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集書法家、散文家和詩人于一身,纖纖素毫,翻出别樣的墨韻

作者:魏寶國書畫

今晚是除夕夜,照例要寫一篇圖文。為了增添春節喜慶,先提供三個詞語:張燈結彩、燈紅酒綠、喜迎新春,請大家在每個詞語中各提取一個字,組成一位女書法家的名字。

她是誰?張紅春嗎?不錯,你說對了,就是張紅春!在歡慶今晚的除夕及迎接明天的新年中,張紅春這個名字很接地氣,渲染了新春佳節的喜慶氣氛。

她集書法家、散文家和詩人于一身,纖纖素毫,翻出别樣的墨韻

這就是張紅春,在這普天同慶的日子裡,我且把她作為慶新年的形象大使了!因為他是一位知性女性,集多種文藝才華于一身,尤其是她的書法,盡能為新年增光添彩。

張紅春,1966年生于陝西延安。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散文作者、詩人。畢業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并在中國書法函授大學進修後順利畢業。

張紅春在中書協及地方書協有不少的頭銜,在陝西延安,也有不少的榮譽桂冠,這些都姑且不論,隻說實打實的幹貨——張紅春的書法藝術。

她集書法家、散文家和詩人于一身,纖纖素毫,翻出别樣的墨韻

張紅春是當代書壇的一位實力派的書法家,她的實力,不僅僅建立在書法上,而是與書法相關的綜合藝術上,詩文的加持,使她的書法的底氣更足,韻味更豐富。

若抛開文學的力量,在書法上不可能有太大的作為。張紅春首先是一位散文家和詩人,然後才是一位書法家。看看她的履歷,文學在前,書法在後,并且書法是函授班,算是半個科班出身。

她集書法家、散文家和詩人于一身,纖纖素毫,翻出别樣的墨韻

張紅春的書法之路,是借文學的東風,進而在書法領域中發揮得遊刃有餘。她的經曆,頗似古人,重點在文學上,書法隻是其副業。古代的鐘繇、王羲之、顔真卿莫不如是。

所謂半個科班出身,意為非正宗的學院派,這裡就有半自學的成分。然而她的書法之造詣,絕不亞于學院派的那些學子,甚至要超過他們一大截。

她集書法家、散文家和詩人于一身,纖纖素毫,翻出别樣的墨韻

張紅春的書法,以行草見長。其筆畫的牽絲連帶,那叫一個灑脫。結體或松或緊,行筆或急或緩,有着極強的韻律感。

這位有着“延安第一才女”之稱的60後書法家,每一幅書法作品,均是“詩書印”的黃金組合。詩詞内容,均出自古今名家之手,偶爾也有她的自撰詩。

她本是一位詩人,按理說創作自撰詩詞綽綽有餘,之是以大部分為抄錄古人的經典詩詞,凸顯了對傳統經典的敬畏與繼承,自己則甘願做一名國小生。

她集書法家、散文家和詩人于一身,纖纖素毫,翻出别樣的墨韻

張紅春的行草書,有着宋、元、明時期的風範。特别有着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的神韻與風骨,呈現出圓勁秀逸的書法風姿。

張紅春的書風,在宋、元、明三個時代的選擇上,對元代書法是作了一些取舍。元代書法,在以趙孟頫為代表的書法氣象中,出現了圓潤熟媚、流暢甜美的書風,以至成為一種诟病。

張紅春揚長避短,力推明代書法,尤其對董其昌的書法,了熟于心,是以她的行草書,呈現出平淡古樸、風華自足的情緻和筆韻。

她集書法家、散文家和詩人于一身,纖纖素毫,翻出别樣的墨韻

結體的自然秀美,布局的閑适疏朗,是明代書風的特征,也是張紅春的風格追求。至于在用墨上,枯濕濃淡,盡得其妙。

張紅春是一位首先把書法當作事業的女書法家,其次才作為職業。所謂事業,則淡化了功利,隻是堅持她的一份真正的熱愛!

既然是事業,自然,張紅春沒少做過慈善,義務舉辦書法活動,義賣書法作品,成為她書法事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這才是一位真正的書法家,進而賦予了書法作為一門傳統藝術的真正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