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奔馳車主一拳砸陷奇瑞引擎蓋,薄壁結構如何保護行人安全?

奔馳車主一拳砸陷奇瑞引擎蓋,薄壁結構如何保護行人安全?

1、引言

這兩天,奔馳車主與奇瑞引擎蓋的新聞,一直在上演着“反轉”又“反正”的戲碼。暴躁的奔馳車主,一拳砸陷了奇瑞的引擎蓋,也把自己送進去過年。然而,随着輿論的發酵,以及更多的完整視訊呈現,網紅奶奶一家被發現同樣不是好人,并且充分掌握了流量密碼,利用剪輯的視訊加上讓人遐想的文案,結合着謊言,充分調動起了熱心網友的正義之心,甚至把官媒都耍的團團轉。

奔馳車主一拳砸陷奇瑞引擎蓋,薄壁結構如何保護行人安全?

暴躁的奔馳車主

網紅奶奶自駕遊,拉鍊通行不遵守,奔馳車主脾氣爆,一拳砸陷引擎蓋。流量密碼真真好,剪輯視訊文案妙,熱心網友被利用,官媒自媒當炮灰。完整視訊終出現,誰車加塞誰受冤,誰在駕駛誰撒謊,網友心中自有鑒。

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我想同學們心中自有一杆秤,都有自己的看法。這件事讓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就算我誇大其詞了,你們又損失了什麼?抛開事實不談,你難道就沒有任何錯嗎?

奔馳車主一拳砸陷奇瑞引擎蓋,薄壁結構如何保護行人安全?

就算我誇大其詞了,你們又損失了什麼

今天我确實是抛開這個事實不談,隻關心奇瑞的引擎蓋怎麼會這麼弱。難道是暴躁的奔馳車主太暴躁了,用力過猛砸陷了引擎蓋?還是,這個引擎蓋品質本身就不過關?關于這個問題,奇瑞方面前幾天已經給出了答案:引擎蓋的設計需要充分考慮行人的安全,當發生碰撞時,引擎蓋能夠吸收沖擊力,進而保護行人。這樣的解釋是否科學呢?

奔馳車主一拳砸陷奇瑞引擎蓋,薄壁結構如何保護行人安全?

奇瑞的解釋

2、引擎蓋的結構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引擎蓋這種結構。它的橫向、縱向尺寸很大,有1m左右,但是卻很薄,大概1-2mm(也有說0.6-0.8mm的)。這種其中一個方向尺寸相對于另外兩個方向尺寸特别小的結構稱為薄壁結構。引擎蓋這種薄壁結構,又有一些曲度,正常情況下主要用于承受風載。力學上,這種薄壁結構稱為殼結構,即載荷是可以垂直殼結構表面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承受撞擊力。引擎蓋結構的剛度和強度,主要源自承力的0.8-1.2mm的鋼闆。蓋子下方還有一些附屬結構,比如吸音材料等,減弱發動機發出的噪音。

奔馳車主一拳砸陷奇瑞引擎蓋,薄壁結構如何保護行人安全?

引擎蓋屬于殼結構

奇瑞說:引擎蓋下方有吸能泡沫和彈簧裝置。我粗略檢索了下,并沒有找到任何引擎蓋下方有吸能泡沫的确切證據,不過确實引擎蓋下方有一些特殊的結構,并不是簡單的鉸鍊開合。即主動式行人保護+AEB系統的執行機構,可能就是奇瑞說的彈簧裝置。這個機構在發生碰撞之後,能夠主動彈出引擎蓋。試驗結果表明該機構能夠降低碰撞對頭部的傷害,總體得分提升30%,行人保護達到五星安全水準。

奔馳車主一拳砸陷奇瑞引擎蓋,薄壁結構如何保護行人安全?

奇瑞說的彈簧裝置

引擎蓋下方不可能有吸能泡沫,這種大面積殼結構就注定了其功能主要不是用來吸能的。引擎蓋下方是懸空的,這個地方安裝吸能泡沫并沒有任何實際用處。首先引擎蓋下方的吸能泡沫不可能很厚,空間有限。其次,吸能泡沫吸能的原理是變形吸能,懸空的下方沒有支撐,無法讓吸能泡沫變形,隻有當引擎蓋壓到内部發動機等結構時,吸能泡沫才開始發揮作用。但是,這個時候再發揮作用,是不是有點晚了?當然了,也許奇瑞說的吸能泡沫是在防撞梁附近,确實是在引擎蓋下方,但這就跟引擎蓋關系不大了吧。

奔馳車主一拳砸陷奇瑞引擎蓋,薄壁結構如何保護行人安全?

吸能盒

3、撞擊過程

汽車撞擊行人的過程中,首先是車輛最前方,也就是有防撞梁的部分接觸到人體,被撞的人體下方随車一起前行,而人體上方由于慣性保持不動。此時,側面看,人體被撞成L型,頭部砸向引擎蓋或者前擋玻璃。

奔馳車主一拳砸陷奇瑞引擎蓋,薄壁結構如何保護行人安全?

不同角度的撞擊過程模拟

對于兒童來說,砸向的是引擎蓋,而對于成年人來說,更多的是砸向前擋玻璃。從這個角度說,引擎蓋的設計,更多的是考慮保護被撞的兒童。

奔馳車主一拳砸陷奇瑞引擎蓋,薄壁結構如何保護行人安全?

撞擊區域(黑色為兒童頭部撞擊區域)

是以,奇瑞說的引擎蓋需保護行人安全,完全沒毛病。也有大量的文獻,從保人行人的角度來優化引擎蓋的設計。引擎蓋不是主要用來吸能的,那它又怎麼保護行人呢?其實,這并不沖突,整個過程中,撞擊吸能主要靠的是防撞梁的吸能盒,引擎蓋吸收的撞擊能量确實有限。不過在撞擊的中後階段,當兒童頭部撞向引擎蓋時,如果引擎蓋更軟一些,顯然就能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

奔馳車主一拳砸陷奇瑞引擎蓋,薄壁結構如何保護行人安全?

某引擎蓋結構

4、總結

本次事件引發的讨論越來越激烈,相關方面的定性,需要交給法律來決定。奇瑞引擎蓋被砸凹陷,絕不是該車品質的問題。實際上,所有的車,引擎蓋強度雖然大小不一,但都是薄壁結構,肯定都有類似的問題。這也是保護行人,特别是保護兒童的一種方法。

參考文獻:

[1] 李海岩,等,6歲兒童行人-汽車碰撞中碰撞角度對頭部損傷的影響,醫用生物力學,2021,36(3):353-358.

[2] 陳傑,AEB系統在人-車事故場景中對行人損傷影響研究,西華大學,2021.

[3] 陳會,基于深度學習的引擎蓋行人保護性能優化設計方法,湖南大學,2020.

[4] 陶軍,汽車車身凹陷修複技術分析,汽車後市場.

[5] 鄒鐵方,人車碰撞事故中人地碰撞損傷研究進展,長沙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

[6] 張雷,異構感覺融合的主動式行人碰撞保護技術研究,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23,43(4):376-382.

[7] 李光霁,引擎蓋的多目标優化和可靠性分析,現代制造工程,2020,12:19-2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