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代平陽三大案之首,吳榮烈狀告貪官黃梅,窦光鼐孤身反貪險喪命

乾隆他在60年中,屢興大獄,誅殺、流放貪官不計其數。

然而即使是這麼一位疾貪如仇的皇帝,在處理一位貪官---浙江省平陽知縣黃梅的問題上反反複複,差一點鑄大錯,足以令人引以為戒。

清代平陽三大案之首,吳榮烈狀告貪官黃梅,窦光鼐孤身反貪險喪命

拔出蘿蔔帶出泥

乾隆47年,王禀望、陳輝祖黩之案相繼敗露。乾隆估計到浙江通省錢糧“難保無積壓虧缺”之弊,下谕浙江全面清查核實倉庫虧缺,查出各府縣倉庫錢糧共虧空180餘萬兩。

為了扭轉浙江省虧空局面,乾隆待提出:“不欲複興大獄,惟令設法勒限彌補”的辦法,這實際上是割肉補瘡,反而為貪官污吏的中飽私囊大開了友善又門。

黃梅正是利用這個可乘之機,在平陽大肆侵資财,使虧空數額越來越大。

清代平陽三大案之首,吳榮烈狀告貪官黃梅,窦光鼐孤身反貪險喪命

黃梅于乾隆43年走馬上任到乾隆51年,有案可稽的虧空數已超過10萬兩。黃梅肆無忌憚地将倉庫的錢糧挪為己有,另一方面以彌補虧空為名,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農民種田已交賦稅,黃梅打着彌補虧空的招牌另行按田畝派捐、每畝50文。

同時,再按戶征收錢糧,為防止荒年歉收而設立的常平義倉,供災年散赈之用,黃梅卻隻收銀兩,不買糧食。

這樣一隻“碩鼠”,“莅位8年,所侵谷都定谷價與勒捐之錢,計贓不下20餘萬。”這樣一門為非作歹的貪官,百姓卻不敢告發。

本陽縣在浙江省最南端,距省府杭州1000多裡,天高皇帶遠,黃梅更是膽大妄為。

清代平陽三大案之首,吳榮烈狀告貪官黃梅,窦光鼐孤身反貪險喪命

黃梅的劣迹是一位學政窦光鼐在浙江耳聞本陽知縣黃梅“母死不欲發喪,特令演劇”之事大為惱火,認為一朝廷命官如此有傷風化,并對此人進行調查。

初步調查,發現他還“虧空錢糧已逾10萬”。窦光鼐将調查的情況兩次上奏乾隆帝。但他萬萬沒料到,舉報黃梅的問題差點将性命送掉。

窦光鼐的這一舉報得罪了地方官史與幾位欽差大臣。浙江省這幾年連年虧空,乾隆帶多次催辦,曆時4年彌補了100萬,仍有30萬虧空,乾隆帝大為惱火,浙江省是富省,虧空100多萬至今未完成,而山東經濟狀況比浙江差的多,虧空200萬僅用2年時間便完成了任務。

清代平陽三大案之首,吳榮烈狀告貪官黃梅,窦光鼐孤身反貪險喪命

恰在這時窦光鼐舉報黃梅虧空,乾隆帝看了窦光鼐的奏折,大加贊賞,并派他會同欽差大臣徹底清查州縣虧空,對三位欽差大臣進行嚴厲的批評,認為他們辦事不力,勒令他們必須參照窦光鼐所奏各款,逐一樣查,不得“回護瞻徇”,否則将“惟三人是問”。

浙江省虧空一事本來就可以溥衍了事,經窦光鼐這麼一個折騰,捅了漏子,地方官史得私舞弊,三位欽差大臣辦案溥衍有袒護之嫌,這樣地方官吏與欽差大臣對窦光鼐皆十分痛恨,無形中加大了清查黃梅虧空案的難度。

漏網之魚

按說乾隆帝已經褒獎了窦光鼐,并派他和幾位欽差大臣一起去浙江查辦黃梅等虧空案,很快便會查個水落石出,誰知就在窦光鼐信心十足準備走馬上任之際,乾隆帶卻突然變卦,命他按期完成鄉試,不必參與盤查倉庫。

清代平陽三大案之首,吳榮烈狀告貪官黃梅,窦光鼐孤身反貪險喪命

委派大學士阿桂前往浙江,會同曹文埴、姜晟、伊齡何查辦此案。窦光鼐的舉報開罪欽差大臣,阿桂與曹文埴等人很快達成默契,開始向窦光鼐發難。

阿桂與曹文埴不去深入府縣查辦此案,卻當面質問窦光鼐,而阿桂與曹文埴等人對窦光鼐的質問并非是為了掌握更具體的線索,而是别有用心,恰恰窦光鼐如實的回答反倒被他們抓住把柄,借機報複窦光鼐。

阿桂、曹文埴等人将窦光鼐回答詳細地向乾隆帶作了彙報。乾隆帶接到阿桂的奏折不辨委曲,不予深究,反倒覺得窦光鼐是個靠不住的人,黃梅一案連個舉報人的姓名皆未弄清楚,怎麼能信口誣人?

清代平陽三大案之首,吳榮烈狀告貪官黃梅,窦光鼐孤身反貪險喪命

乾隆對自己派阿桂前去調查甚感滿意,他認為窦光鼐與費文埴可能存在個人恩怨,若不是他快刀斬亂腐,這件事将曠持久地無端争論下去。

浙江虧空案盡快結案。乾隆帶隊阿桂、曹文埴6月13日的奏章下渝了結此案,浙江省虧空一案大局已定。所有倉庫彌補虧空未完之銀為25萬餘兩,與福崧初報之數相比,有少無多。這不啻給窦光鼐當頭一棒。

黃梅卻因阿桂、曹文埴等入與窦光鼐等人朝廷内部紛争僥幸過關,成了漏網之魚。

清代平陽三大案之首,吳榮烈狀告貪官黃梅,窦光鼐孤身反貪險喪命

明争暗鬥

黃梅一案開始似乎受到特别的關注,乾隆帶親自過問,下逾督查,很快又不了了之,反複無常。

乾隆帝已下渝浙江虧空案了結,黃梅一案便無人追究,窦光鼐出于對乾隆帝的一片忠誠,結果乾隆帶并不相信他,無意中得罪的幾位欽差大臣對窦光鼐耿耿于懷,并沒有因乾隆帝下谕了結浙江虧空案而善罷甘休。

幾位欽差大臣皆是聞名遐迩的辦案能手,這回窦光鼐的奏折令他們出了醜,而這位窦光鼐是個十足的書呆子,乾隆帶也覺得“迂拙”,卻過問起不是他份内的事,幾位欽差大臣決計給他點顔色看看。

清代平陽三大案之首,吳榮烈狀告貪官黃梅,窦光鼐孤身反貪險喪命

阿桂、曹文埴為整倒窦光鼐精心策劃,奏了窦光鼐一本:窦光鼐所說平陽等縣挪移載派等事,經嚴密查訪,并無其事,窦所劾奏的平陽知縣黃梅母寺演戲,也無。

乾隆看了阿桂、曹文埴的彈劾,卻不象浙江虧空案一樣草率了事,反倒認真起來,認為窦光鼐有要過與誣人名聲之嫌,嚴厲斥責窦光鼐。

窦光鼐萬沒有想到一片忠心,卻招來了橫禍,乾隆帝非但不信任他,反而站在阿桂與曹文填一邊向他發難。

窦光鼐滿腹怨言,但又不能抗詣,隻得如實票報:黃梅母喪演戲是全縣生童所言,平陽幾乎人人知曉,本陽縣的錢糧虧空,實際始于黃梅。其久據美缺,縱令其子以各種名義苛斂勒派,通省共知,阿桂等人在處理虧空官員時,沒有将黃梅從重辦理;欽差大臣派人赴平陽審查時,完全被地方官所蒙欺。為了弄清事實,将“親赴平陽,查核确實,再行回奏。”

清代平陽三大案之首,吳榮烈狀告貪官黃梅,窦光鼐孤身反貪險喪命

乾隆帶若是真想将黃梅等問題弄清楚理應讓窦光鼐去本陽核實,取來證據。

然而乾隆帝非但沒有準奏,卻将窦光鼐交部議處聽候發落,窦光鼐覺得自己被逼上絕路,與其坐等待斃,不如拼個魚死網破,窦光鼐不顧乾隆反對,星夜兼程乾往浙江平陽,決心将黃梅的問題查個水落石出,以洗自己不白之冤。

窦光鼐到了本陽引起浙江新巡撫伊齡阿一陣恐慌,一但窦光鼐将平陽黃梅的案子查實,便等于證明自己工作不力将其革職查辦處分。因而,對窦光鼐派人跟蹤,監視他一舉一動,另外網羅窦光鼐的罪名向乾隆帝禀報,用乾隆帶來惘吓與懲治窦光鼐。

窦光鼐萬沒想到自己一片忠心招來橫禍,被押往北京城治罪,肅貪者成了罪犯,貪官卻逍遙法外。

清代平陽三大案之首,吳榮烈狀告貪官黃梅,窦光鼐孤身反貪險喪命

孤注一擲

就在黃梅一夥貪官僥幸過關之時,乾隆帝又收到窦光鼐派使臣送來的上奏及物證。證據鑿鑿,乾隆帝看罷方不得重新下诏:必須徹底查清黃梅貪婪一案,釋放窦光鼐,回浙江協同辦案。

原來窦光鼐知道黃梅案非同不可,欽差大臣一再證明沒有問題,唯獨自己固執已見觸犯了皇得,若查不出證據來,不是魚死就是網破,為查清黃梅A錢一案,窦光鼐動了一番腦筋。

為什麼百姓對黃梅恨得咬牙切齒,對他A錢一事傳得沸沸揚揚,可欽差大臣派人來查此事,卻無人敢告發。

清代平陽三大案之首,吳榮烈狀告貪官黃梅,窦光鼐孤身反貪險喪命

窦光鼐這次十分謹慎,首先派幾位生員到本陽私訪,明查暗訪,動員本陽百姓起來揭發黃梅,不能使好人蒙冤,壞人逍遙法外,繼續為非作歹。這一招黃梅沒有料到。

雖然黃梅父子在平陽一手遮天,百姓不敢上公堂直言,但背下向窦光鼐派去的生員提供了大量的證據。就在伊齡何向乾隆奏窦光鼐,乾隆決定将窦光鼐交到刑部查辦之際,窦光鼐派的“王以銜、王以多吾二人,以門生身份來看他,進至府中,說下所穿棉襖一件,以稱報管教師隻撥之恩。窦光鼐折開棉襖一看,隻見内藏黃梅按畝勒捐時的田契、印票、收據等,總計2000餘張。”

窦光鼐派人以日行五百裡的速度,火速将黃梅A錢證據送奏乾隆,乾隆見證據确鑿才重新審理黃梅一案。

清代平陽三大案之首,吳榮烈狀告貪官黃梅,窦光鼐孤身反貪險喪命

據查,黃梅,“莅位8年,所侵谷部定谷價與勒捐3錢,計贓不下20餘萬。”

黃梅一案發人深省。為何一件知縣的A錢案,查起來去如此艱難,乾隆皇帝出爾反爾使一件并不複雜的案件一波三折,說明了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反腐敗是曆朝曆代棘手的問題,很多皇帝都想解決這頑症,但皆感力不從心。往往是一開始決心大,處理果斷,越往後越難,阻力越大,虎頭蛇尾,草率收場者衆多。

第二法不罰衆,溥衍了事。黃梅一案便是如此。開始時乾隆對窦光鼐的舉報覺得是對朝廷的忠貞,委派他去徹底查清此案;為何中途變挂,易人。

主要是循私舞弊,錢糧之虧,已成為全國通病。因而,乾隆不想徹底整治中隻求過得去便可,而不願采納窦光鼐徹底盤查的主張。這是乾隆帶出爾反爾的主要因素。

清代平陽三大案之首,吳榮烈狀告貪官黃梅,窦光鼐孤身反貪險喪命

第三官官相護,阻力重重,黃梅一案窦光鼐一披露,開罪了三位欽差大臣戶部尙節曹文埴、刑部大侍郎維持自己的結論,否定窦光麗的說法。

因而,當乾隆委派阿桂與曹文埴再去核實時,阿桂與曹文埴不斷向窦光鼐發難,并向乾隆帶襄報:窦光鼐無憑無據,純屬誣陷。

浙江新巡撫伊阿齡處處從中作梗,因一但黃梅一案屬實,也就意味着自己失職,用皇權來壓窦光鼐。官官層層相護,黃梅多了幾層保護傘。

清代平陽三大案之首,吳榮烈狀告貪官黃梅,窦光鼐孤身反貪險喪命

第四黃梅父子狼狽為奸,在地方形成一個惡勢力,為非作歹,百姓敢怒不敢言。這也是黃梅一案久懸未決的一個原因。

第五窦光鼐疾惡如仇窮追不舍。窦光鼐在皇帝下令不準他插手此事并以要将他交刑部治罪威吓他,他仍然敢于頂撞皇帝,拼個魚死網破,才将黃梅的罪證查獲并再次啟奏皇上。

證據确鑿,乾隆帚不得不再灰下令查辦黃梅,這樣才使黃梅終落法網,窦光鼐免遭不白之冤。曆史是一面鏡子,我們今天反腐敗的鬥争應從中吸取教訓,查辦人應學窦光鼐剛直不阿的品格,天皇老子阻攔也要查辦,一追到底,使那些漏網之魚難逃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