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賈玲挺好,但《熱辣滾燙》真的一般

作者:笑飲清風怒飲茶
賈玲挺好,但《熱辣滾燙》真的一般

撰文 | 李松朗

編輯 | 龔 正

大年初一,賈玲自導自演的《熱辣滾燙》收獲4億票房,和《飛馳人生2》并列第一,豆瓣開分7.8,大衆口碑也不算差。賈玲現身采訪和直播,捂了大半年的“瘦”賈玲終于亮相,“賈玲為角色增重40斤再減重100斤”,“賈玲,真的震撼”,《熱辣滾燙》上了十幾個熱搜,熱度值也拉滿了。

賈玲确實挺勵志的,但我得說,《熱辣滾燙》的賣點是賈玲減肥,也隻有賈玲減肥。賈玲本身的故事比電影精彩,電影真的一般——無論是情節還是核心。

#01

讓人“汗流浃背”的低俗爛梗

當初看這部電影全力營銷賈玲減肥的時候,就有點不祥的預感,果然,前半部分讓我如坐針氈、汗流浃背了。

首先是刻闆印象和低俗笑點。比如楊紫扮演的表妹所在的電視台,幫胖人找的工作,是扮作彌勒和遊客合影,賈玲的媽看了照片來了句“那得給你姐穿件胸罩吧”,“胖”被直白得和失敗、無能、身體和人格可以被調笑畫上了等号。比如女性健身都是為了和有腹肌的教練“多接觸接觸”。還有各類低俗笑點,比如賈玲撞上雷佳音在街邊撒尿的場景被作為笑點重點刻畫,比如心理學者和情感教授在綜藝節目現場打了起來(毫不意外地,他們是一對離異夫妻,但這和主題也沒多大關系)。

再者是故事吸引力不足。我媽,一個60歲農村老太,看完表示打5分,滿分10分。問她為啥打這麼低?答曰:就講了那麼件事兒,沒啥意思。你看,一個農村老太都感覺到了人物的單薄和故事吸引力的匮乏。當然,精心安排的笑點她也笑了,賈玲從胖變瘦的轉場她也“啧啧”了,賈玲打拳擊比賽的高光場景她也抹眼淚了。但整個故事還是難以從更深層次打動人。

最主要還是核心弱化。作為一部改編電影,這部電影最大的本土改編是“俗改”。不知道是導演賈玲擔心觀衆看不懂、有意“接地氣”,還是沒有能力掌控更為進階複雜的表達。

電影給了“喪”一些更直白的外力,給了賈玲的逆襲一些直覺的“敵人”——過于肥胖的外形,讨好型人格,浮誇而刻薄“反派”媽媽和姐姐,剛畢業還沒轉正就懂得拿捏人性的表妹,死黨和對象搞在一起的狗血情節,因戀愛腦上頭而被渣男坑的橋段,各種buff疊滿才将賈玲飾演的女主逼到了絕境,下定決心參加拳擊比賽。

電影也對賈玲的演技提出了挑戰,電影讓我發現,原來“喪”也是很難演出來的。賈玲全程“夾”着嗓子說話也沒用,還顯得刻意。即使胖到200斤,賈玲也還是一個膠原蛋白滿滿的胖妞,甚至一邊吃棉花糖一邊走在路上時,依然透着種閑适可愛,沒有那種一灘爛泥的精神狀态。

前半段鋪墊完了,後半段終于觸底反彈,賈玲開始健身、練拳,終于燃起來了。這也是運動題材的優勢——将内心的反抗化為動作,化為奔跑、揮拳、引體向上和不斷加碼的負重訓練,總能激發人的腎上腺素。最吸引人的噱頭是瘦到100斤出頭的賈玲終于閃現,成功引發了現場的驚呼。

賈玲挺好,但《熱辣滾燙》真的一般

圖 | 《熱辣滾燙》劇照

但是減肥成功作為宣傳噱頭用過了也就不靈了,也許還會反噬口碑,豆瓣辣評:“片名改成《賈玲減肥》估計能多騙點”,賈玲也開始在直播中引導:“希望熱搜詞是愛自己”。

#02

賈玲演不出“喪”

年輕人那種社會性的喪,那種想站起來卻爛泥扶不起的内心,那種想赢卻總被生活擊敗的習得性無助,是原版電影《百元之戀》的核心,從評論可以看出,觀衆準确地get到了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東西:“最大的對手其實是生活,失敗之後還要同生活互相拍肩膀”,“hungry,angry,痛い——人生不外這三件事”,“好痛好痛好痛但是,好想存在好想存在好想存在”。

女主的喪和電影裡各類“怪人”的怪也浸淫在一種日式的“喪”文化背景裡,顯得有據可依。衆所周知,在經曆了泡沫經濟的破滅之後,平成時代的日本迎來了一種持續而緩慢的“喪”的氛圍,年輕人不求上進、啃老等現象普遍。喪實際上是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的消極抵抗,背後是一種集體社會情緒。

但在《熱辣滾燙》中,我感受不到這種切膚之痛和共情。女主的困境顯得懸浮而個體化,配角也“壞”得非常臉譜化——綜藝節目中有問過她為什麼十年都不找工作,但也隻是點到為止,被現場專家的插科打诨帶偏了。電影試圖給出一些原因:她有讨好型人格,不擅長捍衛自己,特别肥胖,而她身邊的“加害者”更像社會中的“正常人”,仿佛隻是因為她不“正常”,才陷入了如此困境。

幸好電影還沒有灌太多勵志雞湯,保留了原版“隻想赢一次”的主題,且對結尾做了一定改編,輸在拳場的女主最終還是赢得了一些“自我”,不再那麼“讨好型人格”,第一次對想吃回頭草的渣男說出了拒絕的話,前半部分的狗血才算拉回了一些。

部配置設定角的表現也有亮點,比如楊紫在雨夜中扮演“小白兔”騙取賈玲同情心那段還挺我見猶憐的,健身房前台小妹對雷佳音的花癡小動作設計也挺自然搞笑。

但總體而言,這是一部被網友稱為充滿了“商業算計”的電影,但賈玲豁出去的真誠讓人想罵又下不了口。

那麼這部量身定制的“賀歲片”和獲得第2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的日版差距到底在哪?

日版是怎麼表達喪的?在家裡抖腿抽煙的廢柴也會在便當店裡用夾子音“熱情”招待顧客。不敢出門的宅女在家裡也是“窩裡橫”,面對勞碌而喋喋不休的母親會熟練反怼,和姐姐互相傷害時,侄子熟練地躲避,父親隐身在門外。女主半夜披頭散發穿着睡衣在街上遊蕩,雙眼無神在便利店買零食的樣子,讓很多人看到自己,彈幕評價“跟鬼一樣”,“現在就是這種狀态,每天都不知道做什麼”,“累了的話,休息一段時間也沒關系”。你看,沒有胖到200斤觀衆能get到啊,誰還沒當過廢柴呢。

賈玲挺好,但《熱辣滾燙》真的一般

圖 | 《百元之戀》劇照

日版又是怎麼表達痛的?被同僚強奸後“淡定”地報警,被渣男甩了以後也沒有哭天搶地到要跳樓,這是一種被生活痛擊習慣的麻木感。但變化已經在内心慢慢發生了。從一次次的出拳、奔跑,到主動報名要參加比賽。拳擊館老闆一邊吃拉面一邊吐槽,别以為打拳是什麼可以實作自我的東西,以前也見過很多你這樣的人。

将反雞湯進行到底。

#03

減肥100斤後,賈玲導演還能拿出什麼?

賈玲執導的首部電影《你好,李煥英》收獲了54.14億人民币,賈玲也從喜劇演員成功晉級為高票房商業片導演。

這部講述親情的奇幻電影脫胎于獨幕喜劇和賈玲自身故事,充滿溫情色彩,成功賺足眼淚,在缺乏大片的2021年春節檔,成為現象級黑馬。但《你好,李煥英》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賈玲似乎在努力複制其中的成功要素,比如女性話題,溫情勵志喜劇,把自己作為最大的IP投進創作和營銷之中,目前看還是湊效的。

2024年春節檔似乎又是非常利好賈玲的“小年”,不同于去年大片雲集的場面,今年的幾部賀歲檔主打各種類型的小而美,《熱辣滾燙》是目前傳播聲勢最猛的一部,票房最終能否超越《你好,李煥英》還需驗證。

賈玲很勵志,但從有國民度的喜劇演員到成熟的商業片導演,還有很多路要走。

減肥100多斤後,賈玲還能有什麼大殺招?黑馬能否成為千裡馬要看真正實力,笨拙的真誠最終都要走向成熟的創作。

尤其對于商業類型片,觀衆是否買賬,最終看的還是作品的成熟度。導演能否持續獲得共鳴,最終靠的是對社會情緒的深刻洞察和對電影叙事的娴熟把握。

去年的春節檔就讓我們看到,類型片也可以拍得更尊重智商,而不是迎合拼湊賺快錢。《流浪地球2》就拉開了中國重工業科幻片的序幕,尊重了影迷也尊重了行業。

類型片也同樣可以記錄時代,獲得好口碑,斬獲電影獎。

《百元之戀》《惠子,凝視》代表的日本反套路運動題材,就呈現出一種新的趨勢:不再記錄成功者的“失敗”,開始将目光投向真loser和普通人的“失敗”,在某一次逆襲之後,他們可能依然沒有赢,生活依然如常,但内心最終還是發生了一些改變。

“夢想”、勵志雞湯已經無法激勵當代的年輕人了,屌絲逆襲的故事離他們太遙遠,那些一邊承受生活的摩擦,一邊努力揮拳打回去一點點的故事,才能稍許打動他們,給他們帶來治愈和鼓勵。

《百元之戀》中,女主在開頭和侄子打遊戲時說:“人生沒什麼公平可講”。電影結尾,女主在又一次玩遊戲打敗侄子後問他是不是還在被欺負,然後輕描淡寫地教他練習揮拳,“每天練習500次之後再去反抗”,不過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