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作者:東明攝影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鹽湖精靈》張喜民攝影作品集,是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一部贊揚運城鹽湖百鳥争豔的專著。

說起運城鹽湖有200多種鳥,也許有人不知道,如果讀了《鹽湖精靈》張喜民攝影作品集,就沒有人說不知道了。欣賞作品集讓人倍感驚訝,一個個、一群群,豐滿、生動、形象,如一個遊人無意間步入鳥的世界,鳥在鹽湖不同環境中形成的屬于自己的風采,鳥與景觀之間組成的富有特色的畫面,将讀者拉入鳥類生活的場景之中。火烈鳥的展翅翺翔之美,天鵝的破浪起飛氣勢,白眉鴨池中悠閑的清影,紅隼振翅起飛的瞬間,理氏鹨竊竊私語的情景,琵嘴鴨密集飛行的壯觀,赤嘴潛鴨蘆葦蕩中的溫暖光影......每一個表情細節都清晰可見。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火烈鳥---張喜民攝

運城鹽湖的面積132平方公裡,本身是一個龐大且複雜的綜合系統,張喜民正是在鹽湖的發展變遷中,以依附鹽湖而生活的鳥為切入點,無論春夏秋冬多次走進鹽湖深處,觀察鳥的生活習性,實地考察鳥的數量。隻要發現鳥新的活動地點,他都珍惜眼前一分一秒的機緣,在堅守中細緻觀察,精準選擇拍攝角度。攝影不但需要修養、靈性和紮實的藝術功底,同時需要耗費體力和心力,更需要堅韌不拔的精神。拍鳥是一個慢功夫,要在執着的等待中抓取精彩的瞬間。張喜民在鹽湖拍鳥的過程,更多的是 “苦”于孜孜不倦。進入鹽湖拍鳥,車輛不能入内,為了尋覓鳥的行蹤,他一次次徒步于鹽湖中的阡陌之間,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置身于一塊塊池埂,一處處池畔,一條條禁牆旁,一處處蘆葦中。為了拍好一隻鳥或一群鳥,一待就是數個小時,拍鳥到了癡迷的程度。尤其是退下來後,意識中沒有了星期天、節假日。春節期間,當别人舉家團圓放松心情的時候,他卻步入鹽湖,一拍就是一天,徜徉在鳥的世界裡。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黑頸䴙䴘---張喜民攝

創作需要激情,也需要靈感,更需要理性的思考。因為創作的過程,不隻是簡單的情緒放縱,相反,創作是情感收放的一種控制和把握力。觀張喜民鳥類作品,獨有滋味蘊含其中。他通過形象語言,以有限反應無限,自然輕松地用光影、色彩構成畫面,展現獨特發現與獨立思考,很好的把握了藝術性、觀賞性與思想性的平衡統一,以“無情不動人”的創作理念,讓觀者展開想象的翅膀去品、去悟,去聯想。作品《理氏鹨》中兩隻理氏鹨立在枝頭,臉對臉依偎在一起,周圍是運用大光圈虛化的大面積暖色調空間,唯美靜谧安甯的環境,讓人感受到一種“鳥宿池邊樹”的綿綿浪漫情懷。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理氏鹨---張喜民攝

創作中,張喜民特别注重通過細節表現鳥的情感世界,在更深入、更細微的觀察上下工夫,既重視畫面質感,又重視鳥微妙的動态和情感變化。作品《戴勝》中戴勝媽媽嘴裡叼着食物騰空展翅,幼鳥的腦袋伸出樹洞張嘴接食,兩隻鳥富有特征的動勢和面部表情構成的可視形象,讓人感受感到一種熾熱的母愛和溫暖。攝影家不僅僅是觀察者,記錄着,思考着,更是應自覺地以一種積極介入的方式進入創作,以特有的眼光捕捉鳥類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别具一格、具有感染力的細節。這幅哺育幼鳥的作品,傳達出的綿綿情意,更多包含的是對于鳥類生活的哲思,不僅是詩意的,也是審美的,還是富有哲理的。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戴勝---張喜民攝

在和張喜民談到拍鳥時他說:“拍攝的鳥要想鮮活、生動,情感的表現要有張力,要發現他們生活中不同尋常的節點,要對熟悉的場景經過取舍,做一些陌生化的表達。”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拍攝時他不拘泥于以往常見的畫面構成形式,更注重在堅守中了解鳥的生活狀态,發現那些具有故事内涵的情節,力求用情感展示鳥的精神空間。作品《中白鹭》組照的畫面構成,清新典雅,自然自在,中日鹭奔跑在池邊的身影,悠閑自得面對面高歌的情景,立在枝頭振翅的優美姿态,其生動氣韻莫不為人稱贊。封面的火烈鳥和内頁裡的火烈鳥組照,呈現出那麼輕松閑适、那麼自然和諧、與衆不同的風韻,讓人感受到一種童話般或浪漫主義的意象表達。這組火烈鳥作品和火烈鳥視訊在今日頭條、抖音和微信朋友圈展示時被刷屏,成為最具人氣的熱點,僅抖音點播量就達23萬。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中白鹭---張喜民攝

托爾斯泰說過:“藝術起源于一個人為了要把自己體驗過的情感傳達給别人。”當火烈鳥的風姿在各大網絡平台呈現出來的時候,被圈内外的攝影家和攝影發燒友們廣泛轉載和傳播,吸引了省内外一批攝影家和愛鳥者前來拍攝。對于前來運城鹽湖拍鳥的影友,張喜民熱情詳細的介紹火烈鳥的活動軌迹,以及湖中哪些地方有什麼鳥栖息,推薦給大家去拍攝。在交流切磋中,他多次說到,鹽湖的保護和宣傳任重道遠,我的根在運城,在鹽湖,在自己的心底,我有責任參與其中。他不僅這樣說,也這樣做了,從在鹽湖觀鳥拍鳥到愛鳥護鳥,展現着他對鹽湖深沉的熱愛和對鹽湖鳥類的深刻解讀。現在,他是鹽湖區政協特邀社群民意資訊員,在拍攝之餘,還将很大一部費時間投入鹽文化的傳播和鳥類保護之中。專注鹽湖鳥類的拍攝,讓張喜民找到了自己的根,那就是上下幾千年孕育的鹽文化,他很明白鹽文化要不斷延伸,生态鹽湖是靈魂所在。他拍攝的不僅僅是鳥的本身,是鳥展現鹽湖生态變化帶來的景觀價值提升。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紅腹錦雞---張喜民攝

張喜民是一個文化型的攝影家。聊起鹽湖拍鳥,他娓娓而談,從鹽湖生态環境的改善到鳥類生存環境的保護,可謂極具見識。特别是談起在攝影創作過程中,如何進行情感表達的理念,追求藝術創新的思想,讓人深受啟發。在運城衆多的拍鳥者中,張喜民是一個獨具個性的攝影家。我曾在中國攝影報、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今日頭條等網絡平台,多次看到他拍攝的鹽湖鳥類攝影作品,後又看到《運城晚報》副刊中心主任張建群和記者王捷有感而寫的《定格瞬間靈動,記錄大美運城》的文章,刊發了他以鹽湖鳥類為創作主題、緻力于傳遞保護鹽湖生态環境和鳥類的照片,使讀者和領略者在詩意的畫面中獲得無限的快适與美感。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叢紋腹小鸮---張喜民攝

作品是藝術家精神生活的外在展現,美的心靈造就美的藝術。欣賞《鹽湖生靈——張喜民攝影作品集》樣本,無論從内容,編排,還是裝幀,開本和版式等方面,都脈絡清晰,堪稱佳品。如果把這本作品集放在整個鹽湖文藝創作的整體脈絡裡來看待它的價值,某種意義上開創了鹽湖鳥類攝影專題以影抒情的新角度,這是它的重要特色,是對鹽湖藝術創作題材的一次豐富和拓展。

杜東明撰文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翹鼻麻鴨---張喜民攝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小白鹭---張喜民攝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蒼鹭---張喜民攝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琵嘴鴨---張喜民攝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雉雞---張喜民攝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蒼鹭---張喜民攝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白琵鹭---張喜民攝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白腰杓鹬---張喜民攝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鹽湖---張喜民攝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蒼鹭---張喜民攝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紅嘴鷗---張喜民攝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風頭鹭䴘---張喜民攝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紅腹錦雞---張喜民攝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雉雞---張喜民攝

張喜民用情展現鹽湖精靈

張喜民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