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活之波之十、西爾之行3、到了西爾(上)

作者:文廟山居

生活之波之十、西爾之行3、到了西爾(上)

(内容提要:在西爾因為小鄒自己買些木頭,由麼姑爹引導先和藏人、還有當地人,在酒桌上交道了一番。)

西爾是黑水縣的一個區,順公裡再過去,約30公裡即黑水縣城。這時候的西爾街區還不能算是街道,隻有些點式建築的機關用房和商店,沿着碎石公路散在一起。天上霧氣也還沒有散開。因為冷灑在地面水都變成冰。

生活之波之十、西爾之行3、到了西爾(上)

四川阿壩州冬天山上都有雪

這裡最醒目的區供銷社為點式建築,一排兩層磚木建築,上層旅館、底層門市部。其中百貨門市部門面多、進深寬、人來人往也多。起碼有幾十個黑長袍、紅圍巾的,藏族姑娘在那裡進出說笑,欣賞裡面琳琅滿目的商品。和前面章節中談到的一樣,看得出她們動嘴的多,真正下手買的少!小鄒也進到這商店裡看了,感覺是産品多來自成都,這裡仍然在成都的經濟輻射圈内。旁邊是供銷社煙酒門市部,主要有來自全國的,中低檔次香煙、白酒、糖果等。

供銷社的館子門口,黑闆上粉筆寫着白字:回鍋肉0.50元1份,白酒每斤1元……。肉的價格和灌縣差不多,白酒灌縣0.90元錢1斤。灌縣酒是計劃供應,如果超過計劃多買,得找相關上司準許。藏區這裡好像不要計劃?徘徊在館子那裡的,是一些藏族中青年人。

另外還有賣豬肉和牛羊肉的鋪子,也有黑闆白字寫明價格,牛羊肉價格現在記不清楚。豬肉0.65元1斤,灌縣這年是0.70元1斤,藏區物價比灌縣稍微便宜。那時候還不時興個體,這肉鋪當然也是供銷社的,黑闆上物價為國家定價。無街自然無市這裡的許多人,還有不少小孩子都空着手在那裡閑逛,這時小鄒才注意到今天是星期日!

讓人不安的是藏民們穿着都單薄,而且衣服還有些破舊。書畫上皮袍、藏刀、白襯衫,馬靴、貂帽、紅臉膛的藏民,和眼前所見根本聯系不起來。能入畫的隻是他們的紅臉膛,以及孔武有力的身軀。天氣真的很冷後來知道,這時的氣溫零下5度!

小鄒面前的藏民們,男女老少手腳皮膚都皴了,特别是有幾個穿膠鞋的少年!這時為1978年,改革開放正要開始實行。小鄒看到的藏族、漢族人,主要都還是,公社大隊生産隊的社員。和川西灌縣等地的農村人一樣,改革開放後他們,都才能過上小康生活。

小鄒記得有兩首風靡全國的歌,是藏族歌手唱出名的。一首《北京的金山上》、一首《金瓶似的小山》。這兩首歌采用的寫作手法是比喻!漢族先人用幾千年的時間,才總結出詩歌創作,要用比、興、賦三種手法。而藏族歌手隻一出道,就能熟練地用比喻的手法創作!這其中也許是佛的旨意吧?

前面說了小鄒來此地兩個目的:一是為機關運木頭回去,二是自己買點木頭,現在該怎麼辦呢?先公後私、先人後己,是那些年的行事準則。小鄒很容易找到這次來的目标地,距離黑水河不遠的西爾儲木場。這裡有分解木頭的平鋸,主要将一些圓木分解為方木或平闆。

具體操作的時候,将大木頭放置在軌道車上,下面用鐵制的抓釘固定。最先鋸下來的是表面豁皮,分解後剩下的叫底豁皮材,都堆放在一起另行處理。因為平鋸隻能進到,木頭抓釘以上的部位,底層的豁皮材還厚很可以用材。在灌縣能用圓盤鋸分解開,成為做家具的分闆和襯子。這裡沒有圓盤鋸,故豁皮材特别是底豁;都既大又厚,不能作進一步的分解。

小鄒找到管事的人,遞交上自己攜帶的灌縣計委,從省計委開出的提木材手續。對方問車呢?小鄒說下午到。他們囑小鄒下午再來,因為裝車要時間不要來晚了,小鄒隻好先答應。

生活之波之十、西爾之行3、到了西爾(上)

四川阿壩州黑水山地圖檔

現在該去找自己的麼姑爹,西爾街區太小也是很容易找到了。在這裡水運處工段的30多個人,男女各住一間大屋子,另有廚房廁所等。聽勞工們說麼姑爹負了點責,現在是工段下面的班長,因為姓汪大家都叫他汪班長。男勞工房間這裡,是5間小青瓦屋,為通間連在一起。沿四周擺放一圈雙層單人木床,勞工們不分年紀級别每人一張,下鋪睡覺上鋪堆放自己的東西。還有兩間分隔出來的小屋,說是來了家屬勞工就在裡面住。小鄒留意到他們床上都鋪有,灌縣棕器社生産的棕墊!因為自己從國小5年級,就開始在棕器社縫棕墊,看到後有親切的感覺。

冬天冷空曠的屋子中間,擺放着兩隻燒木柴的鐵爐子。這種爐子設計巧妙有鐵蓋、還有火口,能燒開水還能煮點、做點什麼吃的東西。有長長鐵煙筒,将燃燒的灰煙抽到室外。屋子裡很暖和,木闆壁上挂的溫度計,指着攝氏21度。剛才進屋時小鄒看到,外面門口也有溫度計,上面為零下5度。工段長的辦公桌也在這屋子裡,擺放在中間他床前的地方!另有幾張飯桌和條凳擺在房間中部。

麼姑爹歡迎小鄒,這個年近30的侄子;他去賣肉的鋪子,買1斤豬肉。怎麼做來吃呢?小鄒比這位前輩,炒菜方面要内行一點。他先去夥食團切成肉丁,向廚房炊事員要些調料;回到生爐火的房間,在一隻鐵鍋裡炒好。吃的時候麼姑爹誇獎,說小鄒炒的肉化渣味道好!他還拿瓶白酒,兩人各自喝一點,米飯、素菜就從夥食團打來。因為是星期天麼姑爹沒有上班,午飯後他帶小鄒去這附近遊轉一番,順帶辦理幫小鄒買些木頭的事。小鄒隻帶挎包,水壺就放在麼姑爹這裡。

先說買木頭:能買的隻是些豁皮材,屯集在儲木場裡的還不能買。儲木場裡的豁皮材,那也要計劃供應;主要還是賣給四川省内,一些造紙企業做紙漿用。但是豁皮不象正料控制那麼緊!一些有辦法的人,也設法買部分出來。待一會兒麼姑爹出面,找自己的幾個朋友,請他們分點出來。再就是這山上的人,即藏民也有好木頭。如果路上能通過檢查,也可以找他們買一點。

很快麼姑爹的朋友們,給扛來豁皮材共9件。其中單價1元錢的表面豁皮8件,單價3元的底豁皮材1件;小鄒共拿出11元錢,堆在公路邊某機關的門口一大堆。特别是那件大的底豁皮材,4米長、20厘米厚、面寬40厘米,足足有0.3立方米木料!要兩個人才能扛得動。麼姑爹說這塊底豁,是雲杉材質很好。這些東西如果做一套家具即:床、高衣櫃、連二櫃、寫字台的分闆和襯子用不完。當時小鄒想的是,自己弟弟年紀也不小,他結婚的時候也可以做家具用。聽這家機關的人說他們晝夜值班,放在門口的東西決不會丢失!這裡的空地還能停放幾輛車。

麼姑爹離開一會兒後,和一位藏民扛來一件方木。他們放在地面上後小鄒看到,這是多麼好的一件木料!桦樹木質通身沒有一點節疤,完全能分解為兩付木床的邊料!藏民也說他賣的是豆腐木。這下小鄒的這堆木料,超過1立方米了。藏民時年30多歲衣着也顯得單薄,腳下一雙舊解放膠鞋。他紅臉笑着對小鄒說:5元錢!小鄒付款的時候說謝謝。藏民又說招待自己,和兒子喝點酒就行了!

生活之波之十、西爾之行3、到了西爾(上)

春天到了黑水西爾地區

這時小鄒才注意和他一起的,還有一個10來歲的小男孩。男孩個子一般身着舊衣服,腳上一雙舊的解放膠鞋。和先前小鄒見到的孩子們一樣,手腳都皴出些細小的血絲。剛才他們賣給小鄒一大塊木料,隻夠買一雙新解放牌膠鞋。但是這兩者等值麼?

當年的經濟學家解釋,這叫工農業(包換林業)産品的剪刀差。意思是工業品在價值之上銷售,農業品(包括林業品)在價值以下銷售。改革開放後剪刀差的現象不存在了,但是後來的經濟學家們真不知該怎樣解釋,小鄒小年在黑水西爾見到的這一切!

小鄒和麼姑爹已經吃飯,這父子倆喝酒,可能用不了多少錢?最多兩份肉、1斤酒,加上飯菜也就2元多錢。小鄒帶他們去供銷社的館子,不遠就在公路對面約50米,麼姑爹就在木料堆放處等小鄒。

途中藏民說下次再來,給帶些高粱好酒;還有小娃娃穿的棉鞋,他給搞點好木頭!還說他們藏族人都會漢話,隻是不會寫、不能看書報等。當時小鄒想的是,灌縣制革廠生産的,3元錢一雙的燈芯絨輪胎底棉鞋。多麼适合這父子倆,以及小鄒看到的這些人!是這裡的供銷社不知情,還是灌縣人資訊不通?可能雙方計劃委員會安排生産時,誰也沒有考慮到跨地區的對方。

館子到了裡面内外,都是些走來走去的人。看上去食客好象很多,但用餐的飯桌條凳多數都空着。也就是說走動看的人多,真正坐下來就餐的少。和灌縣餐館一樣這裡的飯桌,也是四方擺放着長條木凳。小鄒安排這父子倆,坐在一張桌子邊的條凳上。

生活之波之十、西爾之行3、到了西爾(上)

四川阿壩州黑水縣城圖檔

小鄒自己去收錢賣牌子的,漢族女士那裡,給買1斤酒、兩份肉、1斤糧票的米飯,和一碗湯菜——煮蓮花白。在機關上班的時候,聽灌縣計委的同志說,川西平原和阿壩州,在蔬菜上互通有無。冬天菜從川西平原上來,夏秋兩季阿壩州的菜,再下到川西平原包括灌縣來。

小鄒坐在旁邊的條凳上,看着這父子倆喝酒、吃肉、拈蓮花白。酒是兩隻碗裝,回鍋肉用兩隻盤子裝,蓮花白湯菜是一隻大碗裝。肉的份量很足,每盤可能有熟肉半斤,肥膘為主豬油浸泡着盤子!(文廟山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