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尚書房·社科三分鐘丨上城地名故事(86)洪流曆史中的将軍路

作者:上城釋出
尚書房·社科三分鐘丨上城地名故事(86)洪流曆史中的将軍路
尚書房·社科三分鐘丨上城地名故事(86)洪流曆史中的将軍路

地名是一個地方曆史的記憶,也是特殊的文化符号,每個地名的由來,都蘊含着曆史的傳承和文化的精髓。上城區是南宋皇城的所在地,也是杭州文化遺産最豐富的區域,作為無數帝王将相和名人集中之地,上城區的不少地名都蘊含着豐富的曆史文化内涵,在讓我們一同走進地名,看看地名背後的燦爛文化。

洪流曆史中的将軍路

尚書房·社科三分鐘丨上城地名故事(86)洪流曆史中的将軍路

走進将軍路,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英勇傳奇的時代。這裡的建築風格獨特,既有江南水鄉的婉約之美,又有将軍府邸的威嚴之姿。其靠近西湖,不失綠樹扶疏,鳥鳴啁啾。沿街兩旁的老建築,如同一本本厚重的史書,記錄着曆史的滄桑和歲月的沉澱。

将軍路,東起浣紗路,西至延安南路,全長527米。古稱泗水芳(坊)巷,民國初浙江都督署設在此,改名為将軍路,又因浙江都督朱瑞被袁世凱授予興武将軍銜,故又名興武路。新中國成立後仍稱将軍路。1955年将軍路北段建造杭州市政府。1966年,慈幼路與将軍路合并,統稱為人民路,2003年複稱将軍路。

尚書房·社科三分鐘丨上城地名故事(86)洪流曆史中的将軍路

“文革”期間的将軍路,大會堂一側的灌木蔚然成林,而路北的高牆,最是“看熱鬧”的去處。層層疊疊的大字報,肆意奔放的文字,不斷覆寫不斷更新,常常有聲嘶力竭的辯論或是旗子漫舞的集會。如今,将軍路上遺留下不少具有老杭州印記的木質結構樓房及曆史建築,其中泗水坊和洽豐裡最為出名。

尚書房·社科三分鐘丨上城地名故事(86)洪流曆史中的将軍路

泗水坊,在将軍路東頭,二十世紀30年代建造。南宋時此地屬“施水坊”,是以得名。抗戰時期,這裡曾是日軍“慰安所”,如今,換上“新衣”的泗水坊重拾曆史文化特色,外圍紅牆黑瓦,木制門窗,沿街店面整齊統一。

尚書房·社科三分鐘丨上城地名故事(86)洪流曆史中的将軍路

至于洽豐裡,青石磚的外表,房屋的窗套、窗帽處及窗台下都有紅磚裝飾的條紋,與鐵藝窗栅相搭配,頗具特色。據悉,這批建築建于1925年,當時居住在這裡的都是白領階層,期間還曾用作國民中央訓練團教訓班杭州分班、國民外交協會浙江分會籌備處。如今幾十年過去了,這裡的幾幢建築仍靜靜伫立着,與百米以外熱鬧的西湖相比,其依然保持着與世無争、超然物外的風格。

時光流逝,萬事萬物盡在變化中。然而,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有些東西始終如一,曆久彌新,更何況是已滲入到将軍路每個角落的無數史實。

尚書房·社科三分鐘丨上城地名故事(86)洪流曆史中的将軍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