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唠家常#“媽媽冰箱裡裝滿了豬肉、香腸,還有雞鴨。今早五點多,她又冒着雨去菜市場買雞了。我怎麼勸都沒用,快被氣死啦。”
今天一早我就接到姐姐的電話,隔着螢幕都能感受到姐姐内心的焦躁和苦悶。
杜鵑花
我急忙勸解:“姐姐,别生氣了。爸媽這麼多年就是這樣過年的。幾十年來形成的老習慣,一時半會兒是難以扭轉的,随他們去吧。”
姐姐語氣急促道:“他們還要去買一大箱砂糖橘,說過年吃橘子寓意着吉利。砂糖橘很容易壞,平時超市裡随便就能買得到。哪有必要去囤這些水果呢?”
我笑着說:“媽媽既然有精力去折騰,說明她身體健康,我們應該感到高興才對。既然他們買了,你們就幫忙多吃點吃呗。”
姐姐無奈地說:“沒辦法,也隻能這樣了。”
我反問姐姐:“你看看這一年裡你為同樣一件事生了多少次氣。有用嗎?”
姐姐歎了一口氣說:“哎,确實沒有用啊。”
高山罂粟
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姐姐為爸媽囤物的事一年之中到底生了多少次氣呢?
如果盤點一下,不說天天有,起碼每周都有吧。每次都氣憤難當,事實上,一點現狀也改變不了。
姐姐住在爸媽樓上,他們時常碰面。每次見到爸媽吃剩菜剩飯,她總是會生氣,并且忍不住數落。
數落爸媽不會安排生活,煮了幾十年的飯菜依然不清楚自己每餐要吃多少,天天吃剩菜剩飯。
大夏天裡,買雞蛋一買就是幾十個,還不放進冰箱。因為冰箱裡東西太多,已經沒空間塞。
姐姐總說,幸虧不和爸媽一起生活,否則每天都會被氣得不輕。
爸媽的習慣就是這樣,總怕餓着了,每餐飯菜都過量,總是吃不完。
馬纓丹
我記憶當中,爸媽總是在臘月裡做幾十上百斤臘肉香腸,過年前炸一大盆酥肉排骨。
年三十煮的飯菜,能連續吃好幾天。有些年份裡,臘肉香腸吃到中秋節還沒吃完。
我們抱怨說,吃多了臘制品剩菜剩飯不好,有可能緻癌,新鮮飯菜更健康。
可是我們抱怨過抱怨,他們照舊是那樣的生活方式。
去年七月份的時候,媽媽還因為囤積食物,天雨路滑拎重物摔倒導緻骨折住院。
現在才過去幾個月,又好了傷疤忘了疼了。
高山罂粟
其實勸慰别人容易,我自己也犯着同樣的錯誤。
節假日裡,女兒習慣晚睡晚起,早餐午餐合二為一。我經常被她氣得半夜從床上爬起來發火,任憑我把道理說穿,她依舊我行我素。
我還多次在夜裡被她氣得整夜無法入睡。可是即便這樣,我還是無法說服她。
後來我終于明白,一個人内心如果不想改變,就猶如一塊頑石,任憑東西南北風都很難掀翻它。
現在很流行這樣的話: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别人是神經病。
就算是咱們的父母或者子女,有時候也隻能當作是别人。既然是這樣,哪裡還有必要為改變不了的事情生氣呢?
似竹非竹的石竹花
一年馬上就要過去了,我們一起來整理一下盤點一下情緒。
盡快将隐藏在我們身體裡的不良情緒和資訊丢棄了,才能為我們快樂的生活騰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