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魏忠賢真有這麼大能力嗎?

作者:落水的焱燚

明粉中流傳這麼一句話,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

魏忠賢有這麼大能力嗎?這個說法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最早出現這個說法,出現在馮夢龍的筆記史料《燕都日記》中。

“化淳昔事忠賢;奏言: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上恻然,傳谕收葬忠賢骸首”。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魏忠賢真有這麼大能力嗎?

那麼這種觀點,到底對不對?

大明實際狀況

大明運作一百多年,問題衆多,最嚴重的是土地兼并,農民流離失所。

朝廷官員是大地主和士紳階層的代言人,他們總能有辦法為自己免稅,所有的負擔都壓在了底層百姓身上。

當然還有氣候的原因,小冰期自然災害頻發,老百姓過不下去,自然就要鬧起來。

大明晚期的皇帝,都不長命,泰昌帝幹了一個月挂了,天啟皇帝幹了七年。之後是崇祯皇帝繼位了,他上台兩三個月,就将魏忠賢一黨全部清除掉。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魏忠賢真有這麼大能力嗎?

崇祯皇帝選擇将閹黨除掉,也是無奈之舉,是為了讨好東林黨。

十多年後崇祯自盡,大明亡國很多人就說,如果崇祯不殺魏忠賢,大明不會這麼快滅亡。

從本質上來說,假設不成立。

崇祯帝首先要保住自己命,才能坐穩皇帝寶座。如果任用魏忠賢,他是否能保住命,還要打問号。

他的哥哥天啟帝一次簡單的落水,就要了他的命。崇祯在登基之初,是很清醒的,保住了命,而且幹了十七年。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魏忠賢真有這麼大能力嗎?

崇祯看到了任用太監的優點、缺點,于是選擇了棄用太監,用文官互相制約,隻可惜他的控制水準比前輩嘉靖帝差太多,最終變成孤家寡人。

橫空出世的魏公公

魏忠賢登上曆史舞台,實屬是一個突然的機會。

一個50多歲,在宮裡伺候不受寵的皇孫的太監,原本沒有機會。可泰昌帝登基一個月就去世,讓皇孫突然登基,魏忠賢的機遇來了。

天啟帝知道自己能力不夠,于是躲在後宮打家具,将日常事務交給自己信任的太監魏忠賢處理。

畢竟太監是他的家奴,不會背叛他,也好控制。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魏忠賢真有這麼大能力嗎?

天啟帝雖然文治武功不行,但也不傻,看到前面皇帝都是不明不白的死去,他選擇躲在幕後,利用太監去和文官鬥。

這也不是他發明的,之前的正德皇帝,就扶植太監劉瑾為首的八虎與文官去鬥,自己則掌控軍權。但他下了一次江南,落水之後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崇祯看到了前面的案例,于是學習嘉靖帝,棄用太監,而是讓文官互相纏鬥,自己在幕後漁翁得利。

但崇祯運氣不好,沒有遇到張璁這樣支援他的文臣。也沒有嘉靖的手段。

在與文官的鬥争過程中,大臣用吓死崇祯五皇子來警告崇祯,崇祯最終讓步,于是一切鬥失控了。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魏忠賢真有這麼大能力嗎?

大明情況繼續惡化着,最終走向滅亡。

閹黨的表現

魏公公上台後,對皇帝忠心,為皇帝辦事,利用特務機關鏟除政敵,巧立名目肆意新增稅收的斂财行經。

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沒有任何思想包袱,皇帝收不上稅,他就敢于向大世家,大地主和大商人收取稅收。确立了商業稅和礦稅等具有現代意義的稅種,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

天啟一朝在閹黨的運作下,居然讓行政機關恢複了效率。

閹黨專權時期,十分重視遼東的局勢,對待後金也很有政策。一邊修築關甯錦防線,一邊穩住後金。大量購買火器,紅衣大炮等重型武器,對後金的形勢掌握的很好。

他們提拔了一大批能人,比如袁崇煥、毛文龍等人。為了保證後金前線的戰況,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魏忠賢真有這麼大能力嗎?

不克扣軍饷,保障了前線的後勤,是以取得了一定的勝利。

袁崇煥甚至還給九千歲魏忠賢修生祠。

東林黨上台後,自恃清高,導緻遼東地區前線局勢惡化,戰事的後勤存在很大問題。

後世一直有人說,魏忠賢活着,遼東戰争一定不會一敗塗地。

末世國運不是靠着一兩個任可以改變的,靠着魏忠賢又能改變多少呢?

“魏忠賢不死,明朝不亡”,魏忠賢真有這麼大能力嗎?

魏忠賢本人也沒有之前首輔的能力,去解決大明最根本的問題,土地兼并。他真正獨掌大權是天啟五年後,開始控制朝政,壓制東林黨人。

魏忠賢自身沒有特殊才能,他無法解決大明的任何一個問題,後世實在是誇大了他的能力。

#頭條創作挑戰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