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沒有秘密

作者:奔跑的寫字人

第一次接觸曆史類作品,是唐國強版《三國演義》在電視機滾動播放的那些年。

那個時候我還小,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在書房裡呆着,但隻要有機會打開電視機,我就會目不轉睛、不願離開。

那些年,電視機裡播放的不是《西遊記》,就是《三國演義》。

三國沒有秘密

​就仿佛有一隻無形的大手,把我按在電視機前,強行給我灌輸三國時期的曆史知識。

《三國演義》勾起了我了解曆史的興趣,我發現在曆史教科書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可以牽動我心懷的曆史故事,還有一些足智多謀的曆史人物值得我尊敬和效仿。

癡迷《三國演義》的那些年,我買了一本《三國演義》的小說原著,我以為自己從這些書和電視劇裡看到的,都是曆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還忍不住把那些經典的故事情節銘記在心。

而到了大學開始嚴肅書籍的閱讀後,我發現《三國演義》不過是一本打着曆史幌子進行虛構的小說,很多故事都是羅貫中自行想象的。為了拔高一些角色,羅貫中還把其它人促成的重要事件,憑空安在了他喜歡的主角身上。

這才有了後來魯迅先生那句“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僞,狀諸葛多智而近妖”的經典評價。

可有趣的是,講述真實曆史的《三國志》沒有被很多人讀,講虛構曆史故事的《三國演義》不但成為了四大名著之一,還衍生了很多電影、電視文藝作品。

這似乎說明了一個道理:

在文藝領域,真實的東西不一定流傳千古,但有趣、無明顯邏輯漏洞的故事,大機率會廣泛傳播、影響深遠。

三國沒有秘密

​一

本文不談《三國演義》的成功啟示,想來說說我最近讀的一本書:

馬伯庸的《三國機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是我采購并閱讀的馬伯庸的第五部作品。

這部作品中,作者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講述了三國時期最後一位漢天子的故事。

漢天子劉協被曹操控制在許都,曹操以天子之名控制諸侯。

在曆史上,這位漢末天子沒有實權,隻能被曹操操控以苟且偷生,而其實,這樣的皇帝在曆史上并不少見。

但自有曆史記載以來,被地方諸侯這樣鉗制的皇帝,劉協還是第一人。

馬伯庸的筆觸就是從這個天子開始,隻不過,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劉協,而是和劉協長着一般模樣的雙胞胎弟弟劉平。

劉平出生後就被楊姓忠臣收養,為了避免追殺,楊大人将劉平放到司馬家寄養。劉平以楊平之名,從小就和司馬家的二公子司馬懿形影不離,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劉協病重後,支援漢天子的一群人決定緊急迎回楊平,因為楊平和劉協長相一樣,是以很自然地楊平換上朝服,以劉協的身份來延續漢代皇族的影響力,期待找到合适的時間,重新掌握統治權。

三國沒有秘密

​我本以為曹操會和劉協正面對接,但整部小說看下來,我發現曹操完全沒有和劉協見面的機會,曹操正在北方和袁紹進行戰争,而阻撓劉協的是荀彧、郭嘉、賈诩、滿寵、陳群、孔融、楊修、曹丕。

這些人之中,尤其以郭嘉、楊修、賈诩、曹丕的戲份最重。

郭嘉最早是袁紹的謀士,無奈袁紹手下的将軍、謀士實在太多,袁紹此人又好面子,不懂得知人善用,是以郭嘉離開袁紹,來曹操座下參謀。

最開始接觸三國故事,我就隐隐感覺郭嘉是一個不亞于諸葛亮、司馬懿的能人,郭嘉成名也比這諸葛、司馬要早好幾年。在這部《三國機密》中,郭嘉不但被營造地極其強大,而且還成為了一個有故事的男人。

《三國機密》中,馬伯庸用了自己最常用的筆法,那就是補白。

流傳下來的三國曆史或者流傳甚廣的三國故事,其實大家都耳熟能詳,馬伯庸沒有去推翻這些故事,但他在衆多經典的場景之中加入了很多的細節。這些東西加進去之後,神奇地毫不違和,是以不得不佩服馬伯庸對三國素材的充分研究。

三國沒有秘密

​馬伯庸避開了劉備視角,而是創造性地用劉協的視角來講述三國故事,他還重點談了談年輕時的曹丕、楊修和司馬懿,重新塑造和豐滿了郭嘉的形象,讓這些之前被忽視或者說沒有機會得到充分展示機會的三國配角,一次性地做了最充分的展示。

就比如郭嘉。

我相信很多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對于郭嘉的印象不會太深刻,隻記得他在曹操遲遲不表态“打袁紹,還是投降袁紹”的時候,說出了經典的是十勝十敗論,大意就是說雖然袁紹兵多将廣,但是有十個可以直接導緻失敗的不安定因素,而與此相反,曹操有十個必勝之機。這才讓曹操最終下定決心和袁紹決戰。

我們也會記得郭嘉雖然智計絕倫,但是年紀輕輕就因病去世。曹操感歎若郭奉孝在世,斷不會有之後的赤壁之敗。

客觀來說,郭嘉的一生有太多可以補白的地方,他那一生雖然短暫,但是絕不止這兩個經典片段。

于是,馬伯庸就在《三國機密》中做了補白,郭嘉被描繪成了這部曆史演義小說裡的最大反派。

三國沒有秘密

​為了凸顯郭嘉的智慧,這部小說做了很多富有浪漫主義的情節安插,比如說袁紹的核心謀士、曹操的謀士郭嘉,以及劉協手下的大伴太監居然全都成為了華佗的弟子。

在這部小說中,華佗的弟子衆多,卻隻有郭嘉一個人不是太監,郭嘉的其他師兄弟都被華佗施以宮刑。這真是離了個大譜。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一方面在感歎馬伯庸亂寫,一方面又發現他能夠非常巧妙地自圓其說。

我後來看完整部小說後發現,馬伯庸在小說最開頭就用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設計。

誰又能想到真正的漢末天子劉協并不是被曹操的兒子曹丕逼迫而死,而是早早地在許都病死了?

誰又能想到還有一個和漢末天子長相一模一樣的男人,可以無縫銜接自己兄弟的死亡。在哥哥去世後,就以哥哥的身份繼續振興漢室呢?

因為我們在小說的開頭就被這個情節所震撼,情不自禁地相信了這個情節,是以我們在看到後面的不能了解的故事安排的時候,或許會忍不住冷哼一聲:

天子都可以有長相一樣的弟弟,還能夠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傳位,那其它情節相比這些,已經不算很荒誕了。

三國沒有秘密

​馬伯庸這種講故事的能力,确實是讓人歎為觀止。

他明明用了大家都再熟悉不過的曆史故事梗概作為小說根基,卻又能在那些曆史讀本未能完全展現的銜接處和空白處,加入自己精心設定的情節,這是非常顯功力的。

讀曆史小說總是離不開一個“是不是在讀爽文”的探讨。

我思考過,自己為什麼會在馬伯庸的小說裡陷入得那麼深?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是馬伯庸在講故事的時候,兼顧了邏輯嚴密和真誠表達。

我讀的書不多,但是我發現但凡是能夠打動我的書籍,首當其沖的就是做到了邏輯嚴密,作者的述說和描寫,讓人無法輕易出戲。

而因為不斷地有反轉,也不斷有循循善誘的故事情節,是以至少在閱讀過程中,我是能夠深深沉浸在故事之中的,不會也找不到太明顯的邏輯破綻。

三國沒有秘密

​在讀《三國機密》的時候,我就明顯感覺到馬伯庸在補白故事的過程中,安排了許多他自己的巧思。

我甚至在看《三國機密》的時候,發現正是馬伯庸,讓我們看到了三國時期很多不為人知、卻真實發生的小人物故事。

我回想自己看的小說原著《三國演義》,會發現這部以劉備視角來創作的作品,從創作一開始就忽視了對孫權、曹操勢力連貫而又細緻的描寫。

我們隻記得曹操、孫權以工具人身份出現的一些經典場景,但是在原著小說裡,曹操、孫權很多時候,隻不過是被動出現的。

比如孫權的高光時刻隻有兩個,其一是劉表殺了孫堅以後,孫權獨自出使劉表,讓劉表和孫策暫時止戈。

比如劉備興起大軍讨伐孫權,準備為關羽、張飛、黃忠報仇的時候,孫權可以事急從權,擢升陸遜來退敵。

曹操的存在感一樣很弱。

三國沒有秘密

​曹操在三國小說原著中出場的高光時刻不多,仔細算來也隻有徐州戰勝呂布、官渡戰勝袁紹、赤壁敗于孫劉聯軍、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等畫面。

這些經典的場景與場景之間還有大量的空白需要填補,而馬伯庸就選擇了其中較為短暫的一個曆史時期,也就是曹操、袁紹大戰那段時間來進行重點描畫。

《三國機密》可以說用數十萬字的鴻篇巨制仔細還原了曹操、袁紹戰争這個時間周期的故事,主要囊括短暫相持和奇襲烏巢兩個片段。

小說開篇,曹操已經率軍離開許都,開始和袁紹互相排兵布陣,準備戰争,而小說結束,恰恰是曹操率軍給袁紹的糧倉放下了那一把滔天大火,一舉扭轉了戰局。

饒是劉協藝高人膽大,在曹丕、楊修、司馬懿的幫助下來到袁紹的領地,意圖在袁紹曹操交戰的時候坐收漁翁之利,奈何這部像極了穿越小說的《三國機密》,最後也沒有變成一部改變曆史的膚淺爽文。

三國沒有秘密

​劉協雖然狠狠地在袁紹、曹操大戰的時候刷了一波存在感,收獲了蠻多人的肯定,但是曆史無法改變,劉協最後沒能守住漢末代天子的榮耀和光環,司馬懿也選擇了韬光養晦,潛心經營多年,最後在曹操的孫子那裡完成了謀朝篡位。

司馬懿和曹操這兩個曆史上的狠人都沒有做皇帝,但是曹操的兒子曹丕,以及司馬懿的後代司馬炎分别當上了皇帝,這也是曆史的戲劇性所在吧。

馬伯庸以劉協反抗曹操開始述說,最後以司馬懿答應為劉協颠覆曹家統治為結尾,讓我們看到了三國故事走向的另一種可能。

合上《三國機密》,内心久久無法平靜。這個完全虛構的曆史故事給我很大的震撼。

其一就是故事架構的巧妙。

我通過很多作品,不斷加深自己對三國那段曆史的了解,這其中有堅持天馬行空表達的創意作品,比如《見龍卸甲》;也有豐富多元視角的新式表達,比如《軍事聯盟》和《虎嘯龍吟》;還有各種近似于正劇表達的唐國強版《三國演義》和陸毅版《三國》。

這些作品不斷加深我對三國故事的了解,也拓寬三國的故事邊界。很多紙片化、片面的曆史人物都變得具體起來,他們的一些堅持、求索富有現實借鑒意義。

三國沒有秘密

​我知曉現實主義作品和曆史作品的重要性,但一度對《三國演義》這種遊走在虛構和真實之間的曆史類作品不太能了解,總覺得它們不過是用來消遣時間的工具。

但是看得東西多了,發現三國的相關作品仿佛自帶一種魔力,讓我忍不住要去探索,而且這些與真實無關的作品被觀看的時候,總能夠引導我們結合自己當下的困惑,去進行新的思考。

其二就是“道”的堅持。

我之前總說,好的影視作品是一個造夢工廠。他們以情感化人,以邏輯嚴密的故事持續吸引人,說白了就是讓我們放空自己,進而得到一個叩問自己内心的機會。

現代社會的節奏很快,很少有人可以慢下來。

三國沒有秘密

​大家都被身邊的人和事物裹挾着往前走,你既不能停下來思考,甚至連慢下來的機會都是奢望。但是,閱讀這些故事性強的文字作品,我會發現自己成功地做到了慢下來。

回看《三國機密》,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劉協的弟弟楊平,他是故事的主人公,他經曆着各種考驗和磨難,他當然有自己是棋子的迷惘和困惑,也親身經曆着各種艱難選擇與誘惑。

楊平不是一個單純的人,他所處的複雜環境不允許他苟且偷生,他周圍的人把他逼到了那樣一個無法退、隻能進的尴尬位置,他展現過猶豫和軟弱,他也一度在最初适應環境的過程中去壓抑自己,讓自己适應自己工具人的角色,他也想着能夠像那個沒當面說上話的哥哥一樣,全力延續漢王朝最後的榮光。

但是當他摸清楚規則,無數次接受被拆穿甚至死亡威脅的時候,他迅速完成了成長。

為了完成他和哥哥共同的夢想,他不可能真誠對待所有人,尤其是像郭嘉、逢紀、楊修這樣的人,但是他跳出了所有人強加給他的期待,堅持了自己所想要的仁和本心。

三國沒有秘密

​他可以為了自己在意的朋友而放棄稍縱即逝的戰機,他也可以為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士子一次次去而複返,盡全力去拯救、去彌補。

楊平不要任何無謂的犧牲,即便一次次選擇和一次次拯救意味着他要把自己置身險境,但是他依然無怨無悔,毫不猶豫地奔赴。

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想堅持自己的本心,他不想踩着别人的肩膀或者屍體繼續追尋自己的理想,因為他知道,他的哥哥可以有那樣的決斷之心,但是他不必有。

他可以依靠自己的“道”,換條路、換個方法去實作自己的終極目的。

在最後,他為了兄弟放棄振興漢室,剛看到這個情節的時候,還有點扼腕歎息,但馬上又豁然開朗。

回看《三國機密》楊平所走過的路,我發現有太多瞬間他差點就要死在追尋理想的路上,但是一次次逢兇化吉,一方面是出于他對自己“道”的堅持,另外一方面是因為很多人相信他的“道”。得道者多助,朋友們共同幫助楊平一次次逃離了險境。

楊平最後沒有延續漢末代天子的榮光,在快要實作理想的時候,他主動選擇了放棄。

可不是所有事情,都要辦得成功圓滿,努力的過程本身就已經有意義。

也不是所有堅持,都非得持續到生命終結,在恰當的時間換條路,這沒有什麼難為情的。

隻要還在奔跑,隻要眼中依然有光,腳下的路就會不斷向前蔓延。

三國沒有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