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年青年說③丨返鄉青年選擇美妝消費,其實原因“很實在”

新年青年說③丨返鄉青年選擇美妝消費,其實原因“很實在”

❏作者 臧博

遠遊的人回到故鄉,總能一眼發現變化。事實上,故鄉也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房在變,路在變,景在變,人也在變。就像日前沖上熱搜的“男生為提高相親成功率開始化妝”,這個春節,在我的安徽老家也得到了印證——

一些返鄉的青年人,衣着光鮮整潔,外表收拾得十分利索,有的能明顯看出化妝痕迹,遠看近看,無不透出一股精神小夥的勁頭來。通過這幾天走家串戶拜年時的閑聊、觀察,我發現,這并非出自“容貌焦慮”,而是有着更為現實的考量。

第一個答案,和熱搜裡提到的相差無幾:大小夥子,要抓緊拾掇拾掇,友善相親找對象。

談到這個原因,精神小夥們心照不宣,隻是笑。他們的父母則說,現在農村裡的适齡女生太少了,找個對象很難哩。除了房、車、彩禮“三件套”,媒人和女方還會挑剔男方的長相。誰能拾掇得利利索索、精精神神,人家女孩就願意多接觸、多來往,說成一門親事的機會就大得多。

是以,哪怕一些青年返鄉歸來,早已是疲憊不堪,但為了“過年相親”這個目的,也得聽從家人和媒人建議,抓緊到縣城或市裡,認真搞一搞外形。染發、燙頭、雷射點痘印,看起來清清爽爽、幹幹淨淨,以免“發型一亂,愛情完蛋”。

第二個答案,與相親不大相同。尤其是已經成家的返鄉青年們,他們覺得,化妝搞個造型,是對一年辛勤付出的獎勵。離鄉背井,在外面跑了一年、幹了一年,相當不易,過年返鄉,總得讓大家看看自己,這一年到頭的“體面”。為此,他們選擇提前幾天理發、修面、修眉,白頭發多的也主動焗一焗。自己掙來的,花到臉上,很值得。

像這樣圍繞男性消費者、美妝消費話題展開的讨論,還有不少,且每個不同的理由,都有自洽的消費動機與原因。不論是何原因,返鄉男青年在美妝上花錢增多,是年輕男性消費群體在美妝消費趨勢上的投影。

新年青年說③丨返鄉青年選擇美妝消費,其實原因“很實在”

傳統的觀念似乎一直認為,男青年安身立命的衡量标準,是有沒有“本事”。而“本事”,本就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強行将之歸納成可以衡量的标準,或是能不能掙到錢、事業上有沒有起色、人品是否端正、性格是否好相處、生活習慣是否健康等等。

事實上,部分男性青年選擇美妝消費,并不能為“本事”增添天平上的砝碼。這讓返鄉青年的美妝消費行為,擺脫了強行被賦予的沉重“意義”,變得輕快而有質感、真實而又鮮活,也為如我一樣的遊子,提供了一個觀察鄉村變化的微視角,看到了一個生動、年輕,變化着的鄉村。

關于男青年選擇美妝,他們還這樣說

@柴歸 對這種“紮眼”多些包容

返鄉青年的精緻打扮,放在城裡是平常,放在鄉下可能會比較“紮眼”。從青年本身來說,他或許并不特意渴望“紮眼”或被關注,而隻是一種習慣的延續。這種人與環境的沖突是很自然的,并且在其他諸多現象中都有展現。就比如我見過的,有長年生活在鄉下的老人,随兒女住到城裡後,不習慣各自關門過日子,門總要敞開着——因為鄉下鄰居常常串門。敞門迎客,這種做法在城市也相對有些“紮眼”。返鄉青年精緻的妝容,其實與這差不多。環境變了,習慣不變,就顯得有點格格不入。這種沖突未必不好,而是城鄉融合中的一個變化。我們不必對環境中的“格格不入者”另眼相待,不妨多些包容,多些了解。

@卧遊雲 讓“社交營業”回歸社交

返鄉青年的精心打扮其實也是“社交營業”的一部分,帶着某種自我展示的屬性。适當收拾外表自然是好事,但“營業”畢竟不同于社交,社交強調的是人與人間自然、真誠的溝通,而社交營業則是一場以自我為中心的表演。如果人們走親戚時,不去話家常、聊閑天,而是時刻關心口紅有沒有蹭掉、假睫毛的弧度是否完美,對雙方來說都是新的焦慮和負擔。讓社交營業回歸社交本身,去除虛浮和矯揉的營業感,重建自然和真誠,人們才能舒适地相處和交往。

@毅鵬 化妝是尊重他人和自己

過年有很多社交場面,比如走親戚、見朋友,所謂為知己者容,返鄉青年從衣着到妝造,把自己認真“捯饬”一番,清清爽爽、幹淨利落,是悅納自己的表現,也能讓别人感覺到舒服和被尊重。其實,青年注重形象管理,何止是返鄉時,追求生活的細緻和顆粒度,又何止妝容一隅。理性、得體和恰當的美妝消費,契合青年熱愛自我、用情生活的特點,也讓青年的社交生活更加閑庭信步、大方從容,值得大家尊重和欣賞。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新年青年說③丨返鄉青年選擇美妝消費,其實原因“很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