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D、浙D與萬億俱樂部

作者:見聞與記錄
蘇D、浙D與萬億俱樂部

2017年10月,紹興媒體前往常州探訪,聽講座、看現場、搞調研,“取經龍城”,回來後撰文,稱常州、紹興為“哥倆好”。

這是因為,二者建城曆史都超過2500年,同在長三角城市群,人口相差不大(均為500多萬),車牌号也都是D字頭。

但在相似性背後,常州乃是“跑在前面的‘兄弟’”,2016年,常州GDP超過紹興1000億元,達到5773億元。

六年過去,前幾天,常州傳出消息,正式跨入GDP“萬億俱樂部”,成為全國人口最少、地域面積較小、人均水準較高的萬億之城。

相比之下,2023年,紹興GDP為779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了7.8%,但和常州的差距有所擴大。

常州為何能持續跑在前面,還越跑越快?要回答這個問題,先進制造業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考量因素。

蘇D、浙D與萬億俱樂部

宣布常州跨入“萬億俱樂部”之時,先進制造業作為亮點被頻繁提及。

簡單來說,常州先進制造業的主要戰績包括:新能源産業産值達7500億元左右,整車産量近68萬輛,投資熱度全國第一;光伏産業規模接近全國十分之一,動力電池産業鍊完整度達97%、全國第一,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産業産值達4700億元。

除了主要戰績,完備的産業體系也不容忽視。據媒體報道,國家41個工業大類中,常州有37個,207個中類中有191個,666個小類中有605個。

與此同時,常州還展開一系列産業配套,培育制造業“尖子生”。據《常州日報》1月報道,目前,該市有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2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66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33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數、工業大獎數均領跑全國同類城市。

耕耘的結果是,在中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榜單上,常州連續三年位列第16位。

搶眼的戰績,顯然不是數年時間就能拿下的,而是來自不斷的試錯、調整和聚焦。

蘇D、浙D與萬億俱樂部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常州靠出口服裝、機電,“日子過得很舒服,轉變經濟結構的意願不是很強”。

進入新世紀後,網際網路時代滾滾而來,蘇州、無錫抓住資訊産業的重大機遇,迎來快速發展,以無錫為例,其成長為中國軟體特色名城,2022年軟體和資訊服務産業規模逼近2000億元。“隔壁”風生水起,常州再也無法安于現狀,也規劃建設了電子資訊産業園,但因為招商引資、人才引進等方面的不足,發展效果不甚理想。

到2008年前後,常州經濟對于外貿的依存度仍然高達56%,單一的經濟結構急需打破。2009年,常州啟動實施《常州市振興五大産業行動計劃》,開始更多聚焦裝備制造、新能源、資訊、新材料、生物技術及醫藥等五大産業。

通過這一次調整和聚焦,常州加速切入光伏産業,電子資訊産業園改成光伏産業園,逐漸形成了以天合光能為龍頭的光伏産業鍊。2010年,天合光能成為新興産業中首家銷售超百億的企業。

蘇D、浙D與萬億俱樂部

産業轉型不斷釋放發展動能,推動常州GDP節節攀升。2001年至2010年,常州GDP從673億元增長至2976億元,十年翻四倍。

和光伏産業相比,在新能源産業,常州更加用力。具體而言,常州采取“直擊心髒”的打法,對于有新能源汽車“心髒”之稱的動力電池,常州在溧陽、金壇等地引進甯德時代、中創新航、蜂巢能源、北電愛思特等知名動力電池企業,如今,動力電池32個主要環節中,覆寫31個。

同時,引進理想、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東風、上汽大通等車企也紛紛被吸引過來,紮根常州。

從城市能級的角度看,常州頗具前瞻性地聚焦新能源,将動力電池産業與光伏相關的儲能産業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産業鍊,為其打造“世界新能源之都”奠定了産業基礎。

2023年1月,常州喊出新的發展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産業規模超萬億元、資本市場新能源常州闆塊市值超萬億元;到2035年,産業規模在2025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

雖然動力電池産業已經出現需求增速放緩、訂單不足等問題,常州向“兩個超萬億”目标躍進也潛藏風險,但從長遠看,常州對先進制造業的布局和投入,将幫助它在未來打開更多想象空間。

蘇D、浙D與萬億俱樂部
蘇D、浙D與萬億俱樂部

在前述紹興媒體的文章中,常州的名人資源也被拿來對比:“雖同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但與紹興比,其‘文化含金量’實在差得遠,特别是名人資源,常州除了‘三傑’(瞿秋白、恽代英、張太雷)之外,拿不出更響亮的了。”

相比之下,紹興确實是名士之鄉,名人衆多,最突出的當屬魯迅,以至于紹興本地一位教育學者直呼:“我也經常在想紹興這個城市,除了吃魯迅,你還吃什麼?是以每一次國文課本裡少一篇魯迅,紹興人民就坐不住了。因為我們是吃魯迅飯的。”

“吃魯迅飯”當然是調侃,從産業角度看,和常州此前類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紹興人“吃飯”,依靠的是紡織、化工、黃酒等傳統産業,亞洲最大的中國輕紡城、紹興黃酒是其顯著的特色。

另一個類似的地方是,資訊産業這一波大潮,紹興表現也不突出。給人的觀感是,跟在杭州、甯波身後,又要和溫州、嘉興等城市上演你追我趕的“排位賽”,紹興隻得拉開“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産業轉型的序幕。

不得不說,在轉型方面,紹興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資料顯示,從2012年到2021年,紹興全市累計整治提升“低散亂”企業2.6萬餘家,淘汰4000餘家企業的落後産能,連續十年在浙江省“騰籠換鳥”考核中被評為“先進”。

大力整治、淘汰落後産能,目的是“換鳥”。紹興官方2022年釋出的資料顯示,2018年以來,全市引進50億元以上重大産業項目38個、100億元以上項目11個,總投資近6000億元。

紹興的“騰籠換鳥”,簡單一句話,是要将過去的酒缸、醬缸、染缸,換成晶片、藥片、刀片電池等新興産業。

說到晶片,2018年,中芯內建龍頭項目引入紹興,紹興內建電路産業随之開啟加速跑。

除了中芯內建,紹興還先後引進長電、豪威、比亞迪等頭部企業,目前,已經建立起一套垂直整合的區域IDM(指半導體垂直整合制造)産業模式,涵蓋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裝備和應用等各個環節,産業鍊逐漸完善,且形成了叢集生态,2022年,産值突破500億元。

此外,紹興還在推進以“泛半導體+”産業為主體的“紹芯谷”項目,持續加碼內建電路産業。

而在“藥片”領域,2022年,紹興全市高端生物醫藥産業平台完成規上工業總産值及服務業收入達356億元。2021年全市生物醫藥産業實作規上工業總産值335.4億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4.5%,位居浙江省第三。

據剖析産業大資料的“火石創造”梳理,截至2023年7月底,紹興共有生物醫藥高新技術企業184家,其中上市企業23家(含新三闆),有3家進入2022年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榜單。

從這些資料看,紹興在晶片、藥片領域已有一定實力,未來,這些領域或将釋放更強勁的發展動能,助力紹興GDP攀升。

整體來看,或許是産業轉型發力相對較晚,同時苦于沒能像常州一樣提前布局、抓住風口紅利,先進制造業對紹興GDP的貢獻仍有不少提升空間。

常州市統計局資料顯示,2023年1-11月,常州新能源制造業領域新能源整車、新型電力裝備、光伏産業産值對于全市規上工業産值增長貢獻率分别為75.5%、8.7%和8.2%。

紹興則仍然依靠傳統産業的支撐。

2022年,全市新興産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9.3%,而現代紡織、綠色化工、金屬加工、黃酒、珍珠等五大傳統産業實作規上工業增加值950.9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44.9%。

當然,去年,紹興先進制造業繼續拾級而上。紹興市統計局資料顯示,2023年1-11月,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别增長13.4%、13.1%、12.2%。

這意味着,要追趕常州,跨入“萬億俱樂部”,紹興須持續加碼先進制造業,提升先進制造業的貢獻率。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新方式才能抵達新目标,在城市發展中,尤其如此。

蘇D、浙D與萬億俱樂部
蘇D、浙D與萬億俱樂部

必須得說明,先進制造業涉及範圍很廣,比如,有人将先進制造業分為15個細分産業,包括半導體、無人機、汽車、新材料、機器人、LED、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手機、工業控制、電子元件、雷達、智能硬體等。

還有學者提出,先進制造業包括具備較高附加值和較高技術含量的高新技術産業、高端裝備制造業、部分戰略性新興産業和一些未來産業。

從實戰角度看,涉及的範圍可能沒那麼重要,關鍵在于能否推進先進制造業的建設,釋放新動能。

一個明顯信号是,今年,廣州跨入“3萬億俱樂部”,官方宣布這一消息後,沒忘記強調一句——“制造業産品體系較完備,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加速進行”。

廣州之外,GDP達4.7萬億的上海堪稱城市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标杆。近日官方釋出的資料顯示,2023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總産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達到43.9%,內建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産業規模達1.6萬億元。

對常州、紹興來說,這些資料像是前方閃耀的“星辰大海”,需要步步為營,持續進擊。其中,如何吸引更多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問題,“哥倆”都需要不斷加碼。

常州方面,對于它能否真正成為“世界新能源之都”,業界和媒體大多關注一個短期難以克服的“軟肋”,即常州動力電池研發力量薄弱,研發機構不在常州。這背後就包括高端人才的問題。

為此,常州加大引才力度,2023年,常州共引進各類人才12萬人,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曆人才8.2萬人、技能人才3.7萬人。高端裝備叢集、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叢集、新一代電子資訊技術叢集排名前三,集聚人才數占十大先進制造業叢集的67.92%。

紹興也在強化高端人才的供給。資料顯示,2022年紹興向工信部申報國家啟明計劃人才725人,入選105人,入選數量超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位。

2023年上半年,紹興又釋出了“5232”計劃,希望通過5年時間集聚培育一批全球頂尖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卓越工程師、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

先進制造業是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争力的重要手段,而先進制造業需要更多人才來推動落地,常州、紹興需要持續争奪各類人才。

從目前形勢看,紹興GDP短期可能沒法趕超常州,但加碼先進制造業的過程中,蘇D、浙D正在變得更強——城市你追我趕,在競争中謀求高品質發展,無疑是中國大地上的動人風景,永遠值得我們期待。

/// END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