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丘成桐:所謂自由發展,并不是做個“野孩子”

作者:南方周末

由一代教育家梅贻琦命名的、擁有92年曆史的靜齋,如今成為丘成桐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後的辦公室,這裡也是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辦公樓。

小樓古樸卻并不簡陋,每一間屋子包括會議室與休息室,都有一塊黑闆以供數學家們随時書寫演算。時常有各國面孔端着咖啡進進出出休息室,窗外松柏蒼翠,陽光清澈。

數學界最高獎“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已經回國工作近兩年了。2022年4月20日,他宣布從美國哈佛大學退休,全職回到中國,受聘成為清華大學講席教授。現年75歲的他,身體健朗,依舊保持着早晨遊泳一個多鐘頭的習慣,每次能遊1000米。

自1979年首次通路中國後,丘成桐就有了要幫助中國發展數學研究的決心。1996年,他在北京成立晨興數學中心,又先後在浙江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内高校成立了7個數學中心;組織發起了丘成桐中學科學獎、女子中學生數學競賽、大學生數學競賽、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努力發掘、培養數學人才。2023年,他牽頭舉辦首屆國際基礎科學大會,彙聚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等衆多世界頂尖學者,為中國搭建基礎科學領域合作的新平台。

丘成桐表示,曾經,中國大批派出留學生赴海外深造。現在,他在清華培養學生,希望他們長于斯、成于斯,為中國的發展出力。

2021年4月,清華大學設立了以培養數學領軍人才為唯一目标的求真書院,由丘成桐擔任院長,強調用科學的方法盡早找到并培養“數學領袖”——這是他在中國幾十年心血的結晶,是否會改變中國數學的現狀,成敗在此一舉。

2024年1月22日,丘成桐在清華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專訪。

中國學生沒有提問的習慣

南方周末:與美國學生相比,中國學生的數學水準如何?

丘成桐:這幾年,我們在求真書院培養出的優秀學生,不會比美國學生差。美國最頂尖的學生有做學問的興趣、态度和基礎,最重要的是創造力,中國這樣的學生慢慢也越來越多。總體看,中國有不少學生已經比美國中上水準的學生要好得多。

普特南數學競賽算得上全球大學生數學競賽裡最難的,成名的數學家都不一定能拿滿分。經過群組委會溝通,2022年,求真書院有27名學生參加模拟賽,由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教授閱卷。最終,我們有17個學生進入總排名前100,其中還有2人的成績可以進入前10。這個成績比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代表隊的表現都好。

求真的學生是否能夠開創前人還不曉得的學問,還要看今後的發展,但這是我們緻力追求的目标。

南方周末:中國的學生在創造力上與美國還有差距,原因是什麼?

丘成桐:目前的做法是以考試為主要目标,很少強調創造力。中國學生沒有提問的習慣,主要是習慣了做習題,對創造力不大講究,這是考試制度帶來的。考試本身不是主要問題,準備考試是最大的問題。初三和高三都要用一年時間準備考試,多的是機械式的訓練,是對中國孩子傷害最大的地方。

有才華的學生明明有想法,但機械式的訓練讓他失去了對學問的興趣。雖然這是一定要改革的事情,但是鑒于實際情況,又不太容易改。如果不通過考試選拔人才,人們會覺得有失公平。學校和家長希望孩子考得好,隻能機械式訓練,訓練的結果就是失去了創造能力。要徹底改變人們的看法,把創造力看得比考試重要得多。如果學生創造力很強,考得好不好不是太重要。

中國不大可能取消聯考,但如何将創造力比較強的學生選拔出來,也需要找到辦法。

南方周末:求真書院想把有創造能力的學生選拔出來。但也有人認為,創新型人才需要自由發展,如果過早地學習系統的專業知識,反而會影響創造力。你是怎麼看的?

丘成桐:所謂自由發展,并不是做個“野孩子”,那麼學問上是一定做不好的。世界上所有的知名學者一定是在某段時間裡,接受了優秀學者的熏陶,最終走向成功。數學曆史上許多成名的數學家都是在十三四歲時開始發力,跟随知名學者學習,比如歐拉。

其次,基本學問一定要教好,怎麼教好是另外一回事。這相當于爬珠穆朗瑪峰。如果沒有繩索和氧氣瓶這些基本工具,絕對爬不上去。要不要考試?要考試,但不是用刷題的訓練方法。如果沒有考試,連自己都不知道學到多少東西。

我做了六十多年學問,想要考察自己是不是讀懂的時候,還是要做習題。不做習題,不用考試,就知道知識掌握得多好,這是做不到的事。天才放任不管,就可以成功,這在曆史上也沒有出現過。幾千年的經驗,我們不能在這件事上糊塗。

南方周末:目前全國共有39所中學開設丘成桐少年班。少年班的開設是為了給求真書院選拔人才嗎?

丘成桐:少年班跟求真書院是不挂鈎的,我們希望挑選出一批優秀的國小畢業生,從初一開始訓練。到了一定時候,他們可以考求真書院,也可以選擇其他專業。現在全國有将近40個少年班,就算1個班平均有50個學生,也差不多有2000人。按照求真書院的招生規模,不可能同時訓練2000名學生,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式幫助少年班的訓練。

少年班的訓練與奧數完全沒有關系,我們要訓練他們懂得每一個科技人才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比如微積分、線性代數。我們也邀請一些大學教授講授學科的一些前沿知識,啟發他們的興趣。

一年2000名學生,相較中國學生的基數,是很少一部分。對我來講,其實是一個很重的責任,但我願意幫忙訓練這些最好的學生。等到6年後,第一批少年班的學生高中畢業時,就有了1萬多名學生。這對中國而言是很重要的人才儲備,希望這批學生能為改變中國未來科技水準發揮一些重要的作用。

南方周末: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是什麼樣的研究機構,與求真書院是什麼關系?

丘成桐:1949年以前,清華有全國最好的數學系,院系調整以後,數學系被分流到其他學校。1979年,清華成立了應用數學系,直到1999年才更名為數學科學系。2009年,清華大學邀請我創辦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2014年教育部同意依托清華大學成立“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我們做應用研究,也做基礎科學研究,長期邀請世界一流學者來這裡工作。求真書院的各個方面,無論是教學還是育人,主要是由數學科學中心老師負責。

丘成桐:所謂自由發展,并不是做個“野孩子”

丘成桐在清華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受訪者供圖)

不希望學生成為偏才

南方周末:“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以下簡稱“領軍計劃”)選拔對象是有志于終身從事科學研究的初三至高三學生,通過該計劃進入求真書院後,為什麼不可以中途轉專業?

丘成桐:學生經過筆試且考得不錯,口試階段問他們對數學有沒有興趣,都講很有興趣。學生出于興趣,選擇念數學,如果念不好,書院會盡量幫助他們。不允許中途轉專業,主要是因為求真書院招生不通過聯考。如果不加限制,很多學生會利用這種方式進入清華大學,再轉到金融、計算機等其他更熱門的專業。

求真書院3+2+3的學制也有靈活之處,優秀的學生也有可能提前取得學位。我們有學生大三就已經通過了博士資格考試,可以開始做研究了。

南方周末:進入求真書院後,是如何訓練這些學生的?

丘成桐:不光是數學,我們還非常重視實體學科的訓練。實體和數學是相通的,考試的時候不單是考數學,也要考實體。考不過的話,不能夠畢業。我們期待,在三年的學習以後,求真書院的學生對實體的領悟程度要跟實體系學生一樣。

在書院,我開設了一門數學史課程,同時邀請名師開設通識課程,知名學者和社會人士來做講座,從人文詩詞到天文科技,從溝通表達到藝術美學。比如,鄧亞萍講她成長的過程,讓同學們感受拼搏的精神。

南方周末:有些學生年齡比較小。外界有一種擔心,一些癡迷數學的人,和人溝通或者生活自理上存在困難。這種情況會發生在求真書院嗎?

丘成桐:我們從不鼓勵學生“癡迷”數學。所謂“數學家隻能是專才,甚至是偏才、怪才”,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學生要均衡發展,才能成為一個有能力的學者。求真書院強調通識教育,就是要培養大師級的通才,我不希望他們成為偏才,大師級學者多是通才。

書院一年組織學生遊學十多次,去過西安、安陽、曲阜等地,帶他們看看全國不同文化的地方。他們的校園生活也很豐富,有各類體育比賽、興趣小組。

南方周末:你說過能提出問題是很重要的一個能力。求真書院是如何培養學生這方面能力的?

丘成桐:中國學生能力很好的有不少,但是中國最好的學生,在提問題上還是要差一些。我們要培養求真書院的學生有更大的好奇心。

中國學生不大提問題的緣故,在于成長過程不一樣。中國學生的成長是靠考試,走上學術道路後,又面臨要去評優青、傑青等一大堆“帽子”的問題。在中國目前的科研評價體系下,能不能評上這些“帽子”,更多還是看發了多少文章。這導緻他們不敢冒險去做一些從來沒有發現過的學問,而是走人家走過的路,這樣更容易獲得認同。這一路下來,還是考試的觀念。

我希望學生們能走出一條人家沒走過的路,不一定是解難題,而是要對數學有貢獻。

南方周末:學生走出求真書院,走上科研崗位以後,還是要面臨評價體系。你能改變得過來嗎?

丘成桐:高水準大學裡沒有一個教授生活上真的有困難。他們的生活是穩定的,但對于傑青等“帽子”,都看得很重。這是因為,他們在學術道路上,如果要成功,就必須沿着一條既定的軌道,從傑青到院士,好像一輩子都是提前安排好的,這就很難在學術上走出一條新的路。

我花了很多時間教數學曆史,就是為了讓學生們了解曆史上重要的數學進展和成就,了解什麼是好的數學家。鼓勵他們參與學術活動,與在清華工作以及來訪的各國大師交流,拓寬視野,拓展心胸。要改變和教育學生,隻能潛移默化。

從大學到博士,都在中國培養

南方周末:求真書院或許可以改變一小塊土地,但如何帶來更大範圍的改變?

丘成桐:我沒有能力改變教育的大環境,我隻能先改變一小部分的人:訓練一批有潛力的學生,希望他們畢業後能再訓練下一批學生。如果不能挑選出這樣一批學生,就沒有辦法将最好的學生訓練出來。

我舉辦了不少活動,比如2023年夏天的國際基礎科學大會,很多中學生也參與進來。他們看到大師的學識和風範,更願意了解基礎科學,也會慢慢地改變志向,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追求科學之美。

南方周末:求真書院培養出來的人才,如果将來出國了,你怎麼看?

丘成桐:這正是“領軍計劃”學制設定成8年的原因。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來,中國學生很多流向海外,他們最好的研究也是在國外做出來的。我們今天就是要在中國本土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并産出重要的成果。

對于真正的人才,我們要關心他的出路。如今,很多家長和學生還是認為非去美國不可。我們已經引進了一批世界一流教授,比如考切爾·比爾卡爾教授、尼古拉·萊舍提金教授等等。留在中國名校要比很多美國大學還要好,期望以後能完全改變過來。

南方周末:2021年成立求真書院,至今隻有3年左右時間。未來取得什麼樣的成果,或者湧現出什麼樣的人才,可以說求真書院取得了成功?

丘成桐:我們把大學生已經培養得很好了,但大學的精華在于研究院。研究能力是高校間差異的最重要之處。我們正在全力準備帶領學生踏上科研道路,營造良好的研究氛圍,讓有學問的人帶領他們做研究,這是最困難的地方。

南方周末:你此前說過要花10年時間把中國建成一個數學強國,現在你還有信心嗎?

丘成桐:我們期望能夠做到,期望能夠得到國家的支援、家長的了解、學生們當然也要努力。如果是一個理想的情況,不用10年,8年就可以做得到。到目前為止,我們取得的進展比我期待的好一點。最關鍵的是未來5年。“領軍計劃”首批學生5年後博士畢業,看看他們能做成什麼樣子。

但假如是問過了多少年,能産出多少篇論文,這不是一個恰當的問題。什麼是基礎科學?基礎科學就是在無人地帶,找一條新的路出來。假如清楚的看得到結果,那就不叫做研究了。

求真書院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事業。可謂百川歸海,此前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求真書院,為給中國培養數學領軍人才。我們要把求真書院發展成為改變中國數學未來的基地。

從做學問、産生重要的成果,到支援應用學科的發展、支援中國科技進步和國家發展,這些都是連在一起的。第一流的學生需要第一流的老師;隻有第一流的老師才能培養第一流的學生。這些成果和人才,又回到工業企業等中去,推動應用領域的變革。我希望我們的學生懂得很多學科,不要局限在一個小的方面;希望求真的學生們留在中國,為中國的科技發展出力。

南方周末記者 杜寒三 南方周末實習生 陳陽 代紫庭

責編 錢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