站已被攻破,駐守晏城火車站的日軍遭到襲擾,禹城縣城也于今日被其第11、12團圍困,袁也烈、景曉村率渤海軍區特務一、二團正向禹城方向集結。據可靠消息,共軍将于今夜發起進攻。 李延年聞之,如同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困意頓無,憂心忡忡地對第12軍軍長霍守義道:“袁也烈這次把他的看家老本全使出來了,顯然是沖着駐守禹城火車站的日軍山谷大隊而去,這是想與高郵的粟裕南北呼應,拔掉插在他們心頭上的刀子。禹城火車站若是被其攻占,則晏城必将失守,德縣的丢失便是早晚的事情。到那時,津浦線濟德段全部淪入袁匪之手,委員長從鐵路運兵東北的計劃也将落空。是以,禹城火車站即是我們的命門,也是共軍的死穴,萬萬不可失守。守義兄,你馬上将部隊調集于洛口一帶待命,随時準備北渡,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增援山谷大隊,絕不能讓禹城變為第二個高郵。” 就在李延年躊躇滿志地舉行盛大的日軍投降典禮這一天,我渤海軍區打響了渤海區範圍内武裝消滅駐紮日軍的槍聲,袁也烈代司令員發出戰前總動員:日軍若不繳槍,就堅決徹底消滅他們,絕不能讓他們在八路軍眼皮底下向國民黨軍隊投降,更不允許這些喪盡天良的衣冠禽獸在中國的土地上耀武揚威、恣意妄為。 1945年12月27日夜,白天還是晴空萬裡的魯北大地上,突然陰霾蔽日,北風驟起。借着夜幕的掩護,渤海軍區警備六旅在旅長肖鋒的指揮下,已将禹城縣城包圍。旅裡的作戰部署是:朱耀華、楊愛華率第11團主攻東城門;毛會義、趙淳率第12團主攻南城門;高明軒率禹城武工隊佯攻西城門,牽制駐紮在城裡西街的日軍濟滕中隊;另有一支武裝埋伏在縣城通往火車站的道路上,防止山谷大隊前來增援。12月10日,警六旅第一次攻打縣城時,本已破城而入,不料突遭火車站日軍騎兵襲擊,腹部受敵,措手不及,不得不撤出城去。此次警六旅再次攻城,駐守火車站的山谷大隊實力更勝從前,若是傾巢而出,攻城部隊必然陷入兩翼作戰的被動局面,是以必須高度重視阻援,以防不測。 子夜時分,3顆信号彈升上開空,随之而來的槍炮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爆炸的火光将城牆映照得如同白晝,子彈和炮彈的彈道像千萬條銀蛇在夜空中狂舞,交織成一個巨大的火網,煞是凄美。 禹城老城的城牆是清朝時期修築,高6米,厚5米,用三合土攪拌夯實而成,堅如磐石,城牆上每隔1米就有一個垛台。我第12團進攻西門的迫擊炮架在百米開外平射,将城牆轟開一個豁口。我軍突擊隊呼喊着沖上去,卻又被敵人的交叉火力擋在城外,豁口很快又被麻袋堵上。進攻受阻,戰鬥形成僵持的局面。 東門的進攻也不順利。四子上次進城時曾和叉子約定,警六旅攻城時裡應外合,打開東門。不料叉子因為掩護四子出城,為小野所殺之後,臨時将叉子的中隊和駐守西門的中隊進行設防。新來的中隊長姓刁,是李長慶的鐵杆心腹,戰鬥打響後拼死抵抗,緻使我第11團騎虎難下,不得不實行強攻。 四子說:“在人們的常識中,僞軍的形象似乎見到八路軍瞬間就會拉稀,一打就垮。事實上,有些僞軍的戰鬥力是超強的。特别是在日本投降前後,或許是認為鬼子繳槍尚能回國,而他們因為戴着漢奸帽子,繳槍就意味着死路一條,是以許多‘慫’了多年的僞軍突然間露出青面獠牙。1944年5月,在陳家港戰鬥中,面對新四軍主力的猛烈攻勢,就連日軍都服軟投降了,反倒是僞軍在拼死抵抗。1945年7月7日,在睢甯戰役中,守城僞軍竟然反客為主,向我軍發起一次次反沖鋒,将本該一邊倒的戰鬥變成一場慘烈的巷戰,與抗日神劇裡的‘慫蛋’形象完全兩樣,真是邪門了。” 這天晚上,我第11團攻打東門就遇上一夥邪了門的僞軍,為首的李長慶原本就是和八路軍勢不兩立的鐵杆漢奸,根本不用幻想他繳械投降。此刻,他懷抱着92式機槍瘋狂向城外開闊地掃射。我軍的爆破組迎着槍林彈雨無所畏懼地沖上去,前面的爆破手倒下了,後面的爆破手跨過屍體繼續沖鋒,槍炮聲、喊殺聲、沖鋒号聲彙內建交響樂在天地間回蕩。那驚心動魄的場景、排山倒海的氣勢,讓跟随旅長站在指揮所裡的四子瞠目振腕、血脈偾張。 眼看着爆破手一個個倒在匍匐前行的路上,隻有一個小戰士活着爬了回來,舉着拉火管興奮地高喊:“連長,炸藥包放好了,準備沖吧。”可是,10分鐘過去了,炸藥包并沒響。小戰士一咬牙,抱着最後一包炸藥,連滾帶爬又沖了上去,子彈“噗噗”地打在他身邊的土裡,手榴彈拉屎似的從城牆上往下掉。小戰士半路上撿起犧牲戰友遺失在地上的炸藥,3包捆在一起,猛拉導火索,眼瞅着“嗞嗞”冒出藍火光,這才往回跑,還未來得及卧倒,巨大的爆炸氣流便将他掀翻在地。 突擊隊呐喊着沖進突破口,像決堤的洪水,以最快的速度占領了十字街路口,從背後将把守南城牆的幾挺機槍打啞。正在猛攻南門的我第12團第1營趁勢爬上豁口,裡外夾擊,将守城的僞軍擊垮。 我第12團乘勝追擊,沖進僞縣政府,将百多名僞政人員和僞縣區隊俘獲。我第11團第2、3營則一鼓作氣沖進北街,消滅了保安第8、10旅共800多人,與從東門沖進城的我第12團會合,一起向西街猛攻,與拒不投降的日軍濟滕中隊展開激戰。 戰至拂曉,日軍終于抵擋不住八路軍潮水般的強攻,打開西門,開始向火車站方向逃竄。 出乎意料的是:縣城激戰1夜,駐守火車站的日軍竟沒派一兵一卒前來增援,因為狡猾的山谷生怕半路被我軍圍點打援。不過,我阻援部隊也并非一無所獲,天亮時分截獲了數百名從縣城逃往火車站的日、僞軍。 當時縣城通往火車站有兩條路:常走的大路出南城門,經南關、馬莊、寨子、秦老莊到車站,我軍便是在這條大路上截擊了逃敵。另有一條小路出西城門經紅布張村,再過馬莊去車站,難走且遠。戰前,四子曾提醒過負責阻援部隊注意這條小路,未被重視,結果狡詐的小野帶着部分日軍舍近求遠,走的便是這條偏僻小路。小野不愧是久經沙場的老兵,作戰經驗非常豐富,軍事和心理素質都堪稱一流,即便是潰敗也退得頗有章法。我追擊部隊本以為鬼子逃跑肯定是丢盔棄甲、慌不擇路,豈料小野半途中竟然來了個迂回包抄,殺了個回馬槍,從容撤到火車站。 四子得知小野逃脫的消息後,捶胸頓足,懊悔沒有親自前去追殺。

黎明時分,李長慶見大勢已去,急忙換上便衣,躲進南牆下的秘窖裡,連夜逃往省城,濟南解放後被捕,在禹城縣城文廟大集上被槍決。有民謠唱道:“提起李長慶,恨得牙根疼,欺男又霸女,殘害老百姓,八路軍進了城,槍斃李長慶,百姓拍手笑,從此得太平。”(《禹城文史資料》第9輯第270頁。)此人民憤之大,可見一斑。

此戰,俘日軍中隊長濟滕大尉以下235名,擊斃日軍25人,俘僞軍李長慶部及保安第8、10旅官兵近千人,繳獲輕重機槍5挺、鋼炮1門、82迫擊炮1門、小炮9門、長短槍4000餘支。另有日軍近1個中隊突圍,逃往火車站。 四子的表哥金山被俘,後被認定屬有功人員獲釋,繼承父業開商鋪,“文革”挨批鬥時因突發心髒病去世,年有50歲。

12月28日上午,中共平禹縣委黨政軍人員及禹城武工隊相繼進城,縣城内秩序井然,群衆安定,商店照常開門營業。但是,人們内心深處還存有很大顧慮,這是因為:火車站還駐有近千名全副武裝的鬼子不肯投降;國民黨軍隊和李連祥等地方僞頑勢力還在晏城一帶地區蠢蠢欲動,随時都會向我解放區反撲。是以,消滅禹城、晏城火車站日、僞軍已成當務之急。

長篇紀實文學《最後一戰》連載丨第五章 攻堅

作者陳璞平,祖籍山東禹城,1961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十佳理論工作者。山東省德州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德州市黨史專家庫總顧問。酷愛黨史研究和文學創作,出版有《迷航—1927陳獨秀在武漢》《陳獨秀之死》《母親的紅色之戀》《無字碑》《兵出渤海灣》《西風烈》《将軍淚》《渤海女兵西征記》《亂世兄妹》等多部著作,尤其擅長撰寫軍事和曆史題材作品,享有“紅色作家”之稱。作品曾榮獲4屆山東省公德心建設“精品工程”獎等多項國家、省、市作品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