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社科講堂丨宋人的春運:水陸通行,任君挑選——夜聽宋韻(125)

作者:上城釋出
社科講堂丨宋人的春運:水陸通行,任君挑選——夜聽宋韻(125)
社科講堂丨宋人的春運:水陸通行,任君挑選——夜聽宋韻(125)

兩宋文明在中國曆史上有它的獨特韻味。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曾指出:“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品味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彩,無論是物質世界的光彩奪目,還是精神世界的審美意趣,宋文化總讓人感到意味深長。讓我們跟着《夜聽宋韻》,回眸兩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

宋人的春運:水陸通行,任君挑選

春節是合家團聚的日子,人們辛苦一年,總希望在這個佳節回家過年。“春運”一詞最早出現在1980年的《人民日報》上,是随着改革開放對人口流動的限制放寬後,出現的大陸特有的社會現象。汽車、高鐵、飛機是現代人最便捷的交通工具,那距今千年的宋代人又是如何回家過年的呢?

社科講堂丨宋人的春運:水陸通行,任君挑選——夜聽宋韻(125)

宋·佚名《宋人水村樓閣圖頁》(局部)

在陸路方面,如果想腳力更快,可以選擇租賃一匹馬回家過年,《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尋常出街市幹事,稍似路遠倦行,逐坊巷橋市,自有假賃鞍馬者,不過百錢。”可見在北宋東京城專門打理經營出租馬匹業務的門市很多,當時在京師城内租馬車,就像今天叫計程車一樣友善,租馬出行的價格大概是100文,這種交通方式,友善是友善,不過對普通百姓來說,經濟上還是有壓力的,百文已經相當于汴京普通市民一天的收入。是以官員和富商選擇較多,普通百姓更多的會選擇公共交通方式或者步行。宋代的公交稱為“綱運”,租賃驢或騾子叫“騾綱”,乘坐牛車稱為“車綱”。《東京夢華錄》中還記載,獨牛車之類“亦可假賃”。獨牛車是宋代的畜力客車,也稱犢車,是一頭牛拉的廂式小客車。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也有記載:“成都諸名族婦女,出入皆乘犢車。”可見在大型的城市,貴族宅眷短途交通小客車包車出行已經比較常見了。如果是跨城的旅行,可以選擇“盤車”,即三牛廂車,有雙層車廂,上層低而寬,是卧鋪,下層高而窄。車子以三牛牽引,力量大,可載多人,适合長途出行。

在水路方面,船隻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稱為“漕運”。宋代水系發達,大運河更是連接配接了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相比陸路的翻山越嶺,坐船是比較安穩的出行方式,是以船運成為了“春運”中的首選。有多種船隻可供雇用。進階的客船還設有多間艙室,提供桌椅床鋪、茶水飲食。北宋郭忠恕的《雪霁江行圖》就詳細描繪了人們冒雪乘船回家的情形,十分傳神。由于道路所限,超遠途的行程,人們往往需要多種方式組合。

社科講堂丨宋人的春運:水陸通行,任君挑選——夜聽宋韻(125)

宋·郭忠恕《雪霁江行圖》(局部)

公元1061年,歐陽修帶着家眷和仆人從汴京出發回江西永豐老家祭祖,坐了700多公裡的馬車,又坐了300公裡左右的船,全程走了30天時間,旅費約60兩銀子。換算成大家熟悉的機關,歐陽修的“春運”時長一個月,大概花了6萬元。幸虧歐陽修當時是二品官,屬于進階“公務員”,工資很高,年收入高達五六十萬人民币,不然回家過年還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南宋獨幕喜劇畫作《雪溪行旅圖》描繪的就是雪天旅人乘坐盤車綱運的情形。畫中四輛三牛拉的盤車組成車隊,近處三車,兩車在過陡峭的木橋,遠處則是一輛牛車正在渡河,每車都有二至三位戴着幞頭的車夫在看護,防止盤車突然下坡失重,看得出他們是經驗豐富的車隊。雖然作者已無從考證,但就是這幅畫,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宋代客車“春運”圖。

社科講堂丨宋人的春運:水陸通行,任君挑選——夜聽宋韻(125)

宋·佚名《雪溪行旅圖》(局部)

盡管路途艱辛,遠離家鄉的宋人依然期待着能夠穿越千山萬水,與親人們共度一個溫馨、快樂的春節,這種情感與現代春運并無二緻。

社科講堂丨宋人的春運:水陸通行,任君挑選——夜聽宋韻(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