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當過大軍區政委、司令員,78年免職審查,84年按大軍區副職離休

作者:故裡夢長安

在新中國的開國将軍裡,當過大軍區司令員的有相當一部分,當過大軍區政委的人數也不少。可既當過司令員又當過政委的,那就屈指可數了,而劉興元就是其中一個。

劉興元是政工出身的開國中将,在戰績方面并不算突出,戰争年代不顯山不露水,但建國後卻很得中央信任。

他是黃上将的親家,九一三後卻沒有受到絲毫影響。要知道一些四野出身的中層軍官都曾受到過隔離審查,但關系如此親密的劉興元跟沒事人一樣,很不尋常。

另外,他身上還有一個不尋常的地方,明明擔任了十餘年的大軍區正職,最終卻被以大軍區副職離休。這些獨特的待遇究竟是為何呢?

他當過大軍區政委、司令員,78年免職審查,84年按大軍區副職離休

劉興元1908年出生,是山東莒南人,曾念過私塾、國小,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不過在17歲那年,家中遭逢大變,他隻好辍學跟着同鄉去往青島闖蕩。

那段時間裡,劉興元為了生存去過紡織廠當養成工,也到過雜貨鋪做學徒。奈何時局動蕩,有的工作幹着幹着就沒了,劉興元曾一度淪落至乞讨度日。

1928年,為了能有口飯吃,劉興元報名加入馮玉祥的學兵團,至少這樣不會被餓死。中原大戰後,馮玉祥兵敗下野,部隊多數被蔣介石收編。

老蔣對這些“雜牌”根本不信任,全部調入江西進攻蘇區,讓“雜牌”跟紅軍互相消耗。

他當過大軍區政委、司令員,78年免職審查,84年按大軍區副職離休

1931年5月,劉興元在第二次“圍剿”中央蘇區時被俘,最初他以為自己難逃一死。沒想到紅軍的俘虜政策非常好,沒有虐待、給吃給喝,還講一些革命道理。

劉興元自身也是窮人階層的,他參軍時沒那麼多遠大的理想,就為了能吃上飽飯。

眼下共産黨部隊告訴他,窮人不是權貴手中的棋子,加入革命後,不僅能吃飽,還可以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劉興元大受觸動,最終決定成為革命武裝的一份子、解救廣大窮苦人民。

之後他曆任紅軍醫院政治部巡視員、總務處處長、組織科科長等職,第三、四、五次反“圍剿”和長征都有他都表現很好,思想無比堅定。

他當過大軍區政委、司令員,78年免職審查,84年按大軍區副職離休

抗日戰争中,劉興元開始到最前線率軍作戰,1939年開辟魯南根據地,他就居功甚偉,後多次與鹽城一帶的新四軍聯合作戰,打得日、僞軍忌憚生懼。

憑借着立下的功勞,劉興元職務不斷上升,曆任濱海軍區政治部主任、山東軍區第2師政委等職,還多次得到山東一把手羅榮桓的點名表揚。

待日本投降,劉興元奉命與2師師長羅華生率部挺進東北,1946年5月,2師順利進駐蛟河一帶,不過劉興元突然收到一個不好的消息——國軍已進占蛟河以北的新站、拉法。

這兩處屬于戰略重地,能控制封鎖周圍的交通線,若不趕緊奪回,将來會産生很大麻煩。

他當過大軍區政委、司令員,78年免職審查,84年按大軍區副職離休

劉興元、羅華生連忙趕往附近的1師駐地,與1師師長梁興初、1師政委梁必業商議對策,四人讨論一番後,決定立即采取行動。

軍事能力最強的梁興初被推舉為總指揮,兩個師在他的指令下向敵人發起反撲,三天後新站、拉法被拿回,敵守軍一個團被全殲。

此戰改善了我軍在東北的處境,事後林總也表示贊賞:劉興元雖是政工幹部,軍事上卻極有遠見。

在東北戰場,劉興元也是立功無數,三下江南消息他在身患哮喘的情況下,冒着嚴寒到一線部隊去鼓舞士氣,羅榮桓為之感歎:這是在用生命搞政工。

他當過大軍區政委、司令員,78年免職審查,84年按大軍區副職離休

遼沈戰役時,劉興元與萬毅率五縱去遼西阻擊廖耀湘兵團,為東野主力攻克錦州提供保障。後來部隊入關、南下,5縱改編為了42軍,劉興元這個政委的發揮一如既往地好。

1950年,42軍調往東北準備轉業農墾,中央信任劉興元,便讓他留在中南軍區任職。結果沒想到,北韓半島很快燃起了戰火,劉興元反倒錯過了抗美援朝。

1955年,中南軍區改為廣東軍區,黃永勝擔任司令員,劉興元則是副政委。黃、劉兩人脾氣都不算好,但偏偏彼此對味,這對親家相處就比較愉快。

1962年羅榮桓視察廣州軍區時還打趣過:少有人能和劉興元搭檔還受得了他的風格,你長進了嘛。

後來黃永勝被調到北京工作,開始陷入嚴峻的鬥争中,劉興元則身兼廣州軍區政委、廣東省省委第一書記、省革委會主任,盡力維護着一省的安穩,發展路線天差地别。

他當過大軍區政委、司令員,78年免職審查,84年按大軍區副職離休

1969年中央“疏散”了一批老幹部到地方,這些人大部分已遭到排擠或“靠邊站”,是以有一些省份對待這些老幹部态度很惡劣。

不過劉興元卻沒有落井下石,他稱這群老幹部是“主席和總理送來的客人”,生活上給予了很大照顧。

被疏散至廣州的朱老總對他的這些做法很感動,還将自己親手做的竹杖送給了劉興元。

雖然劉興元在很多方面做得到位,但他畢竟是四野出來的幹部,又與黃永勝關系特殊,很多人就認為他跟相關集團牽扯極深。

1971年毛主席南巡時,特意将廣州軍區司令員丁盛、政委劉興元叫到身邊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你們跟黃永勝關系那麼好,将來如果他出了事,你們怎麼辦?

丁、劉都是聰明人,立即表示堅決擁護中央,會與黃、林等人保持距離。

他當過大軍區政委、司令員,78年免職審查,84年按大軍區副職離休

不久後,大事真的發生,劉興元聽聞消息時驚出一身冷汗,主動寫檢讨上報給中央,主席知道他的情況,批示了“心平氣和”四個字,劉興元安然過關。

1972年,四川的一把手張國華中将病逝,蜀地一時群龍無首,缺少一個主心骨。

毛主席思慮再三,決定派劉興元前去負責,并且專門寫了一封信勉勵他好好工作、堅持走群衆路線。

劉興元入川後擔任了四川省委第一書記、四川省革委會主任、成都軍區政委、軍區黨委第一書記,比在廣東時還多了個職務,掌管着四川大權。

在任期間,劉興元多次下到基層去走訪調研,和農民、勞工面對面談話,解決大家的困難,盡力維護社會穩定。

他當過大軍區政委、司令員,78年免職審查,84年按大軍區副職離休

1974年他深感壓力太大,向中央請示休息一段時間,讓更年輕的同志來接替自己,不過毛主席沒有準許,在同年的一次會議上,主席還拉着他的手說:你是個好人呐!

1975年,劉興元再次請求能減少自己的工作,當時又恰逢全軍在進行大調動,中央最終就讓劉興元調為成都軍區司令員。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這次調動中,成都軍區司令員秦基偉調到北京軍區擔任政委,原北京軍區政委陳先瑞平調到成都。

劉、秦二人都因為此番連環動作,有了擔任大軍區司令員和政委的經曆。

他當過大軍區政委、司令員,78年免職審查,84年按大軍區副職離休

或許有人會覺得,軍區司令員和政委不都是級别一樣的幹部嗎?怎麼算減輕工作?這就跟大運動時期的特殊政策有關了。

那時各地往往是軍區第一政委兼任第一書記、革委會主任,負責黨政軍大小事務,而司令員就專注于軍區,差別非常大。

劉興元調為司令員後,政治工作沒法再負責,自然就輕松了不少。

後來毛主席去世,劉興元的職務再次有了重大變化,調入北京擔任解放軍軍政大學政委。當清理曆史舊案時他還被隔離審查6年,重獲自由後就按大軍區副職待遇離休。

他當過大軍區政委、司令員,78年免職審查,84年按大軍區副職離休

他到底是因為什麼被審查,一直沒有資料解密,包括成都軍區做過搭檔的陳先瑞也隻是在回憶錄裡提到一句“上級告訴我,他犯過錯誤”,但具體是什麼,陳先瑞也不知。

1990年,劉興元病逝于北京,享年82歲。他的老戰友評價過:劉興元清正廉明,一心為公,不論是在部隊還是政府,始終将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未有一絲一毫的私心。

能得到如此贊譽,劉将軍想必也會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