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明 時大彬 雕漆四方執壺

明朝萬曆年間,一代紫砂大師時大彬開宜興紫砂壺藝之先河,将工藝裝飾運用于紫砂壺,使紫砂壺在實用的同時蘊含豐富的文化内涵,繼而進入宮廷得到皇家青睐。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清乾隆 禦制紫砂描金山水詩文圓壺

故宮現藏有四百多件紫砂藏品,

皆是皇家禦用紫砂器,

件件華美精巧,端莊大氣!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故宮藏太湖石鈕三叉提梁

“宮廷紫砂”這個名詞,

最先由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學者提出,

特指皇帝禦用的高檔而又精美的紫砂器。

其來源有兩種管道,

一是由宮廷造辦處出樣在宜興定制;

二是由宜興地方官員向宮廷進獻。

皇家禦用之紫砂器選料嚴格,工藝精湛,在造型與裝飾上更是展現了皇家審美情趣,雍容尊崇,極富氣象。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故宮藏太湖石鈕三叉提梁 段泥款 明代宮廷紫砂

根據現有的清宮舊藏實物推斷,紫砂進入宮廷的時間最遲不晚于明萬曆年間,但當時進入宮廷的紫砂都經過了“包裝”處理。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明 時大彬款紫砂漆包壺

一種是以紫砂為胎,外飾雕漆;另一種是以紫砂為胎,裡外挂釉,明中葉宜興更盛行生産此種産品。其釉色乳濁而富于變幻,與宋代河南鈞窯窯變釉有某些相似之處,明人稱之為“宜鈞”。高檔次的宜鈞制品能夠達到宮廷禦用的标準,皇家便将宜均用作文房陳設瓷。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明 吳經提梁壺 南京市中華門外大定坊馬家山吳經墓出土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明 宜興窯紫砂雕漆提梁壺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康雍乾時期宮廷紫砂

清代宜興紫砂受到皇家的重視,清初的紫砂精品較明代有了質的飛躍,泥質細膩,色澤溫潤,完全脫離了粗糙的土砂氣。宜興紫砂進貢内廷,備受帝王和宮廷人員的青睐,一時間成為風靡宮廷的藝術品。不僅如此,宜興紫砂器獨特的造型藝術,也在影響着帝王的審美情趣。于是乎,許多紫砂器物的造型甚至成了官窯瓷器的祖本。康熙喜歡的紫砂壺:紫砂胎上畫琺琅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清康熙 紫砂胎琺琅五彩花卉茶壺

康熙初年,西洋傳教士帶來“畫琺琅及琺琅物品”,引起皇帝的極大興趣。康熙命造辦處仿歐洲花紋作琺琅裝飾,試于金、銀、玻璃、錫及紫砂胎上畫琺琅。宜興胎琺琅彩的制作過程是:由宮中造辦處出樣圖,派專人送到宜興燒好素胎後呈進宮廷,造辦處琺琅作再根據禦用畫家的畫稿畫琺琅彩,然後用小爐窯烘烤而成。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清康熙 紫砂胎琺琅彩萬壽長春海棠式茶壺

此種紫砂壺的燒制,将琺琅融入了紫砂制壺工藝,大大增強了紫砂壺的藝術性,令其擁有了和瓷器一樣色彩魅力,色澤單一的紫砂壺從此也能開出美豔的花朵。故以真正的宮廷紫砂是以康熙時宮中創燒成功的“康熙禦制”款紫砂胎琺琅彩為開端,其代表了康熙朝紫砂制作的最高水準,色彩豔麗,制作精良。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胎畫琺琅四季花卉方壺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紫泥彩繪花鳥圖笠帽大壺

雍正喜歡的紫砂壺:本色泥繪最古雅

雍正皇帝的藝術品位極高且喜好茗飲,他特别欣賞宜興紫砂壺造型的美妙和其泥質的天然肌理之美,崇尚紫砂固有的古雅質感且講究材料的配制。這一時期的宮中紫砂器即使有花紋也是本色泥繪,畫面隐約凸起,有如絹畫般柔滑爽利。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清雍正 柿蒂起花扁壺

故宮藏品中有許多紫砂壺、茶葉罐、水盂等器物,既不像康熙朝紫砂器那樣厚重端莊,又有别于乾隆朝紫砂器的繁缛富麗,展現了雍正朝器物優美靈秀的時代風尚。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宜興紫砂菊瓣茶壺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霁紅釉瓷胎菊瓣茶壺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雍正端把壺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五彩堆泥繪禮佛壺

乾隆喜歡的紫砂器:裝飾手法最豐富

在所有的宮廷紫砂器中,乾隆紫砂器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們不僅形式多樣,裝飾手法也豐富多彩。這一時期在紫砂器上已能熟練地運用堆繪、描金、上漆、彩畫、刻、剔等工藝,集詩、書、畫、印為一體,色彩豔麗,制作精良,達到了曆史的最高水準。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清乾隆 紫泥金彩山水詩文壺

乾隆帝的嗜茶習慣更增添了他對紫砂器的喜好,零星的進呈已滿足不了實際的需要,是以宮廷開始向宜興定燒茶具,同時燒制文房用具、花盆、魚缸等。這些宮中使用的宜興茶具都是成套或成對地燒制,當中一些是先在宜興燒内胎,然後進呈宮廷由造辦處進行再加工,如上漆、描金、彩畫、書款等。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清乾隆 黑漆描金菊花圖紫砂胎茶壺

此外,紫砂胎粉彩描金器物,如紫砂綠地描金瓜棱壺則呈現出比官窯粉彩瓷器更加強烈的裝飾效果,存放于養心殿内,是乾隆皇帝最喜愛的禦用品之一。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清乾隆 紫砂綠地描金瓜棱壺 清中後期的宮廷紫砂

清乾隆以後,國力日衰,宜興窯宮廷紫砂的制作大不如前,簡單實用替代了精美典雅的風格,但仍然保持着不同于民間紫砂的特殊地位。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清嘉慶 飛鴻延年壺

嘉慶、鹹豐時期:扁圓、提梁者居多

壺形偏小,以扁圓、提梁、圓形刻花者居多,此時名家款壺較多地進入宮廷,以彌補皇家使用的不足。道光、鹹豐年帶有“行有恒堂”款的紫砂茗壺都是由朝廷統一設計,統一出樣,派人到宜興專門定制的。

同治、光緒時期:喜愛秀巧形式

同治、光緒時期帶款的器物較多地帶有“客齋”款,喜作各種秀巧的形制,變換各種不同的泥色。“客齋”是金石家吳大澂的号,他與當時的制壺名手俞國良、黃玉麟合作,選出精品進呈宮廷。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清光緒 黃玉麟觚棱壺

宣統:最後帶有帝王年号款的紫砂壺

宣統年款的茗壺不少,這是酷愛紫砂藝術的端方于宣統年出任大臣之時親自指導設計的,底款均為單長方框内豎排篆書款“宣統元年正月元日”,蓋内均钤兩方橢圓形篆書印章,氣孔左邊為“匋齋”,氣孔右邊為“寶華庵制”。

故宮藏國寶級紫砂壺

清宣統 紫砂犁形壺

這批小型茶壺質光色美,光素無紋,突出砂質泥色的天然肌理,此為清末制作的最後一批帶有帝王年号款的紫砂茗壺。

皇家禦用紫砂和民間壺有很大不同,

民間壺一般小巧精緻,

而皇帝禦用紫砂壺器型更大氣而端莊,

是權力、正氣與霸氣的展現,

可謂不同反響!

而且件件不惜工本,蓋世超群,

就砂質的精煉和工藝手法

以及技巧裝飾上看,

都是頂級之作,

絕非一般“文人壺”、“民間壺”所能比。

來源:好茶好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