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是扶蘇繼位,秦朝會改變它二世而亡的結局嗎?

作者:墨雲雲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素有賢名,剛毅勇武,信人而奮士,為人仁,有政治遠見,多次勸谏秦始皇改變暴政,反對焚書坑儒和重法繩之。他被秦始皇派往上郡監軍,協助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秦始皇駕崩後,趙高和李斯等人篡改遺诏,立胡亥為帝,逼令扶蘇自殺。胡亥即位後,昏庸無道,任用奸佞,不聽忠言,引發了陳勝吳廣起義和楚漢之争,最終導緻了秦朝的滅亡。

那麼,如果扶蘇能夠繼位,秦朝的命運會有所不同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如果是扶蘇繼位,秦朝會改變它二世而亡的結局嗎?

第一章:法家思想與政治現實

作為秦始皇的長子,扶蘇的政治理念與秦始皇截然不同。

始皇帝信奉法家,而扶蘇則對這種專制的治國理念并不苟同,更喜歡儒家思想,認為廣施仁政才是立國之本,民心所向才是安邦之道。

扶蘇的這種思想受到了他的老師淳于越的影響,淳于越是一位儒家博士,曾經勸谏秦始皇恢複分封制,反對焚書坑儒,結果被秦始皇處死。

對于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舉動,扶蘇認為,天下剛剛安定,不能這麼大肆的迫害儒生,不然會引起群眾的不滿,是以他也曾為儒生和術士求情,但是最終遭到秦始皇的怒斥和貶谪。扶蘇被派往上郡監軍,協助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扶蘇在上郡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敬重和愛戴,他也體會到了秦法的苛刻和百姓的苦難,更加堅定了他的仁政之心。

如果是扶蘇繼位,秦朝會改變它二世而亡的結局嗎?

如果當時是扶蘇繼位,那麼他繼位之後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改變秦朝的法家治國模式,實行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等原則,緩和秦朝與各地的沖突,安撫百姓的怨氣,減輕賦稅和徭役,停止無謂的工程和戰争,推行文化教育和民生建設,恢複六國的風俗習慣和禮樂制度,尊重各地的地方官員和貴族,實作中央和地方的協調統一。

這一切看起來是把秦朝往正道上引,但是扶蘇的這些想法,無疑是與秦朝的法家思想背道而馳的,是以,他将面臨着朝堂上的強烈反對和阻撓,甚至可能引發政變和暗殺。

第二章: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

扶蘇繼位後,盡管仁義之舉可能赢得百姓的支援,但各地的農民起義問題并不容忽視。起義爆發在秦二世時期,但在秦始皇後期已“暗藏洶湧”。

如果是扶蘇繼位,秦朝會改變它二世而亡的結局嗎?

以陳勝起義為例,他在公元前209年大澤鄉起義,而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去世,是以不論當時是不是扶蘇繼位,沖突的激烈化仍将加劇,各地農民起義勢頭難以遏制。

當時,陳勝在起義的時候認為,“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今誠以吾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從這段我們可以得到兩個資訊,首先,扶蘇在百姓的心目中是賢者,既然扶蘇已經去世,秦二世暴政,那麼他們可以扶蘇、項燕的名義吹起起義的号角。

另一層資訊就是陳勝的起義并非是内心真的在推崇扶蘇,他們的動機更多是為了更好地号召天下義士。

如果是扶蘇繼位,秦朝會改變它二世而亡的結局嗎?

是以,扶蘇面對各地農民起義的局面,需要更為複雜的政策與手段,而僅僅依靠其仁義之舉可能難以化解這一危機。

在曆史的場合中,有沒有哪個有賢能的君王像扶蘇一樣,面臨的是個爛攤子?

答案是有,比如周宣王。

周宣王繼位之初,周朝的局面可謂一片混亂。諸侯割據,百姓受苦,社會秩序混亂,外有強敵侵擾,内有官員腐敗。

王室的威信已經跌至冰點,亟需一位明智而有魄力的君主來扭轉頹勢。同時,作為國家上司者,周宣王還面臨着來自宮廷内外的政治壓力,需要在内外交困之際找到穩固國家根基的有效途徑。

于是,周宣王着眼于國家改革,首先聚焦在用人上。他任用了一系列賢臣,如甘茂、召公奭等,這些人才在他的帶領下成為推動國家中興的中流砥柱。

如果是扶蘇繼位,秦朝會改變它二世而亡的結局嗎?

這一舉措不僅為周宣王提供了得力的助手,也在政治上打破了官僚體制的僵化,為國家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治環境。

周宣王深知國家安危的緊迫性,迅速展開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他強調廉政,整頓軍隊,打擊A錢腐化現象,提升了朝廷的執行力與公信力。同時,他注重軍事建設,加強邊防力量,應對外來威脅。這不僅使得國内安定,還有效地遏制了外患。

通過與賢臣協同努力,他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維護社會安甯。在這個過程中,周宣王巧妙地運用了姑息與嚴懲相結合的手段,對反叛勢力進行分化與打擊,逐漸平定了亂局。

不僅如此,周宣王還緻力于外交斡旋,通過巧妙的外交手段,有效地解決了周邊諸侯的問題,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同時,他着力整頓邊防軍隊,堅決抵禦外來侵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全。

如果是扶蘇繼位,秦朝會改變它二世而亡的結局嗎?

通過周宣王的堅強上司和精明決策,西周逐漸擺脫了滅亡的命運,國家迎來了一段相對穩定的時期。他的治理經驗為後來的統治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成為西周中興的關鍵人物。

從周宣王的例子中我們了解到,即便從上任手中繼承過來的是怎樣的爛攤子,但是如果能夠事實正确的改革舉措,還有有可能改變國運的。

不過想要将改革順利的推行下去,必須堅定信念,使出鐵腕手段,并且不怕任何的阻攔,同僚還要軟硬兼施,靈活的斡旋與各方勢利當中,運籌帷幄,是以如果公子扶蘇光靠賢能治國來扭轉國運,這種可操心有些低。

如果是扶蘇繼位,秦朝會改變它二世而亡的結局嗎?

況且從公子扶蘇自殺這一點看,他還是有些太過死闆、仁慈,即便他的手中有蒙恬的幾十萬大軍做後盾,但是就是因為秦始皇把他保護的太好了,以至于在權利的厮殺面前,他選擇了妥協,而這也是失敗者的主要特征。

這樣看來,曆史不用假設,我們就能從曆史的場合中窺探出來答案,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