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九)

作者:心國文化

荷花張宅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九)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九)

浜鎮老街地圖上有個“荷花張宅”的圖示。一看荷花兩字,就會眼發亮,心向往。便問:“荷花張宅”今何在?

我遺憾地告訴你,它已消失。慶幸的是,浜鎮籍的曹鐘菊女士,根據老人傳說中的“荷花張宅”,在創作長篇小說《荷花梁》時,作為原型,把它寫進了小說。小說畢竟是小說,現實中的“荷花張宅”與小說中的梁宅是有差别的,寄希望有人深入發掘浜鎮史料,揭開塵封的面紗,讓“荷花張宅”的真實情況浮出水面!

一、《荷花梁》長篇小說于2019年2月19日在“心語”首次發表

心國文化,發表小說連載首篇時編寫的按語:“長篇小說《荷花梁》是曹鐘菊老師又一篇力作,故事以寶島崇明的古鎮浜鎮為背景展開創作!故事引人入勝,值得一讀。承蒙曹老師擡愛在《心語》公衆号上首推......”。(下為“心語”發表第一篇時的截圖)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九)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九)

二、曹鐘菊女士筆下的相似《荷花張宅》的述說

曹女士的《荷花梁》小說中,把浜鎮以北的一個地方稱作“灣港鎮”,那裡有家梁宅,宅溝裡種植了荷花,到了夏天開滿荷花,人們稱作“荷花梁”。

以飨讀者了解浜鎮的“荷花張宅”,現将該小說中相似浜鎮“荷花張宅”的描寫收錄如下:

她非常奇怪地問母親,常常在夢裡有一個被荷花圍着的大宅子。母親告訴她,這是她出生地的老家。梁家宅的四周都圍着宅溝,宅溝裡養了好多好多的菱角和荷花,到了夏天,老宅的四周開滿了荷花。是以港灣鎮的人都把梁家宅稱為荷花梁。秋天,她和爺爺坐個大木桶,穿梭在菱角蔓藤和覆寫着青翠欲滴的荷葉的宅溝裡,用一根頂端安了鐵鈎子的小竹竿,把菱角蔓藤鈎到身邊,伸出小手摘那些躲在綠葉下穿着一身深綠色外衣,也有穿淡紅色外衣,兩頭翹起兩個尖尖的小角的兩角菱,也有長着四個角的四角菱。小孩子天性好動,有時候順手摘朵粉嫩的荷花,有時候還能抓到幾條鲫魚、幾隻溝蝦。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九)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九)

(圖檔來自網絡)

梁冉華回到老家,既感到新鮮又覺得似曾相識。她欣喜地參觀着爺爺的房間和梁家的老宅子。爺爺住在最裡一進。朝東屋靠南邊的一間是書房,書桌上放着爺爺的照片。藏青色長袍外套着壽字花紋的黑馬掛,笑眯眯的爺爺,右手裡拿着一卷書稿。黑白照片照相館加工過,臉色有幾分紅暈,天庭飽滿,平頂頭發,國字臉上一對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注視着前方。南牆放着幾個大書櫃,有豎着放的平裝書,也有橫着放的線裝書和精裝書。一個大瓷瓶裡豎着好幾個畫卷。梁冉華禁不住用手去撫摸這些厚厚的大書。奶奶說:“不能随便動爺爺的書,要經過爺爺同意了才能拿一本。看完了放回原處。”她吐了一下舌頭,立刻縮回了手,沖奶奶莞爾一笑,跨出書房。

梁冉華努力地尋找夢中的景物。剛剛跨過大雪紛飛的冬季,粉嫩的荷花是尋不見的,啊!翠綠的荷葉也隻是寥寥幾根枯黃的杆杆,在宅溝裡東一堆,西一簇,橫七豎八地耷拉着,在寒風中晃動。年老的栀子花樹還在,墨綠墨綠的葉子,在初春料峭的寒風中依然精神抖擻。天井裡那棵高大的桂花樹枝繁葉茂,高出屋檐一大截。天井外牆根花壇裡的天竹枝,擠擠挨挨簇擁在一起。院子裡的臘梅花散發着淡淡的清香。

她越過高高的門檻來到中廳。中廳和前廳的地面都鋪着30公分見方的方磚,方磚架空在20工分高的小青磚上,梁冉華的高跟鞋踩在上面,發出咚咚的空鼓聲。八根赤紅油漆的柱子分立兩邊,支撐着兩邊的橫梁。橫梁上刻着各色魚蟲花鳥,五彩油漆把他們描繪得活龍活現。她穿過寬敞的廳堂,慢慢地從裡宅來到中間這一進。地面也和裡面這進一樣,用小青磚鋪成人字花紋。中間有一條通向前廳的、鋪着鵝卵石的通道,郁郁蔥蔥的麥門冬擁擠在通道兩側,幾個造型各異的花壇,分布在通道的兩邊,稀稀疏疏地長着一些綠色的灌木。還裹着精緻草簾子的魚缸裡,幾條紅色、金色、白色的金魚。今天太陽好,它們優哉遊哉地遊來遊去,一會兒,幾條魚集中在一起,我的尾巴排着你的尾巴嬉戲追逐,一會兒用嘴巴嗅嗅魚缸的壁。梁冉華生怕驚擾了它們,輕手輕腳慢慢朝魚缸繞過去。不料她的身影倒進魚缸,一群金魚,拍着水花沉到魚缸底下。梁冉華歉意地等了好一會兒,魚兒才小心翼翼地慢慢地浮上來,一隻麻雀從院子裡飛過,膽小的魚兒立馬又潛了下去……

“小華,你還記得三奶奶嗎?”梁冉華走着看着,不知不覺走到了三奶奶的家門口。三奶奶笑嘻嘻地說:“進來吧!到三奶奶屋裡來坐坐。”

“記得。”梁冉華依稀還記得,那時候三爺爺從外面帶回來的一個皮膚白皙粉嫩,穿着時髦的小媳婦。面前的三奶奶面色黝黑,布滿皺紋,頭發有點枯黃。一條深藍色粗布褲子,上身厚厚的棉襖外面罩着一件線呢格子的罩衫。要是在路上相遇,絕對不敢相認的。

三奶奶搬過一條長木凳,放在一張四方型的木台子旁,說:“在三奶奶這裡坐一會吧,跟三奶奶說說你們在美國的生活。”

“嗯,謝謝三奶奶!”梁冉華記得,三奶奶是同輩中少有的能斷文識字的婦女。她望着三奶奶手背上橫豎交叉的裂痕問:“三爺爺好嗎?”

“他走了。”

“啊?”梁冉華分明沒有聽懂三奶奶的話。

“去世了。”

“三爺爺有五十嗎?”

“活着的話整五十。他走了快十年,送我回老家是為了保護我。”三奶奶說着從米缸裡拿了隻升簍,到裡間屋裡端出一升簍的炒花生和蠶豆,又說:“小華出去時,隻比台子高一點,現在出落成大姑娘了。”

“……”梁冉華低頭笑了笑。

“小華,在外面可好?”

“我在讀大學。”梁冉華接着又說:“三奶奶,我經常夢見大片的荷花,還有灣港裡的船。”

“小華,這是我們梁家的荷花。”

梁冉華滴溜溜轉着眼珠,盯着三奶奶家一塵不染的舊家具,笑着說:“三奶奶家裡真幹淨。”

“都是些老古董,破舊不堪的。”

“三奶奶,看着這些有年代的家具,就像遇見了多年沒見的老朋友。”梁冉華用手拍了一下抽屜上的銅拉手,一根彎成半圓形的銅梗子兩端小彎鈎,準好套在兩個銅鼻子裡,拉手下面墊着一塊半圓形的銅皮。拍一下,發出悅耳的銅器撞擊聲。她擡頭又看了一下三奶奶的箱子,上面一隻大木箱,大木箱的正面有一塊箱蓋和箱體合起來,正好是個比碗口還大的圓形銅皮,一把銅鎖挂在銅皮的中間。下面的箱子有兩扇小門,小門的邊框上釘着兩寸寬,四寸長的銅皮,銅皮上也橫着一把銅鎖。木箱子的旁邊是一架又高又大的三腰花大廚,油漆已退色,榆樹木紋卻顯示出她不菲的身價。雕刻在門的腰線上的古人和花草,栩栩如生,油漆退了,古人身上的描金還在。

中飯過後,賓客各自結成對子,排開桌子打牌、搓麻将。有人喝了點酒找地方小睡一會兒,更多的人端幾把椅子坐在有太陽的地方聊聊天。小孩子們擺弄着撿到的小鞭,比比誰搶到的炮仗頭多。梁冉華和父母、伯伯、二媽、三媽清點禮品,有送一段綢緞的,有送一盒糕點的,也有送被面,紅包的。根據禮品上的名字,梁冉華一一登記在冊,再由伯母抱進裡宅。

晚飯後,跑堂的把中廳的台子搬走,把其它屋裡的椅子集中到中廳,喜歡聽戲的到中廳聽小唱班彈唱、說書。小唱班是二伯從鎮上的茶館店請來的。

小唱班都是挑好口彩的戲文唱,每唱完一曲,跑堂的用盤子把爺爺給的賞錢送到台前。

梁冉豪聽不懂這些咿咿呀呀的說唱,早已跟小朋友們爬到前廳外面的石獅子上玩去了,前廳外挂了一排紅燈籠,把石獅子照得亮堂堂的,一條紅綢緞在石獅子的脖子下打了個大蝴蝶結,紅彩挂在“荷花梁”金色大字的下面。孩子們騎在石獅子的背上,把小手伸進蝴蝶結,掏出藏在蝴蝶結裡的喜糖、喜糕。

廚房裡把收進來的碗筷處理好,出來把等在大門外的叫花子,從西邊角門領到廚房裡。在廚房裡擺了一小桌,讓他們有魚有肉的飽飽地吃一頓。再每人給幾壽桃後把他們從西邊的角門送走,這些人拱着手說着恭喜發财!

那些在石獅子旁玩的小孩,也學着他們拱着手說恭喜發财。這些人連忙回過身說:“小少爺發财!”

梁冉華惦記着爺爺書房裡的那些書,貓着腰輕輕地來到爺爺跟前,嘴巴貼着爺爺的耳朵嘀咕了幾聲。爺爺撩起馬褂,右手伸進袍子裡,拎出一串金黃色的銅鑰匙。梁冉華雙手接過鑰匙,興奮地轉身離去,越過中廳的門檻後,一溜小跑來到爺爺的書房。掏出早已從二伯母那裡要來的火柴,點亮了書桌上的美孚燈,又把茶幾上的蠟燭點上。

梁冉華一隻手舉着蠟燭,一隻手翻弄着爺爺的書,有金陵春夢,嶽飛傳,薛仁貴征東,紅樓夢,三國演義,楊家将出師表章,也有章太炎、魯迅、蔡元培、朱自清、梁啟超等等大師寫的書,還有爺爺寫的中學教育摘要……她拿了一本比較薄的臨海小傳,坐在爺爺的書桌前的大木椅子上,貪婪地看起來。

她看得時而哈哈大笑,時而淚水漣漣。一會兒被小傳裡烏女婿的憨态逗樂,一會兒為童養媳的遭遇落淚。她已經忘了書房外面的喧嚣,也忘了大洋彼岸的鋼琴,一直到賓客散盡,母親過來催她了,才姗姗離開爺爺的書房。因為說好了明天她要随爺爺去臨海中學看看,是以不能睡得太晚。

三、曹鐘菊女士邀請“心語”群群友到家相聚

“心語”微信群群友于2019年6月1日應曹鐘菊女士之邀,赴她家相聚。熱心鄉土文化的陸安心老師,早已在2011年8月,自從我在部落格上發表《崇明浜鎮憶舊》拙作後互相接觸,以後又在微信上建立聯系,但從未謀面。是以一見面後,我看看都不認識,就問:“誰是陸安心老師?”

大家笑着指指一位年輕人。另外,“心語作者群”内的老師們,雖在微信圈内有多多的聯系,但見面後也都不認識,随後一一對上号!平常網上常聯系,網下相見不相識!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九)

上圖在曹老師家的亭子内小憩,從右至左:黃漢亮、施玉龍、陸安心、施惠新、陸錦州、黃惠賢、曹仲菊、陸文彬。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九)

上圖:我與陸安心先生(左)首次相見,對他笑着說:“像您這樣熱心傳播鄉土文化,浜鎮也是百年才出一個啊!搞這種早已衰落的鄉野小鎮的鄉土文化,既無利可圖,也無名可得,還得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一個仍在艱辛創業的年輕人來說,真的全憑一顆赤誠的熱心!”

他說:“全憑自己的愛好,我就是愛好文化!”

他輕輕的一句話,我感覺這是一句沉甸甸的承諾。他以及他的編輯團隊施炳剛先生和沈雯逸女士所付出的寶貴精力,是所有心語群群友感覺的!最新資料顯示“心語”文化于2018年底建立後,至今已推送發表了1351篇原創文章(見下截圖),這個可喜的成績,都來自他們的艱辛的奉獻!他們的付出,必将載入崇明鄉土文化的史冊。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九)

這次相聚,也相邀我夫人參加。曹女士她艱辛創業,在啟東發展成啟東市三三有限責任公司,并任董事長,先後獲得南通市、江蘇省勞動模範以及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等榮譽稱号。她60歲 學上網,63歲開始寫小說,已出版《凄涼的晚霞》和《含淚的選擇》,《芙蓉》也已完成。《荷花梁》初稿,并在“心語”上發表。近年,她又在學習詩歌知識,不斷豐富自己,可說是一位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

我夫人第一次參加崇明老鄉聚會,感受崇明鄉音濃濃,鄉情深深。聚會後,她在微信朋友圈内發送了一組,以《濃濃故鄉情,歡聚一堂親!》為題的資訊。下圖:我們夫婦倆與曹女士合影。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九)

四、曹鐘菊女士發表的文章知多少

曹女士已出版了兩本長篇小說《凄美的晚霞》和《含淚的選擇》(見下圖),她是江山文學的簽約作者。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九)

下圖為曹女士發表了的中篇、短篇小說以及她的寫作計劃: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九)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九)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九)

(未完待續)

往期回顧: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八)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七)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六)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五<下>)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五<中>)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五<上>)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四)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浜鎮親曆的故事(三)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浜鎮親曆的故事(二)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浜鎮親曆的故事(一)

©版權聲明:本公衆号原創文章均為作者授權釋出,任何媒體及個人轉載請聯系本公衆号授權,并在轉載時标明出處及作者,謝謝合作。

心語編委會

主 編:陸安心

副主編:施炳剛

視 覺:沈雯逸

本文圖檔來自作者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

陸文彬|讀《浜鎮老街地圖》,講我親曆浜鎮的故事(九)

Copyright © 2014 - 2024 心國文化

分享

收藏

在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