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連續1有幾年的春晚,在節目的最後階段聽不到《難忘今宵》。這裡面既有李谷一老師年歲太大,無法參加春晚的原因,也有這幾屆春晚的導演都懷有對經典的敬畏,不敢做費力不讨好的嘗試。
沒人唱《難忘今宵》做終曲,隻能算是遺憾,依然可以稱之為遺憾的美。而硬要找人唱這個經典,弄不好就不僅僅是遺憾,而是要遭到批判了。
終于在今年的春晚,有人按耐不住繼承創新的冒險,在選錯了人也人選錯了演繹形式的情況下,讓黃绮珊版的《難忘今宵》成為今年春晚的最大敗筆,甚至動搖了人們要繼續守護《難忘今宵》的意願。
不得不說,在看回放時每每看到黃绮珊唱之前的抖肩行為,先是感到奇怪,然後就想吐。一個既擁有陽春白雪的曲調,也能讓下裡巴人難忘的經典,就這樣被摻進了鹵煮和豆汁的味道。最終外婆不疼舅舅不愛的。
我們已經不擔心《牡丹之歌》會成為下一個《難忘今宵》,因為嶽雲鵬改編的《五環之歌》,讓原作的經典成為永恒。即使大衣哥再怎麼學唱《牡丹之歌》,很多人腦海裡出現的還是五環。
其實作為唱歌的門外漢,相聲演員嶽雲鵬的功德何止于《牡丹之歌》一首。不少經他翻唱的歌曲,從默默無聞到流行。從經典走向永恒。
這些成績的取得絕不在于嶽雲鵬掌握了什麼演繹技巧,采用了多麼精心的舞編,而是嶽雲鵬本身就是一個有豐富故事的人,是一個正确的人演繹一首适合他的正确的歌罷了。
如此看來,當嶽雲鵬有了更多的舞台積澱,有了更多難忘的故事,那麼他演繹的《難忘今宵》将會成為新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