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央新規定,“房齡超過20年”的老房子,一律這樣處理,有人歡喜有人愁!

中央新規定,“房齡超過20年”的老房子,一律這樣處理,有人歡喜有人愁!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随着城市的飛速發展,建築規模持續擴大,房價也節節攀升,導緻城市中越來越多的地方被拆遷。需要明确的是,拆遷實際上包含兩種主要情況。一種是城中村拆遷,這種拆遷往往使一部分人迅速跻身富翁行列,甚至成為億萬富翁;而另一種則是棚改拆遷,主要針對那些居住環境較差的老舊房屋和棚戶區進行改造。顯然,棚改拆遷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其核心目标在于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

中央新規定,“房齡超過20年”的老房子,一律這樣處理,有人歡喜有人愁!

自2005年以來,棚改拆遷已經持續了十五年。在這段時間裡,全國各地存在嚴重品質問題或居住環境惡劣的老舊小區,大多已經完成拆遷工作。據資料顯示,從2016年到2022年,全國各類棚戶區改造工程的開工數量分别為606萬套、609萬套、626萬套、316萬套、209萬套、165萬套和134萬套。從這些資料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2022年全國各類棚戶區的開工數量僅為134萬套,相較于前幾年的資料,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了這種明顯的下降呢?随着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和棚戶區得到改造,目前已經沒有必要再進行大規模的拆遷和重建工作。城市發展的重心已經轉向更為細緻、精準的改造和提升。

雖然棚改拆遷工程是一項民生工程,但它對樓市的影響不容小觑。正是這一工程,直接推動了中小型城市房價的上漲。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是2015年的樓市“去庫存”計劃。當時,樓市庫存量創下曆史新高,房企資金壓力增大,經濟發展也受到了一定限制。為了化解樓市的高庫存問題,國家采取了鼓勵購房與減少建立住房入市并舉的政策。于是,棚改貨币化安置政策應運而生。

中央新規定,“房齡超過20年”的老房子,一律這樣處理,有人歡喜有人愁!

這一政策轉變将原本的賠付安置房換成了貨币形式,使拆遷戶獲得了現金,進而轉向商品房市場。然而,這也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大量資金湧入樓市,特别是棚改項目密集的中小型城市。資金與拆遷戶的雙重注入,無疑推高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可以說,棚改貨币化安置政策是導緻這些城市房價上漲的重要因素。

如今,棚改拆遷已逐漸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這意味着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将失去這一重要支撐。近兩年,這些城市的房價已經開始顯現疲态,下跌幅度逐漸加大。顯然,老舊小區改造對房價的影響已經悄然顯現。

但是這并不意味着以後就不拆遷了,畢竟很多老房子确實存在安全隐患,對于這類房子,最好的解決方案還是拆遷或者推到重建。

中央新規定,“房齡超過20年”的老房子,一律這樣處理,有人歡喜有人愁!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中那些年代久遠的老房子逐漸成為了公衆矚目的焦點。這些老房子不僅承載着曆史的印記,更面臨着嚴重的老化問題。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中央果斷決策,針對未來房齡超過20年的老房子,提出了以下應對政策:

1、針對那些雖然老化嚴重但地理位置優越的老房子,中央将積極引入房地産開發商進行拆遷,并建設現代化的商品房。這一舉措不僅能夠有效解決老房子的老化問題,還能通過拆遷開發推動城市的更新與發展。對于業主而言,他們将有機會獲得拆遷補償,實作自己的住房願望。然而,随着符合這一條件的房子逐漸減少,拆遷補償也将變得愈發珍貴。

2、針對那些房齡較輕、建築主體尚完好的老房子,中央将以舊城改造為主軸。這意味着政府将投入巨額資金,對小區内的公共設施、綠化環境、停車位等進行全面的更新與改造,使小區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雖然業主無法獲得拆遷補償,但他們的居住環境和居住體驗将得到極大的改善。

中央新規定,“房齡超過20年”的老房子,一律這樣處理,有人歡喜有人愁!

​綜上所述,中央針對未來房齡超過20年的老房子提出了不同的應對政策。對于老化嚴重的房子,通過拆遷開發推動城市更新與發展;對于房齡較輕的房子,則通過舊城改造提升居住環境和居住體驗。這些舉措的實施,将有力地推動城市的繁榮與進步,同時提升廣大市民的居住品質。

就如那句脍炙人口的詩句“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所描繪的,老小區的改造亦是一幅悲喜交織的畫卷。那些擁有老房子不願舍棄的人,或許在舊改中找到了新的希望與歡樂。然而,對于那些寄望于拆遷實作“一夜暴富”的投資客而言,舊改卻成了他們破碎的夢。他們曾專注于選購那些房齡長、品質欠佳的老房子,盼望着拆遷帶來的豐厚利益。然而,舊改的實施讓這些老房子失去了拆遷的可能,其價格也随之回歸理性。于是,投資客們隻能無奈地接受虧損的現實,黯然離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