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混到最後,如果一個朋友也沒有,多半是沒有“人情味”了

作者:布衣粗食

曾經以為,朋友多了路好走。

經曆了太多的事情,然後發現,身邊的人越多,越難以有朋友。

你敷衍我,我忽悠你,一段感情就過去了。

不知道哪個名人,說了這樣一句話:“想與所有人交友的人,不是任何人的朋友。”

果然如此,把太多的人請到生命裡,那往往是别有用途,不是朋友交際。

如果你混到最後,一個朋友都沒有,那多半是沒有人情味了,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一個人混到最後,如果一個朋友也沒有,多半是沒有“人情味”了

01

單向奔赴的友情,遲早要弄丢。

脫口秀演員童漠男說過這樣一段話:“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讨好型人格,但沒有一個人感覺自己真的被讨好了。”

人與人交往,需要禮尚往來,不管是言語,還是吃喝、送禮、幫忙。這是理想的狀态。

可惜的是,你認為的互動,往往是一場單向奔赴。等你醒悟過來,就不再去讨好誰了。不如讨好自己。

第一種情況:你總是讨好别人,别人覺得理所當然。

唐朝的韓愈,看過李紳寫的文章,很是欣賞。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通俗易懂的詩句,讓無數的人共鳴。

當韓愈得知李紳第二次參加科考時,主動聯系副主考官陸傪,多番舉薦。

很快,李紳就中了進士,入朝為官。

令人詫異的是,李紳并不感激韓愈,并且在朝堂上,彈劾 韓愈不懂工作規矩。

類似的情況,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好心幫人,但是卻被訛上了;或者人家一次次索求,認為你那麼有錢,有地位,就應該幫一把。

幫忙,在對方眼裡,就是你的責任。

你忽然想到一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當你慢慢收起你的善意的時候,你的人情味就淡化了。畢竟,讨好别人,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必了。

第二種情況:别人對你的好,并不是你想要的。

有人說:“富貴招朋友,困苦識知己。”

走進社交場,我們是希望遇到朋友的,若是有一個人,可以拉自己一把,就很好了。

真有人拉你走,卻發現對方給的,不是你想要的。或者對方拉你一把的動機,不夠純粹。

多年前,我剛剛走出校門,有親戚辦了木材加工廠,讓我幫忙。至于工錢多少,親戚沒有說。

我想,親戚關系在,總不會虧待我吧。

一個月之後,身邊的人拿到一千多的工錢,我隻有幾百。可是我們幹活,分明是一樣多的。

俗話說:“打工不打親戚工,耕田不耕丈人田。”經曆過一次,就懂了。

當感情和利益牽扯到一起的時候,你會發現,不管親戚還是朋友,都不怎麼好交往。不如和陌生人在一起,直接談利益。

我們也會認為:“買賣不成仁義在。”但是很多買賣,不成功,仁義也不見了,甚至反目成仇。

一個人混到最後,如果一個朋友也沒有,多半是沒有“人情味”了

02

沒有朋友的時候,學會為别人撐傘,别問結局。

任何一種感情,要變得溫暖,要持續很久,就要雙向 奔赴。

在《三聯生活周刊》網絡平台 上看到一個例子。

一位姑娘在外地打工,租住的房子很便宜。

夜裡,她牙痛,就用手機點了一份藥。

送藥的外賣小哥,急匆匆趕到她所在的區域,繞了好幾圈,也沒有找到房子的樓梯間。

她主動聯系小哥,說:“你就在門口的小超市等,我下樓來找你。”

兩人見面,外賣小哥一個勁地說:“抱歉,我找了好久,還逾時了。”

姑娘說:“沒事的,這裡是城中村,确實不好找。”

彼此相視一笑,心裡暖暖的。

一個從藥店送藥過來,一個下樓去接。是以一小段感情,就留住了,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匆匆走過半生,就會發現,朋友不是永恒的,而是某一個時間段遇到的彼此真誠相待的人。

混到後來,沒有朋友,不是自己不夠好,而是自然聚散。

因而,聰明的人不會苛求朋友多少,更不會苛求朋友一路跟随,習慣了“但行好事,不問前程”。

北宋的蘇轼,因為烏台詩案 被貶。很多老熟人,都跟他劃清界限,怕被連累。

當蘇轼去黃州的時候,一個叫陳季常的朋友,為蘇轼接風洗塵。

他們還常常喝酒,感慨人生。以至于陳季常的妻子,都心懷恨意了,留下了“河東獅吼”的典故。

蘇轼在《方山子傳》裡,記錄了朋友見面的場景:“仰而笑,呼餘宿其家。”

蘇轼離開黃州,再次被啟用,陳季常卻不讨好處,繼續過隐居生活。

是的,有一種深情,那就是——你過得不幸福,我陪你,我幫你;你過得幸福,我不打擾。

如果你習慣了幫人撐傘,等天晴的時候,又習慣了收起傘,各自走路,說明你是一個深情的人,隻是不會說出來。

轉身不是無情物,恰是無情最有情。把真情藏在心底,用平靜的态度待人,那麼你一路上沒有朋友,或者弄丢了朋友,生活仍舊很美好。

一個人混到最後,如果一個朋友也沒有,多半是沒有“人情味”了

03

人活一生,可以沒有朋友,很長時間獨來獨往,但是不能沒有善意。

離開的人,恕不遠送,不給自己添悲傷;靠近的人,不管刮風下雨,都去接一程。

作家村上春樹說過:“如果你一個朋友都沒有,那麼恭喜你,證明你已經成熟了。”

确實如此,當我們經曆了聚散,卻不怨恨離開的人,也不責怪唯利是圖的人,往後的日子,會一直心靜如水。

有一天,你放下了人情,不再委屈自己。

有一天,你深藏了人情,不再喜形于色。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