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巴巴望着,這一年的春晚又要來了,押題組們已經在網際網路上,包了一兩個月餃砸了。
不知道春晚的導演組,現在汗流浃背到哪一步了。好吧,替人尴尬的毛病,我先收一收。
2024年,黑土都100歲了,怎麼春晚的語言類節目,越來越不好看了啊。以前都是春晚決定一年的流行梗,現在是春晚搜集一年的流行梗。說是群英荟萃,全整成蘿蔔開會了。
春晚起源于1979年,正式開辦于1983年。次年,陳佩斯和朱時茂帶着自己稱作是“獨幕喜劇”的替補節目《吃面條》,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今年是獨幕喜劇走上春晚舞台的第40年。今天就跟大家回味回味,這麼多屆的春晚作品與舊人。
【一】吃面吃出彩的陳佩斯
坊間一直有這麼個精彩故事流傳,陳佩斯有個哥哥,哥哥出生時,爹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長春大使館當時給送去了電報,電報上說:喜得貴子。
老陳頭站在山頭,說,叫陳布達。再生一個就叫陳佩斯。
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準備了一個春晚的節目,但是沒成,哥倆在車上和别人擠着一起到了春晚的直播現場。
押一把,還真押成了,當時的春晚總導演黃一鶴給兩人說,這個節目你們上,出了問題我負責。
唯一的要求是,不能說錯一句詞。這節目被斃了又斃,哥倆連台都沒走過,這一上場,卻正式拉開了中國獨幕喜劇的序幕。
10分鐘的節目,講的是為拍好一場吃面條的戲,而鬧出的各種笑話。陳佩斯在舞台上無實物吃面條的教科書級别表演,光聽他的聲音就讓人口水直流。
兩個人一收一放,一推一拉,在舞台上的配合尤其出色。這夜一過,朱時茂和陳佩斯火得一塌糊塗,朱時茂在外面的公廁裡都能聽到兩個小孩在讨論吃面條的劇情。
此後的幾年時間裡,兩人搭檔出了不少經典的獨幕喜劇。第二年的春晚,《吃面條》的延續之作《拍電影》,出現在了北京勞工體育館的舞台上。
1990年,兩人合作的《主角與配角》,成為了春晚語言類節目裡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這年,是陳佩斯和朱時茂第五次登上春晚。獨幕喜劇中陳佩斯有這樣一句台詞,“我原來一直以為,隻有我陳佩斯這模樣的能叛變。沒想到啊沒想到 ,你朱時茂這濃眉大眼的家夥也叛變革命了。”
節目表演的過程中,朱時茂手槍的皮帶斷了,他一邊說着台詞,一邊毫無違和地修皮帶,一直沒修好,索性就扣了個結,戴在陳佩斯身上陳佩斯就短了很多。
搭配上陳佩斯在這個節目裡略有些賊眉鼠眼的氣質,反而使得這個作品成了經典。也是這一年,另一位春晚之光出現了。
【二】來自那個屯兒的趙本山
獨幕喜劇好,好在能讓觀衆捧腹大笑,但鐵嶺人可不吃這套,鐵嶺有自己的神,他們那旮沓的趙本山,可是真的牛。
當年趙本山在劇院裡演二人轉,觀衆席的人全部都笑得直不起腰。是騾子是馬,拉春晚上溜溜。
1990年,趙本山在全國觀衆面前首次亮相,他帶着12瓶茅台進組打點關系,不知道送誰,最後索性全部自己喝了。
1990年之前,趙本山三沖春晚失敗。他帶上春晚的第一個節目《相親》,獲得了當年的“雙星杯”戲劇曲藝類節目的第一名,也逐漸打下了他春晚“獨幕喜劇王”的基礎。要說趙本山的經典節目,我相信大家一隻手是數不過來的。
1999年,春晚史上最牛的熒幕CP出現了,這年趙本山的搭檔叫宋丹丹,兩人扮演的白雲黑土,從《昨天今天明天》開始深入人心。
71歲的白雲,和75歲的黑土,手牽手來到了《實話實說》的舞台上,分享起了自己的“昨天、今天、明天”。
要說起來,就是: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真争氣。
老兩口在舞台上鬧了不少笑話,也沒少在舞台上互相打趣。白雲說:“趙忠祥是我的心中偶像”,黑土馬上就接一句:“倪萍就是我的夢中情人!”。
這一次亮相,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期待每年由他帶來的壓軸之作。想當初看的是他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今時今日再看,早已變成了我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兩年之後,趙本山帶着高秀敏和範偉,再次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殺瘋了的作品:《賣拐》。
當年大街小巷,人人見面打招呼的方式從問好變成了“沒病走兩步”,這三人的鐵三角組,也是我最喜歡的趙本山獨幕喜劇組。
湊近一聞,範偉是個腦袋大脖子粗的飯店夥夫,仔細一看,是個末梢神經壞死把臉憋大了的廚師,趙本山在這邊一句一句忽悠着,他頭腦簡單四肢也跟着趙本山一起簡單。此後連續三年的春晚,賣拐賣車賣擔架,他們都在忽悠範偉。
第二年,問了那個經典的“樹上到底幾個猴”的問題,第三年看似是故事裡有“心病”。實際上追求完美主義的範偉,也在一年又一年的節目裡,給自己留下了“心病”,這也為他後來被封視帝埋下了伏筆。這漫長的季節,範偉幾乎等了半生。
2007年,白雲黑土重出觀衆視野,帶來了“下蛋公雞,公雞中的戰鬥機,歐耶”,2008年,這個特别的奧運年裡熒幕CP,又登上舞台上演了夫妻間的火炬手之争。
《火炬手》結尾的台詞,是為了完成任務而作,趙本山演完下台在背景泣不成聲。獨幕喜劇創作是一件很累的事情,累的是身體,累的是心,本山叔在退出後的采訪中也有提及到這件事。也是這一年,宋丹丹宣布了不再參加春晚。
2009年,決定要逐漸退出春晚舞台的趙本山,帶着自己的徒弟小沈陽和丫蛋,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略有蘇格蘭調情的獨幕喜劇《不差錢》。
雖然此後兩年,趙本山仍然出現在了春晚舞台上,但是相比起《不差錢》,另外兩部獨幕喜劇,可謂是幾乎沒有什麼水花了,來得還不如一集《鄉村愛情》猛。
作為老一輩的人民藝術家,在他俗氣但不惡俗的作品中,我們總是能一針見血地看到當下的社會現實。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回味了本山叔的大量獨幕喜劇作品,很多饒有意味的台詞都值得反複回味。但他始終說,獨幕喜劇不是用來教育人的。
【三】永遠記住了她的笑臉
有的人,擠破頭想登上春晚舞台,有的人,是不費吹灰之力被欽點上台。即便是到了現在,她的聲音,依舊回蕩在全國人民的心中。
2000年,趙麗蓉去世。消息一出,無數人為她送行,手持的照片裡寫着,深切緬懷,一代名流。正如她告訴家人的那句話,永遠隻讓觀衆們記住她的笑臉。
1928年,趙麗蓉出生,在戲院長大,後在評劇事業中大獲好評。1988年,适逢春晚籌備組裡有兩位老師是趙麗蓉的戲迷,極力推薦了趙麗蓉參加春晚的表演。
趙麗蓉給春晚劇組提了兩個要求,一要劇本求好,二要人物求新。于是這一年,趙麗蓉和遊本昌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帶着熟悉的口音演了一個溺愛孩子的外婆。
如果趙麗蓉老師今天還在世上,看到《繁花》裡的Ya-so,也一定會誇贊不絕吧。
1995年,鞏漢林的加入,《如此包裝》和次年的《打工奇遇》也成就了趙麗蓉最經典的春晚作品。
很多朋友都知道,這個時期的趙老師身體已經病得很重了,在《如此包裝》裡,趙老師跳舞的片段結束之後,因為病痛跪在了地上,很多觀衆都以為是節目效果。衆人在捧腹大笑的時候,隻有台上的鞏漢林和旁邊的助理,變了臉色。
這個作品諷刺的是“反抗包裝”,次年的金句王《打工奇遇》講的是“過度包裝”。
在這個作品的編排上,金珠原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配角。而正是因為前一年的舞台事故,鞏漢林安排了這樣一個秘書在旁邊。一面可以幫忙照顧趙老師,一面也增加了舞台的效果。這個節目的重量水準,恐怕是不言而喻了吧。
1999年的《老将出馬》,成了趙麗蓉老師的絕唱。2000年,巨星隕落,觀衆們淚目不已,深切懷念至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春晚押題成了一種網絡熱度,我們不再期待春晚出現的節目,反而是年年都開展吐槽大會,也越來越難有某一個節目因為它的好而讓我們一直惦記。
短視訊平台的很多押題之作,也給春晚籌備組帶來了一種無形的壓力。每年除了在春晚,看到這些熟悉的喜劇演員,在院線,還能看到他們的“斜杠之作”。
在年味漸漸淡掉的如今,不知道對于春晚的執念,是我們的惋惜,還是時代的眼淚。
遙想當年,夏天一坐在電視機前,就看紫薇、爾康互訴衷腸,冬天一走完親戚,就能打開電視看曲苑雜壇。實在不行,央視你自己做下修複,把那些經典獨幕喜劇重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