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蔚縣古鎮暖泉的年味

作者:張垣文化

暖泉的年味

蔚縣古鎮暖泉的年味
暖泉西古堡夜景
蔚縣古鎮暖泉的年味
西古堡村民精心制作的白菜燈
蔚縣古鎮暖泉的年味
西古堡村民精心制作的走馬燈
蔚縣古鎮暖泉的年味
暖泉的年節集市
蔚縣古鎮暖泉的年味
暖泉的旋粉
蔚縣古鎮暖泉的年味
蔚縣豆面粉
蔚縣古鎮暖泉的年味
暖泉的炸糖麻葉

編者按:說起年味最濃的地方,當屬蔚縣。而在蔚縣,暖泉的年味好像更濃郁。

暖泉是蔚縣八大鎮之一,也是曆史中的商賈重鎮。暖泉的年味是西古堡早早就挂起來的燈籠;暖泉的年味,是熱鬧的集市上各種鄉土味濃郁的吆喝聲……

新春即到,讓我們走近暖泉,看看那裡飄溢出來的濃濃的年味…… (張秀梅)

◎劉慧敏(蔚縣)

說起年味最濃的地方,當屬蔚縣。一進入農曆的臘月,從初八吃“臘八粥”開始,年味就像大街上的特色小吃“煮炸豆腐”一樣,那一鍋“咕嘟”着的老湯,熱氣在寒冷中顯得愈發濃稠。蔚縣人特别愛在街頭吃這一口,尤其是臘月,置辦年貨逛累了,圍在熱氣騰騰的鍋邊,碗中放入特制的佐料,從鍋中撈出熱熱乎乎的各種豆腐,那種香,想想都會不自覺流出口水。

暖泉的年味是西古堡

早早就挂起來的燈籠

在蔚縣,暖泉的年味好像更濃郁。暖泉是蔚縣八大鎮之一,也是曆史中的商賈重鎮。在過去,暖泉是蔚縣人心中的小縣城。暖泉人都酸整(幹淨利落),得益于暖泉那股一年四季恒溫的水。早年間,暖泉年味的開始,就是暖泉水邊上圍攏的一圈花花綠綠女人們漿洗衣服的場景。臘月拆洗衣服,這也是早些年暖泉人的習俗。穿着五顔六色的女人們就像池子裡遊來遊去的五色魚,在寒冷的年末讓暖泉的年味開始熱鬧起來。

暖泉的年味是西古堡早早就挂起來的燈籠。西古堡的燈籠是又一道亮麗的風景,它讓厚重的古堡鮮活了起來。這些燈籠都是西古堡的百姓們自己動手制作的。每年一到冬天,家家戶戶都會在空閑時精心制作年節的燈籠,他們做好後會在大隊部的組織下統一挂在堡裡各個巷子,哪家的燈制作的有特色糊得好,都會展現。是以,這些燈籠各有特色,每一個都是精品。

這些活靈活現的燈籠,大都以蔬菜、花卉和和動物為主,它們各顯特色,讓你不由感歎勞動人民的智慧。這些手工制作的紙糊燈籠,不僅僅是一件件藝術品,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它們凝聚着百姓們的勤勞和才智,在欣賞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這裡做燈籠的材料是用秫稭稈或者鐵絲。秫稭稈就是高粱的杆,做小燈籠基本都用高粱稈,大燈籠會用鐵絲。會做燈籠的人,做起來也是非常簡單麻利,一把鋒利的刀子,把秫稭梢割成長短不一的小段,然後削幾根細柳條棍,按照想要制作燈籠的不同形狀,用帶尖的柳條棍将高粱稈一根一根鉚合在一塊,做成架構,然後用所需顔色的紙,用醬糊糊上,燈籠罩就做成了。

老人們都是刻燈籠,用刀子在高粱杆兒互相連接配接的地方挖出一個個的小槽來,就像木匠打家具鑿開的榫眼,然後每一個都相對應扣槽,這樣做出來的燈籠闆闆正正,結結實實的,可以用上好幾年呢。

每家做的燈籠都不相同,有蠢萌的動物形狀,有香甜的瓜果蔬菜,有各種形狀的幾何形狀……

走在西古堡的街道上,猛擡眼,一棵鮮嫩的白菜,如果不是挂在那裡,你真的以為是誰家錯把白菜挂出來了。翠綠欲滴的白菜,每一片葉子都經過精心剪裁,細心裱糊,懸在半空,仿佛是長在風裡了。綠色的燈光透過紙糊的表面,灑下柔和的光,讓人想起冬日裡母親在砂鍋裡的白菜熬豆腐。

那圓圓的西瓜燈,紅綠相間,色彩鮮明,表面細膩如真,甚至可以看到“瓜紋”。燈籠内的光影在紙糊的表面跳躍,讓你有一種想咬下一口的沖動,仿佛咬一口就能嘗到夏天的味道。

橙色的南瓜燈外表略顯粗糙,更增添了幾分真實感。光影透過紙糊的表面,似乎在南瓜裡有着一個你想探究的秘密,給人一種神秘感。

荷花燈的粉嫩會讓你聞到荷花的清香。表面細膩如真,每一片花瓣都精心塑造。點上小蠟燭,光影在紙糊的表面跳躍,宛如一朵盛開的荷花。靈動的鯉魚燈,形狀栩栩如生。宛如一條長了翅膀的魚兒在風中遊動……

走馬燈的外表由淡黃色的手工紙糊成,形狀宛如古代的宮燈。内部巧妙地貼着一幅幅精美的剪紙人物,他們或翩翩起舞,或放聲歌唱,或揮毫潑墨,栩栩如生。當風吹動燈籠,裡面的剪紙人物仿佛也随之轉動,如同在舞台上表演。燈光透過紙糊的燈籠,與剪紙人物交相輝映,仿佛将人們帶入了古代的繁華世界。

光就這些形色各異的燈籠,也得看上一天。他們都是百姓們用粗壯又靈動的手指一點點制作出來的。這些手工紙糊的燈籠,不僅僅是他們制作出年節的一份禮物,更是一件件藝術品,亦是百姓們對來年美好的期盼。

暖泉的年味是集市上

鄉土味濃郁的吆喝聲

暖泉的年味,是熱鬧的集市上各種鄉土味濃郁的吆喝聲。各種叫賣聲吆喝聲把暖泉的年味烘托得更為濃烈。暖泉的集市自成一脈,三六九、二五八、一四七都趕集。在暖泉,天天是集。尤其是到了臘月,商販們吆喝着售賣自己的年貨,就那種濃稠的化不開的吆喝聲,就能讓你邁不開步。

蔚縣方言軟綿筋道,平緩綿長,就像蔚縣的黃糕一樣。聽蔚縣人說話,就讓人感覺到蔚縣人的溫柔,似乎從不會發火一樣。雖然蔚縣方言外地人聽是一樣的,但道地的蔚縣人就能聽出來你是哪個鄉鎮甚至哪個村子的,所謂的三裡不同音五裡不同俗就是蔚縣了。那叫賣聲更是及其特色,尤其是暖泉。暖泉西鄰山西廣靈縣,北邊是蔚縣的陽眷鎮,再就是南留莊鎮和縣城,是以,說話的聲音更具特色。

在臘月的暖泉,你即便不買東西,也可去聽聽暖泉的叫賣聲,那種聲音,就像是在唱蔚縣獨特的秧歌戲一樣,那是一個怎樣的世界,無論你用什麼樣的詞彙都無法描述,隻有你體會了,才能知道。

“瓜—子,五香大—瓜—子,可香着哩,先嘗後買不上當,不香不要—錢—啊”,“油果子,炸—油—果—子—啊”“甜葡頭(萄),甜草莓,各種新鮮水果拉,過來看看,看看不要錢,絕裡地好!絕裡新鮮啊!”……

“糖麻葉,又大又甜的糖麻葉,走累了,坐一坐,歇歇腿,你吃我一個糖麻葉。現—炸—地—啊!現出鍋地—糖—麻—葉。燒嘴地,燙牙地,喃閨女捏地,我炸地,大—麻—葉,絕—裡—甜—啊!”你正逛得累得慌,突然聽到這麼幾聲,咋不讓你垂涎三尺呢!

“涼—粉,豆—面—粉、苦—荞—粉、綠—豆—粉、山—藥—粉、旋—粉—!糖麻葉配粉坨,那叫一個香,絕—裡—香—”你坐下吃糖麻葉的時候,旁邊買粉的女店家就會吆喝這麼幾聲,尤其是那拉長的各種粉的吆喝,即綿軟又水靈,讓你感覺聽到這聲音就像涼絲絲的粉已經入喉了……

暖泉的年味在手工紮染的燈籠以及熱鬧的集市和吆喝聲中拉開序幕,從“三堡、六巷、十八莊”蔓延,一直到各種社火彙集,到夜晚堡牆上炸裂出的火樹金花……年味,在暖泉一直恒溫到下一個年節……

馮骥才先生說:“‘年味’,并不是物質的豐盛,而應該是文化的豐盛。”這句話用來形容蔚縣,以及蔚縣的暖泉是更合适不過了。

(本版照片由慧敏提供)

蔚縣女作家劉慧敏簡介

蔚縣古鎮暖泉的年味

劉慧敏:

中國散文、詩歌、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協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民俗文化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張家口市作家協會理事,文學院簽約作家,《蔚州文藝》副主編。作品散見于《詩刊》、《北京文學》、《文藝報》、《中國人事報》、《長城》、《散文百家》、《草原》、《黃河》、《當代小說》等全國幾十家大型報刊,并有幾十篇(首)獲全國各級獎項。出版長篇小說《愛在雨季》、《賭神》、《秀匪》、《剪寇》、《金界壕》等;詩集《成熟的青春》、《朝露集》、《拾蘭吟草》,以及中國小生課外教材《迷人的蔚縣窗花》等。2010年在首屆中國剪紙藝術節上被評為“窗花姑娘”;2014年榮獲《現代青年》雜志“十佳詩人”稱号;2015年在河北省第十屆七夕情侶節“尋找今日織女星”活動中獲“河北省才女”稱号。

蔚縣古鎮暖泉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