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回憶,在當時來說電視是奢侈品,特别是在七八十年代,電視機是結婚四大件之一。很多人是買不起。當時誰家要是有電視在當時來說也是數一數二的。那個時候能買上電視的都是土豪啊!
七十年代中期時興半導體電視機,9英寸的500多不到600,但沒票買不到;七十年代後期就行12英寸的不到400元一台也很緊俏,幾乎同時第一批進口彩電出現了,最早隻是内部供應,比如一些老幹部家就可能買到;到了八十年代初黑白電視進入大屏時代19-21英寸成為流行,彩電也逐漸進入百姓家,開始也是憑票購買。九十年代初大屏彩電風起雲湧。二十一個世紀初液晶電視出現了,當時一台97寸的價格在8000-9000元。
七十年代後期~八十年代初。國産9"的黑白電視245元,12"的大概400~420元,品質不過關,用不到三年出故障,高壓包壞的,整流橋壞的,行管壞的都有。而日本的樂聲,東芝14",價格在五百以上。但品質過關,用10年不壞。但那個年代這價格也屬超貴了。一般人真買不起!
12吋黑白電視機最早是日本進口的,應該是1980年左右。當時主要有松下,三洋,索尼,夏普等品牌! 記得當時的價格是510元一台,三洋稍微便宜一點,是500元! 後來出現的國産品牌,如昆侖,牡丹,紅梅等,價格是420元!!
那個時候黑白12寸,我們村才有一台。當時的電視劇,霍元甲,陳真。電視劇特别好看!那個時候也沒有電,開電視的都是用電瓶來開的。那個時候我們去地裡幹活,時不時又看時間,那時候我還帶一個手表是初馬的品牌的。時間一到我們就直接跑回去那家看電視,連飯都沒吃!看完之後才回家吃飯。肚子餓也要把它看完!
那時候看電視老虎鉗是标配。七六年吧!上演的《霍元甲》,我和哥哥去了隊上的一戶人家看,屋裡坐滿了看電視的人,那家主人不高興的樣子。我家養了一頭豬,賣了370元,就去也買了個“昆侖”的12寸黑白電視機,記得是420塊錢吧!總算是不用再去别人家看了。整個村子裡也沒幾家有電視機的,一到晚上院裡的鄰居都過來看巜霍元甲》。自從我家電視機出現,天天晚上院子裡坐滿人看電視。那個電視機不知道哪裡出的,信号不穩定,還經常的出故障。做完活路下午準時開機看電視,烏龍山,西遊記等等
那時候能有一台黑白電視,也是一件非常牛逼的事。那時候農村沒有網絡、沒有有線電視、閉路電視。就是自己制作的一個天線接收器。那台12寸黑白電視機,放在一大院子裡的一張桌子上,因為人多,不得已,又在桌子上放了一把椅子,把電視機放在椅子上。因為新奇,前來觀看的人們把大院擠的滿滿的。 後來,也是在1983年秋天,托關系購買了一台日本東芝二十四寸彩色電視機,這回轟動了附近的人們前來觀看,頭一次觀看的是美國電視劇《加利森敢死隊》,美國科幻電視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到了第二年的正月,開始播放日本電視劇《姿三四郎》,現看人們把當時的大院能擠爆,和看電影有的一比。
70年代一台12寸黑白電視420元,現在等于多少錢?
按當時企業勞工工資水準,再對比現在企業勞工工資水準,應該相當于現在的三萬七千元。現在能能幾萬塊錢的家庭都是窮的叮當響,以前能一次拿幾百塊錢的都不是一般的存在。七八十年代的工資每年四百五十元都是高工資,你算一下吧。
70年代,月工資起步就18元,如果月工資50元就是高工資。那時工業品貴,12寸黑白電視機,按月工資18元算,攢420元就需要不吃不喝接近24個月。現在電視機不值錢了,2000元的液晶屏大電視機,一個月工資用不完。八一年420元一台12寸黑白機,昆侖牌,要不吃不喝整整10個月工資,當時每月工資35元加1塊5糧貼36塊5。而現在10個工資是5~8萬。要買一台好大的吓人的超大家用電視!
七十年代電視劇特别少,有電視機也是電子管電視機。這個不能簡單的類比,在當年能花420元買台電視機的家庭鳳毛麟角,即使是在城市裡,一個機關裡也沒有幾家,農村就更不用說了,普及程度絕對沒有今天汽車的普及程度。那個年代,一台黑白電視機,相當于一個人一年的工資,不吃不喝。 是以,一般一個家庭要積攢好幾年的錢才可以買一台黑白電視機。每人每個月隻有半斤豬肉,過年才可以買一半豬臉。
鳳凰自行車186,日立12吋黑白電視510。看大西洋底來的人,加裡森敢死隊。三洋錄音機280,聽鄧麗君,徐小鳳,許冠傑的歌。眼看就是花甲之年了。那時候一台電視機可承載了全家人,甚至幾家人的快樂,我家自從有了電視機,周圍幾家人一到天黑就到我家,一起看電視,别提有多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