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年初一 “龍”重登場!龍寶寶挨個降臨啦!

大年初一 “龍”重登場!龍寶寶挨個降臨啦!

大年初一 “龍”重登場!龍寶寶挨個降臨啦!

圖說:可愛的龍寶寶就陸續來報到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

作為龍的傳人,中國人對生肖“龍”有着特殊的偏好,許多父母都希望生育一個龍寶寶,飽含着對孩子“望子成龍”的期盼。大年初一的鐘聲剛剛響起,可愛的龍寶寶就陸續來報到,喚醒了龍年的第一抹春光。

驚喜:龍寶挨個到來

大年初一 “龍”重登場!龍寶寶挨個降臨啦!

圖說:張女士一家在紅房子醫院迎來“瀾瀾” 采訪對象供圖

3350克!女孩!0時0分,孕40+2周的張女士在複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楊浦院區迎來了龍寶寶“瀾瀾”,寓意着“波瀾壯闊”的未來。為了迎接這位新成員,爸爸還特地穿上了印有龍年logo的衣服。“其實已經超過預産期6天啦,原來是要等到龍年和我們見面呀,真的太驚喜了!”媽媽的臉上洋溢着幸福。

大年初一 “龍”重登場!龍寶寶挨個降臨啦!
大年初一 “龍”重登場!龍寶寶挨個降臨啦!

圖說:瞿先生和賈女士迎來了“初一”的降臨 郜陽 攝

0時02分,在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西院),一位“龍小弟”也争先恐後到來了。而一江之隔的東院産房,于0時35分迎來了第一位龍寶寶,這是瞿先生和賈女士的第一胎,男孩,重3500克。兩人告訴記者,原本打算給孩子取名瞿成,取“水到渠成”之意,不過想到寶寶誕生在農曆甲辰龍年,到底用“成”還是“辰”,倒有了些猶豫。不過,對于孩子的小名,爸爸直接拍闆,“就叫‘初一’吧!”母親賈女士屬兔,得知預産期在新年前後,便期盼着為小家庭添上“龍寶寶”,今天淩晨也是得償所願。

大年初一 “龍”重登場!龍寶寶挨個降臨啦!

圖說:小“龘龘”是劉女士家庭的第二個孩子 采訪對象供圖

0時12分,長婦幼的第一個龍寶寶在水中分娩,是個男寶, 3390克 ,這是劉女士家庭的第二個孩子,和兩歲半的女兒湊成了一個“好”字。劉女士告訴記者,她和隔壁産房的媽媽同時進入産房,看看誰第一個出生,結果小“龘龘”比小龍妹早了5分鐘降臨人間。

大年初一 “龍”重登場!龍寶寶挨個降臨啦!

圖說:“小泡芙”在國婦嬰奉賢院區誕生 采訪對象供圖

1時47分,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奉賢院區産房裡,3057克重的女嬰呱呱墜地,這也是國婦嬰的第一個龍寶寶。陳女士是奉賢區牙防所的一名護士,和丈夫戚先生在工作中相識。“原本寶寶應該是在兔年的末尾出生的,沒想到預産期延後了,正好趕上龍年的開頭。”陳女士一臉喜悅,寶寶的小名叫“小泡芙”,希望她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禮物:滿滿的祝福

截至今早8時,紅房子醫院出生龍寶9名;一婦嬰出生的龍寶有7名;長婦幼也有10個龍寶到來……龍寶的到來,給産房帶去了生機,也帶去了美好的祝願。

大年初一 “龍”重登場!龍寶寶挨個降臨啦!

圖說:一婦嬰助産士為龍寶寶送上窗花禮物 郜陽 攝

在一婦嬰東院,龍寶“初一”全家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婦嬰資深助産士花卉設計的一組窗花——她已經連續多年為“生肖寶寶”準備禮物了。今年的龍寶寶窗花也是一對兒,“龍弟弟”額定有小火焰,代表力量和勇氣,龍角相對英氣,調皮地露出了四隻牙齒;“龍妹妹”眼睛大一些,有兩個非常可愛的小酒窩。紅房子的龍寶“瀾瀾”收到了一幅特别的畫,畫上的卡通龍寶寶趴在紅蘋果上,寓意着“平安喜樂”。這是來自12年前在紅房子醫院第一位降生的龍寶寶——琪琪姐姐的祝福禮物。“希望每一個小寶寶都能健康成長。”昨天是除夕,爸爸媽媽帶着12歲的琪琪再次回到出生地,“打卡”天使出生的地方。

2012年的大年夜這天,媽媽王女士突然發動,1月23日的0時16分,琪琪降臨人間。12年過去了,在家人的悉心呵護下,琪琪已經成長為一名健康、陽光的國中生。昨天,紅房子醫院上司和當年迎接琪琪出生的醫生黃健、助産士郭琳陪琪琪過了一個有意義的生日。“能帶孩子來看看生命開始的地方也是種很好的體驗。”參觀了黃浦院區的産科樓,王女士感慨,如今醫院條件越來越好了,孕媽媽也能更安心、舒适地分娩。

堅守:别樣的幸福

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在萬家燈火團圓時,醫院仍是燈火通明。一婦嬰東院産房裡有兩位“龍助産士”在值班。顧倩是“丙辰龍”,今年48歲了,工作這麼多年,也曾為和自己屬相一樣的“龍寶寶”保駕護航過,但沒有一次像這個夜晚感受強烈,“這是我最後一次迎接‘小龍’的到來,再過12年我就退休啦!”大年三十挺忙碌,在一婦嬰東院,19隻活潑可愛的“兔寶寶”踩着兔年的尾巴來到這個世界。

“每個寶寶都非常可愛,都特别珍貴,但是能親自接生和自己屬相一樣的龍寶寶,心裡還是有種莫名的興奮感。”戎妙玲是“戊辰龍”,比顧倩要小上一輪,“除夕沒能和家人團聚,對我們來說是家常便飯了,雖然有遺憾,但能在崗位上保障母嬰安全,也是别樣的幸福。”據悉,醫院為堅守的醫生和助産士們準備了湯圓和餃子,大家抽空圍坐一起,簡單而熱鬧地吃了頓年夜飯。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郜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