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強北造不出蘋果Vision Pro

華強北造不出蘋果Vision Pro

單靠中國大陸産業鍊還組裝不了一款接近蘋果頭顯的産品。

華強北造不出蘋果Vision Pro

文 / 巴九靈

2024年開年,科技界最爆炸的新聞無疑是蘋果頭顯(Apple Vision Pro)的上市。

這款産品于2023年6月釋出,并在半年後終于于美東時間2024年1月19日開啟美國預售,起售價3499美元(約25000元,包括256GB、512GB、1TB三個存儲版本),截至目前,已出售20萬台。

在美國矽谷的一位受訪者是近距離感受美國市場熱度的親曆者。當他在比預售時間晚七八個小時再去預定時,已經有些窘:

“預定是通過蘋果商店的,需要進行面部掃描等操作,明顯感受卡頓;郵寄訂單的發貨時間排到了2月底;去附近蘋果店自提的時間也已經排到2月11日。”

比預訂更火熱的,是代購市場。

“89999元,256GB,一口價。”

不久前,一個辨別“14年好店”的淘寶店對小巴報出了以上的代購價格,比官方起售價貴約:64999元。

這是最敢報價的賣家之一。

小巴另問了兩位在小紅書裡有意向轉賣的網友,他們一個報價36000元(256GB,比官方價貴11000元),另一個報價6000美元(1TB版,比官方價貴約15000元)。

在他們給出這樣的價格前,甚至都還沒有真正使用過它。

2月2日,也就是今天,這款被蘋果寄予厚望的産品将正式開售,發燒友和普通大衆終于有機會一睹其風采,與此同時,另一種聲音也在加急給深圳華強北喊話。

2016年,蘋果千元藍牙耳機Airpods釋出後不久,華強北就卷出了僅需50-200元的山寨款;

2017年,一位矽谷工程師僅用2000多元人民币就在華強北買齊了組裝iPhone6s全部的零部件,并組裝成一台嶄新的手機。

如此說來,2024年,整出一台山寨蘋果Vision Pro怕也是不在話下,但事實并非如此。

複刻難度一:爆賣超20萬台,但使用者還很少

華強北啃不到這波紅利的第一個原因,是正品尚未全面進入流通。

山寨的特性是“體驗差不多但價格更優惠”,山寨的制作流程是通過對原産品的深挖進而尋求“平替”的可能性。

但直到1月30日也就是三天前,蘋果Vision Pro相關的評測才陸續随着保密協定的“解禁”被釋放出來,且多集中于國外。

華強北造不出蘋果Vision Pro

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與蘋果Vision Pro

綜合各方了解到的情況,大緻可以把蘋果頭顯的購買者分為三類人,華強北或者是其中一員,或者也需要其他人提供更多資訊。

◎ 首先是果粉類。這一類人的普遍特點是,更多是出于對蘋果的喜愛,而非産品的優點。

用一位網友對自己的形容來描述,叫“狂熱愛好者”。他告訴小巴“因為黃牛價格太高,且傳遞時間不确定”,計劃直飛去紐約購買。

另一個網友李茂是在加拿大溫哥華的一個工程師,他對小巴說:“我爹作為骨灰果粉,第一批iPhone使用者,強烈想要一台,1月末二月初全家就隻有我在北美”,是以購買了兩台。

用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的話來總結:“蘋果擁有12億以上的活躍使用者的龐大使用者基礎。是以,隻要約0.007%的使用者願意開放在預購後購買,就可讓Vision Pro開放預購後售罄。”

◎ 第二類是新科技愛好者。這一類人一般對于科技新品寄托了較多的個人期待。

比如一位同樣購買了兩台蘋果頭顯的網友對小巴表示“科技領域裡面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産品”,雖然還沒到貨,但他想象了未來的重要的使用場景:

“我想用這個頭顯記錄我的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等老一輩的人,如果以後哪一天他們離開了,能有一個更好的方式來悼念和看原先的合照”。

這兩類人大機率不是華強北的目标使用者,但他們的意見最為寶貴。蘋果頭顯能否進一步走入尋常百姓家,取決于他們的使用感受和意見建議。

◎ 最後是B端的行業相關從業者。這一類人出于工作的需求或者了解科技行業新趨勢的需要,不得不買。

“問題不是需求,而是供應,全球好幾十萬家XR企業、手機企業、電腦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科技媒體、自媒體,每家訂兩台,幾十萬台旋即就賣光光了吧。”一位資深蘋果分析師對小巴形容。

華強北造不出蘋果Vision Pro

圍觀蘋果Vision Pro的人們

B端的需求難以忽略,他們的發展很大程度需要借力蘋果新品的勢能。比如,“如果蘋果賣得好,估計會繼續擴産,那些元件的成本才能打下來,其他企業才能借此機會買點較好的元件,改善一下體驗。”他進一步說道。

他們與華強北的訴求高度重合,但如今大家也都在試用過程中。

複刻難點之二:“它可以盡情地堆料”

第二個難點,在于技術門檻。

據媒體報道,Vision Pro是蘋果用8年時間,數十億美元投入,2000設計師、工程師和幾萬名供應鍊研發生産人員的産物。

“如果你回憶iPhoneX、Airpod Pro這樣的産品,你會發現它确實在技術上隻有微創新的情況下,通過某一些綜合的優化,通過在某一個角度不惜工本,對使用者需求的洞察,實作了非常可以接受的體驗。”上述的果粉李茂說道。

這樣程度的創新,與競争對手形成了天壤之别。以至于如李茂所言:“蘋果幹這個事情是可以不惜工本的,它不需要像Quest或者PICO考慮使用者的承受能力把價格限制在人民币兩三千塊,它可以盡情地堆料”。

測評解禁後,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發表了萬字長評測,驚喜之情溢于言表——“堪稱奇迹的顯示技術、視訊穿透效果當今最佳”。

去年6月美國廣播公司(ABC)主持人采訪庫克時的首個公開體驗視訊時也提及“隻需用手、眼、語音進行操作,不需要遙控器等工具”“沉浸式娛樂感強烈逼真”等。

華強北造不出蘋果Vision Pro

蘋果Vision Pro首個公開體驗視訊截圖 圖源:三言Pro

但問題也同樣突出。

最突出的是重,這也是VR類産品的通病。有人形容重約600—650克不等的Vision Pro戴久了就像一個貼在臉上的iPad pro,對脖子和鼻子是一種考驗,也有使用者提到臉部的壓迫感。

其次,是在眼球追蹤方面,需要使用者适應這樣的互動,且用久了會累。

對華強北來說,蘋果都尚未能解決的體驗問題,山寨版怕是更不敢恭維。

“華強北的産品最多也就是造個外觀相似、但體驗劣化的産品,山塞iPhone也用不了蘋果生态吧,更遑論Vision Pro的造價極高,他們最多不就是做個像Vision Pro的VR Box吧,沒有12個攝像頭,怎樣做手勢識别和眼球追蹤?”一位蘋果資深分析師這樣告訴小巴。

或許正因如此,據證券時報記者實地探訪時發現,目前華強北對Vision Pro反應冷淡,甚至很難找到一家專門銷售MR産品的檔口。

但随着時間的流逝,還是有躍躍欲試者。

不久前,有媒體報道,近期一款山寨款Vision Pro已經問世。它名為“Apple Core”,主打的是外觀造型像蘋果頭顯,價格1600元。據說“主走外貿,一天發幾百台”。

小巴聯系到一位賣家,其産品名為“Apple Core AX162”(與上述山寨産品為同一系列),他把産品PPT、視訊,以及該産品疑似參加年初CES的視訊等資料發給了小巴,視訊中的産品名為“EmdoorVR”。

它來自中國深圳一家名為“億境”的公司,其産品外觀形象也極似Vision Pro。而他是從“億境”這家公司拿的貨,賣價是1899元。“我是出了好幾台了。”他說。

華強北造不出蘋果Vision Pro

Apple Core AX162

複刻難點三:供應鍊與小衆産品

然而,綜合來看,依然隻有極少數企業在蹭這一波蘋果頭顯的熱度,除外觀、部分功能相似外,它們的産品的用料(塑膠外殼VS鋁合金)、系統(安卓系統VS蘋果系統)、體驗(攝像頭數量、晶片性能、顯示屏分辨率……)等要素均與蘋果頭顯差之千裡。

“華強北早就在做類似的事情了,但是為什麼一直到現在沒有做出來像樣的産品?你看到過哪一個基于華強北走出來的産品嗎?”另一位業内人士說道。

很大程度上,山寨科技産品是各個細分科技品類(比如智能手機、電子手表、無線耳機)發展草莽期的産物,主要目标是渾水摸魚,一旦産業愈發成熟、涉及較尖端的技術和成本投入較貴的領域,很容易就成了無源之水。

此外,小巴也曾在2023年Vision Pro釋出時,盤點過它的供應鍊情況《蘋果最新的MR眼鏡,有60%的中國血統》。

文中就提到:“除了核心晶片來自蘋果自身設計、台積電代工以外,ROM和RAM存儲晶片都來自三星,核心那一套1.3英寸矽基OLED來自索尼……中國供應鍊在蘋果Vision Pro上提供了大約60%的部件,并完成了最終的組裝,但中間所獲得的收入跟核心晶片與顯示裝置提供商幾乎相當。”

華強北造不出蘋果Vision Pro

這意味着,盡管占比較高,但中國供應鍊并不在蘋果頭顯的核心供應鍊範圍内,核心供應商為韓企、日企、中國台企,涉及晶片、屏顯、光學等部分,單靠中國大陸産業鍊組裝不了一款接近蘋果頭顯的産品。

依托于此的華強北怕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還有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在于蘋果頭顯長期時間内可能是小衆産品,無法形成規模效應,以至于很難進一步壓低成本。

此外,“就我來看絕大多數的使用者沒有真實需求,大部分都是為了轉售……而且說實話,很多人是第一次接觸頭顯,這個東西退貨率絕對高到令人發指。”李茂坦誠說道。

據IDC資料,2023年AR(增強現實)/VR(虛拟現實)/MR(混合現實)頭顯出貨量預計同比回落8.3%,總量約為810萬台,其中VR産品占大頭。即便今年蘋果頭顯年出貨量能實作60萬部,這個行業仍然相當小衆。

FutureLabs未來實驗室首席專家胡延平認為,從視覺上以及人對世界的體驗感來說,長期使用虛拟現實的産品本質上與人的本能是相抵觸的,注定不會成為大衆産品——一個人明明雙眼睜開能看見真實世界,為什麼要帶一個東西把這個世界蒙上,感受它模拟的世界呢?

是以,他更看好未來AR(主要是AR眼鏡)的突破,它可能更助于人增強對現實感覺的能力,産生大衆号召力。

本篇作者 |林波| 責任編輯 |何夢飛

主編 |何夢飛| 圖源 |VCG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