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本舊帳揭開當年生産隊收支的神秘面紗

作者:邢台清風徐來

意外得到了一本演武川大隊第四生産隊1971年的下賬收支單據,從這本塵封的單據上,我們看到了當年生産隊當時的收支情況,揭開做為一個集體的收支的神秘面紗。

一本舊帳揭開當年生産隊收支的神秘面紗

50年前賬簿儲存完好

那是動亂的年代,但每個生産隊都要生産,整個生産隊人員的吃喝花用,都集中在産和銷上,收入越多,人口越少,這個生産隊就越富有。

一本舊帳揭開當年生産隊收支的神秘面紗

當牟集體出工勞動

四隊是當時較為富裕的生産隊,有大片水澆地,相比于我們五隊,人口又少,但其生活水準也就維持于溫飽。

一本舊帳揭開當年生産隊收支的神秘面紗

賣葦子的賬單

這是1971年部分賬單,看當時四隊的收入主要有以下方面:葦子。當時生态環境較好,在村西及村東的溝裡,均是葦子産地,春天,蘆葦芽像春筍一樣,長勢旺盛,夏天,蔥蔥郁郁,一眼望不到邊,蘆葦間清溪潺潺,蘆葦上各種鳥啾啾不停,一派繁榮景象。

一本舊帳揭開當年生産隊收支的神秘面紗

蔥蔥郁郁的葦地

蘆葦屬集體所有,每個生産隊都有自己的蘆葦地。當時蘆葦的作用十分巨大,端午節的粽葉不隻滿足村民需要,還遠銷到高邑元氏等地。

一本舊帳揭開當年生産隊收支的神秘面紗

優質粽葉

蘆葦還可用來編席,那年代都是土坑,誰家的炕上都得有葦席,這樣才顯得整潔,這也造就了編席的行業,每到農閑時節,都有外地的編席師傅等村裡編席,小孩們沒見過世面,每天圍着看編席。

一本舊帳揭開當年生産隊收支的神秘面紗

編葦席

蘆葦的另一個用途是制葦箔,又叫“打葦箔”。“打葦箔”是一個工序繁雜的工藝,既需要技巧,又要耐心細緻。主要分為投葦、去皮、刷葦、停經子、打箔幾個程式。

一本舊帳揭開當年生産隊收支的神秘面紗

打葦箔

制成的葦箔既是實用物,又是裝飾品。既可以圍成囤的形狀盛東西,又可用于房屋建築,還用作遮蔭用的窗簾和房間的門簾等等。葦箔的品種規格很多,根據用途分成坯子箔、灰箔、子箔等。我們河北農村多用在蓋房上,上好梁檩椽子後再上葦箔,葦箔耐腐蝕,用幾十年房頂也掉不下土來,并且家家戶戶都用,是以蘆葦在當時是生産隊的重要經濟來源。

一本舊帳揭開當年生産隊收支的神秘面紗

蘆葦收割

收割蘆葦是在秋後,我們那裡稱“殺葦子”,都由壯勞力參加,中午送飯,都是平時吃不到的好飯菜,可見割蘆葦的勞動強度。

一本舊帳揭開當年生産隊收支的神秘面紗

收割蘆葦

收割後,經簡單加工即可出售。從2月份賬單上看,共有5張收入單據是賣葦子的收入,多是賣給個人,賣給的人有冀喬生,李張喜,冀剛小,冀天增等,賣得多少不等,價錢論斤賣,多為9分錢一斤,這個月共有50多元的葦子收入,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筆巨款。

一本舊帳揭開當年生産隊收支的神秘面紗

蘆葦收入憑條

另外,生産隊的收入是賣樹,有一單據是1971年8月30日的,是賣給冀建發的一棵楸樹,收款40元。

一本舊帳揭開當年生産隊收支的神秘面紗

賣給建發楸樹的憑條

還有賣其他物品的,在7月3日的帳單上是南大豐村買到四隊的山藥蔓440斤,合款8.8元,這是公對公的買賣,蓋有公章,買山藥蔓的目的喂牲口。

一本舊帳揭開當年生産隊收支的神秘面紗

賣給南大豐村山藥蔓的憑條

生産隊的支出多為購置生産隊的日常用品,如記帳的筆本,生産用具如鋼鎬等,另外就是社員外出的飯費,如為生産隊買馬,拉石頭等,都2一5角的飯費,多為白條,不正規,現在看來有的還挺有意思。

一本舊帳揭開當年生産隊收支的神秘面紗

在楊莊供銷社買鎬的憑條

這張飯費條是增海父親張二紅開的,開始根本看不懂是什麼意思,經過仔細琢磨應該是這麼個故事:二紅他們在1971年2月19日到臨城郝村買了個稞馬駒,那個“稞”字不會寫,寫成了“旯”,不讀ke,讀lα,可能報賬時,會計怕誤會,在旁邊寫了“柯”字,雖不對,卻給我提了醒,買的應是“稞馬”,就是能生育的母馬,下面的“馬君”開始也費解,但仔細想想,應是“馬駒”,駒字不會寫,隻能寫成“馬君”了,那麼這個飯費條就清楚了,就是張二紅到郝村買了個母馬駒,支到飯費四角。

一本舊帳揭開當年生産隊收支的神秘面紗

張二紅同志買馬駒報後飯費條

總之,那個年代雖貧窮但是個精神富足的年代,雖沒有大富大貴,卻生活自在滿足,沒有環境的破壞,沒有A錢和腐敗,一本陳年舊賬讓我們重溫當年轟轟烈烈的集休生活,那時代值得我們永遠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