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作者:硬核熊貓說

#精品長文創作季#

2024年,中國科技将有多恐怖?

至少你可以看到這四個盛大場面:

一個是中國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挖土并且傳回地球,創造記錄的同時,期待美國會不會再次厚着臉皮索要月壤。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第二個是中國鈉電池爆發,打破歐美日韓彎道超車的夢想。

第三個是:中國商業航天複仇美國,40年前,美國制裁中國商業航天,卻培養了世界上最大的競争對手,而40年後,中國商業航天卷土重來,就是來挑戰美國的。

最後一個盛況是:中國引領的第四代核電站将迎來大爆發,如果說第四代核電技術是核能的希望,那麼中國就是全球核電站的曙光。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這裡的故事相當精彩,今天熊貓就一個個為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是第一個:嫦娥六号

2024年,中國航天将再次創造曆史,而且這次的意義更大。

預計在今年5月份時,嫦娥6号将在月球背面着陸,還将帶着月球背面的月壤傳回地球。

如果順利的話,那麼這次不僅能打破世界記錄,還将讓美國NASA非常被動。

為啥這麼說呢?

首先中國這次去月球背面,可不是自己一個人去的,而是帶着朋友一起玩的。和我們嫦娥六号同行的有着歐空局的負離子探測儀、法國的氮氣探測儀、意大利的雷射角反射鏡以及巴基斯坦的立方星,共4國的載荷一起上月球執行任務。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這就讓NASA非常尴尬。

早在2020年,美國NASA就制定了重返月球活動,但是他們自己又沒那個底氣,是以又搞出了阿爾忒彌斯協定,借助瓜分月球資源來捆綁盟友,讓他們幫忙一起出錢出力。

這些盟友看着美國都帶吃肉了,趕緊也跟過去喝點湯。

于是啊,就結成了一個龐大的登月聯盟。

結果呢?别說蹭資源了,就美國連登月任務都失敗了好幾次:先是火箭頻繁出現問題,帶着漏液的風險強行發射。接着推遲了登月的時間,最後連“遊隼号”月球探測器都墜毀在太平洋了。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别說登月了,去月球挖土他們都做不到,那還瓜分啥資源啊?

你總得登上月球,才能分吧?

但是很可惜,美國目前還做不到月背登陸。

因為月球總是背對着地球,在那裡是沒有信号的,想要在這裡登陸非常困難,需要搭建一個中繼信号站才行。

中國在2018年發射了中繼衛星“鵲橋1号”,借着這個衛星,我們才解決了月球背面資料和通信傳輸的問題,讓嫦娥四号順利在月球背面軟着陸。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這次為了嫦娥六号任務能順利完成,中國航天打算在2月份再發射“鵲橋2号”上去,來保證通信溝通穩定。

其他國家就沒有這種中繼衛星。

他們想要在月球背面登陸就得求助中國,包括美國NASA也是。

有些小夥伴可能有疑惑了,美國都制裁中國航天了,他們還會向中國求助嗎?

答案還真有。

本來我也不信,奈何人家NASA還就舍得拉下臉來,他們不但向我們索取月壤,還提出共享鵲橋衛星的請求。

中國順水推舟也就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這個決定非常有魄力。

當時美國一直在炒作中國不願意合作登月,于是故意提出分享月壤和中繼衛星等請求,目的就是想抹黑中國航天在國際上的形象。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中國這次同意共享鵲橋衛星,就證明我們的格局大,航天應該是合作共赢,而不是像美國那樣搞小聯盟。

而且還能讓我們航天利于不敗之地。

什麼意思呢?

你想想看,如果美國探測器借助中國鵲橋,才完成登陸月球背面,那麼中國的功勞肯定不小把?如果美國登陸不成功,那麼,不是側面證明中國登月技術已經領先全球了嗎?

也就是說,我們放開鵲橋共享權利,不管美國登月結局結果如何,NASA就已經落了下乘。

當然他們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不用自己搭建,但是這會嚴重拖累他們的登月程序,你要瓜分月球資源,總得先挖土,或者登入上去才行吧?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而且這些國家想和中國合作,總得透露一些火箭發射和探測器登入的細節吧?我們也能從中學習到一些不同的技術。

總之中國開放鵲橋是NASA沒想到的。

但是讓NASA更尴尬的是,中國如果再次取回月壤,他們會不會再次向中國共享月壤的請求?

要知道上次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美國就公開請求我們分享,這次月球背面的月壤的重要更大。

在此之前人類曆史上有過多次采集月壤經曆,但是每次都是在正面,背面隻有中國去過一次,是以這次的月壤研究意義非常大。

如果能研究它,那麼對人類對月球的成分跟構造更加了解。

除此之外,由于月球受地球潮汐引力的影響,隻能正面背對着地球。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這意味着月球背面離地球是最遠的距離,它受到地球磁場的幹擾最少,如果能在這裡建立深空探測基地,那麼就更有利于人類探索深空。

是以月球背面探測一直是各國月球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我猜測NASA大機率還會提出要求,不管是真心想要研究月壤,還是借此給我們添堵,對他們來說就是動動嘴巴的事情。

但是我們大機率也會拒絕,畢竟美國還在單方面制裁中國航天,我們沒有義務向提供免費的月壤。

再說,如果中繼衛星是我們提供的,月壤還是我們提供的,那要NASA面子放在哪裡?

是以啊,2024年,我們可以看一場好戲了,也祝願嫦娥六号一切順利。

然後說說鈉電池:2024年,中國鈉電池将徹底掐滅歐美日韓的超車夢

事情是這樣的:自從中國锂電池霸榜全球後,歐美日韓就急眼了,他們用了各種手段想要擺脫我們的産業鍊包圍。比如直接在全球搶奪锂礦資源,還有押注鈉電池和固态電池等下一代電池,準備彎道超車等等。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這兩手都是為遏制中國锂電池而布下的局。

而中國鈉電池的出現則一下子打破這兩個困局。

咱就拿锂資源來說:它在地球上的含量隻有0.0065%,而且分布非常不均勻,大部分都在非洲和南美洲,中國國内則非常少。

是以中國企業在研究锂電池的時候,都會在國外采購锂礦。

結果2020年前後,美國突然多次企圖截胡中企看中的锂礦,中企為了不被卡住脖子,隻能被迫溢價收購锂資源。

于是一場锂資源攻防戰就爆發了。

在幾年時間裡,锂礦争奪戰從非洲一直打到南美,歐洲和日韓也慢慢加入占據,直接導緻锂資源的價格飙升數十倍。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其實美國和歐洲壓根就沒有锂電池産業,日韓原材料也依賴中國,他們同樣對锂資源的依賴也沒有中國大,為啥還要和我們競争锂礦呢?

說白了,就是希望掐斷在中國锂電池上遊資源,來提高電池産業的話語權。

可見當時的形式有多緊張,就連比亞迪王傳福都公開呼籲:中國不要從被石油卡脖子,轉變到被锂資源卡脖子。

這就是歐美日韓對中國電池設定的第一道攔路繩,至于第二道就是押注下一代電池,希望能彎道超車。

就比如鈉電池,原本這是一個被淘汰的電池,因為它的密度比锂電池要少的多,但是這幾年鈉電池突然就火了。

主要是因為它可以作為锂電池的補充,一個是它的成本更低:2022年時,金屬锂的價格是金屬鈉的幾十上百倍,這兩年锂電池價格下降了,但是兩者的差距依然不小。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第二是更安全,怒會想锂電池那麼容易自燃和爆炸。第三是穩定性好,即使在在北方或者寒冷地方行駛時,它的續航也能維持在比較高的水準。

也就是說鈉電池,可以成為锂電池的重要補充。

是以鈉電池就成為世界各國電池産業重點發展對象,日本豐田和松下,歐美四大能源企業,以及中國比亞迪、甯王等等企業,都在布局鈉電池。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鈉電池争奪戰也爆發了,尤其是歐美日韓格外賣力,如果他們能率先完成突破,那麼真有可能在電池産業上擁有不小的話語權。

結果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中國鈉電池竟然悄悄實作了領先。

2023年,比亞迪、甯德時代等中企相繼釋出了自家的鈉電池技術,2024年,比亞迪率先在徐州動工建設鈉電池工廠,在它的後面還有甯德時代、贛鋒锂業等等中國企業,也在摩拳擦掌。

中國産業一旦實作突破并且進入爆發期,那麼就意味着其他國家再也沒有超車的機會了。

更重要的是,鈉電池不僅打破歐美的幻想,而且還間接打破歐美在電池資源上的壟斷。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鈉金屬的資源非常豐富,在地球上的含量是锂的四百多倍,除此之外,它的分布還非常均勻,中國國内就有很多鈉金屬,完全不用擔心被卡脖子。

鈉電池與锂電池共享之後,對于锂電池的需求量就下降了,美國再想卡住我們電池産業難度就更大了。

一次突破,打破兩層封鎖,這難道就是一箭雙雕的意思嗎??

再給大家說點開心的,中國電池産業已經具備了規模和體系效應,不論是任何一種電池,中國都有在布局,而且都是飽和式鋪墊。

是以電池面臨每次面臨更新疊代的時候,我們技術和産業更新的速度隻會更快,未來像電池這樣也會擴大到各個産業。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未來也一定會屬于中國的。

其實不止鈉電池,核電的未來也屬于中國。

2024年,中國第四代核電将迎來爆發。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在第四代核電上中國說第二,其他國家就不敢說第一。

這不是瞎吹,而是我們有底氣這麼說:世界上第一個正式商業營運的高溫氣冷堆在中國石島灣、世界上唯一一座钍基熔鹽實驗堆在中國甘肅武威、世界上最先進的鈉冷快堆,在中國霞浦。

在第四代核電上,中國有三個處于世界領先。

要知道,國際上公認的第四代核電站隻有六種,中國一個家就獨占了三種,至于另外三種,很抱歉,不是中國沒有領先,而是技術難度太大,全球都沒有現成案例。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我說一句中國第四代核電站遙遙領先,應該沒有人反對吧?

更難能可貴的是,中國第四代核電技術正在集中爆發。

2023年石島灣高溫氣冷堆和武威钍基熔鹽堆實作了曆史性突破,一個是正式商業運作,一個是正式實驗運作,而鈉冷快堆第二期已經在建設當中,預計未來一兩年就會完成。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也就是說:2024年将是中國第四代核電站大爆發的一年。

但是你敢相信嗎?

中國第四代核電站,竟然還是美國一手促成的。

你沒聽錯,就是美國助攻的。

2000年時,美國能源部組織了一場核能盛會:并且邀請了英法日韓等八大核電大國參與。

當時背景是歐美國家的核電站經常發生核事故,損失慘重,他們就将希望寄托在更先進,更安全的第四代核電站上。

是以特地組織了這場會議,集合全球科學家的智慧,研究下一代核電站到底應該怎麼發展。最後,他們決定成了共同一個國際組織,由它來決定未來核能的技術路線。

這個組織就是日後改變全球核能格局的:第四代核能國際論壇。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國際上公認的六種核電技術路線就是它們探讨出來的。

對于歐美國家來說,這是一次核能自救政策,但也是一次産業和話語權的提前布局之争。

比如六大技術路線種,高溫氣冷堆,美國克林頓實驗室在1947年提出來的概念;熔鹽堆是1946年,美國空軍率先研究的項目;鈉冷快堆是1949年,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設計建造的。

其他的反應堆也差不多。

歐美在核電上技術領先,在決定未來核能技術路線的時候,其他國家必須跟着發展這些技術才能融入國際社會。

如果按照以往的技術疊代規律,歐美國家占據先發優勢,很可能将繼續壟斷下一代核電技術。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但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有一個國家卻能完成直道超車,做到了歐美都做不到的事情。

這個國家就是:中國。

中國是在2006年才加入第四代核能組織,參與制定路線的話語權有限,第四代核能起步更是落後美國數十年。

如果把第四代核能比作一場闖關遊戲,那麼中國開局就被歐美甩在身後。

但是中國卻完成了最偉大的逆襲。

2012年福島核事故後,其他國家不是停止建設核電站,就是因為難度太大放緩了第四代核電站研究,導緻第四代核電站技術一直無法突破。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隻有中國是最堅定的:我們定下了熱堆-快堆-核聚變的核電三步走戰略,是以一直在進行技術攻關。

2006年,石島灣高溫氣冷堆被列為國家中長期規劃,2012年就正式開始建設。2011年,中國啟動钍基熔鹽堆專項研究,2018年,中國也開始建設實驗堆,如今這兩個第四代核電站都已經實作運作。

至于中國鈉冷快堆則更早,1992年,國務院就準許立項了,2020年正式開建,2015年實作了并網發電。

但是由于它屬于核電三步的第二步:快堆,需要攻堅的難點更多,是以還在持續突破中。

縱觀第四代核電站,中國不止是由跟随者到引領者的轉變,更是有一套非常長遠的規劃,持續不斷地突破。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是以當中國在第四代核能展取得突破的時候,全球科學家都很興奮,他們甚至公開向中國表示願意飛到中國參與科研活動。

我說:第四代核電站是核能的希望,那麼中國就是全世界的曙光,沒說錯吧?

當然,最後一幕大戲就是商業航天。

2024年,中國商業航天将複仇美國。

為什麼說是複仇呢?

大家都知道美國商業航天很牛對吧,單單馬斯克的SpaceX一家企業,就将全球80%的衛星等載荷送上了太空。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這還沒算美國其他航天企業。

可以說他們壟斷了全球商業航天市場。

但是你敢信嗎?在40年前,中國商業航天也很牛,甚至差點就打破了美國航天壟斷。

事情還要從上世紀80年代說起。

當時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航天部門也在積極向民用市場轉型,于是就對外宣布承接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任務。

恰好當時的美國航天接連發生多起事故,“挑戰者号”航天飛機爆炸墜毀、德爾塔和大力神等火箭也發生了重大意外。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美國火箭服務被迫停止,而且遲遲無法複飛。

再加上美國火箭事故這麼頻繁,其他國家對他們的火箭安全性産生了質疑,于是就開始尋找替代品。

中國商業航天突然就迎來了絕佳契機。

為了抓住這潑天富貴,我們集合全體航天人的努力,研發出了先進的長征二号捆綁火箭,又開出了比美國低一半的價格,成功赢得了其他國家的信任。

于是中國商業航天奇迹般的快速崛起。

單單在1990年代,我們就發射10多顆商業衛星,客戶遍布全球,不僅有巴西、菲律賓等開發中國家,還有澳洲、瑞典甚至美國的合作夥伴,其中還有巴菲特和著名的銥星衛星。

中國航天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新星。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美國航天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為了遏制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他們竟然搞起了陰謀論,說中國偷了美國的技術。

當時一名叫考克斯的議員在國會發表一個長達800多頁的報告,這份臭名昭著的《考克斯報告》,裡面都是中國如何竊取美國技術的“事實”,而且還找了一位華裔科學家當替罪羔羊。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當大家看過報告後瞬間就傻眼了,因為報告裡的“事實”全是猜測,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證據。

由于太過離譜,這件事在美國社會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就連美國總統和能源部部長都親自站出來質疑它的真實性。

事實證明,它就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污蔑。

考克斯經過兩年嚴格的調查,依然找不到任何的證據證明中國用的是美國的技術。

然而由于這件事影響太大了,又涉及到美國航天科技,美國依然将中國列入黑名單,禁止任何使用美國技術、原材料的航天器與中國合作。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為了徹底堵死中國航天,美國不讓任何裝置流向中國。

制裁之嚴格,比現在華為還要大。

中國商業航天國際化幾乎被鎖死了,隻有通過定制衛星,才能零星接到幾個合同。

但是美國的制裁也徹底改變了中國航天的未來。

中國航天開始了曆史上最偉大的逆襲:沒有裝置,我們就自己造,就算螺絲都要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裡,沒有人才,就自己搭建,老帶中,中帶少,硬生生培養出世界上人數最多,平均年齡最少的航天人才梯隊。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美國卡住其他國家的原材料,中國就幫這些國家生産衛星,然後再送上去。

中國航天被逼着一步步獨立自主,不但在人才、裝置、标準上突破了美國的包圍圈,還創造出世界領先的“歸零”航天标準,就連曾經看不上我們的美國都在用這套體系。

中國航天實作了逆襲,反而是美國NASA開始求助中國,不但向我們索要月球土壤,還求着我們共享鵲橋衛星。

不得不說,中國航天人打出了讓我們熱血沸騰的逆襲戰。

但是這場戰役還遠沒有結束,美國依然是全球商業航天的霸主。

2014年,中國出台了一份意見書,鼓勵民間資本發展航天技術,這意味着中國商業航天再次卷土出來。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美國在1980年就開始了商業航天的布局,中國落後了整整30多年,但是這次我們陣容更加龐大,不僅有國家隊,還有龐大的民間隊伍:藍箭航天、銀河航天、星河動力、天兵科技、東方空間等等企業相繼成立。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在此後十年時間裡,他們借助成熟的産業鍊優勢快速發展,并且快速開花結果。

2023年,藍箭航天成功發射朱雀二号,這是世界第一各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比星艦還要早;同年,銀河航天靈犀03衛星成功發射,這顆衛星對标的就是馬斯克“星鍊”衛星。

2024年1月,東方空間的引力一号火箭在海上進行首飛,它是全球運力最大固體運載火箭。

同年,天兵研發的“天火十二”發動機成功試車,這個發動機對标的正是SpaceX的獵鷹9号發動機,預計天龍三号火箭就将搭載這台發動機進行首飛。

可以說,中國商業航天科技正迎來曆史性的井噴。

在未來将再次沖擊美國壟斷的商業航天市場。

2024年,中國四大科技将徹底爆發

美國當初一次制裁,塑造了曆史上最強大的敵人,而他們不但是一個複仇者,更是一個颠覆者,重制中國商業航天的風采。

讓我們祝福他們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