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克誠進入東北時間早、貢獻大,為何落選四野兵團司令員?

作者:故裡夢長安

在解放戰争中,東北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戰區,毛主席在七大時就說過: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别重要的。

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丢了,隻要我們有了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後來的形勢發展也印證了這句話,人民軍隊拿下東北後,入關就如同摧枯拉朽。

而在我黨重點經營東北的這個過程中,黃克誠出了大力氣,他是首倡從速搶占東北的進階幹部,後來的東野主力二縱也是他帶着出關的。

可在幾次全軍大整編中,黃克誠都沒當上兵團司令員,這是為何呢?

黃克誠進入東北時間早、貢獻大,為何落選四野兵團司令員?

日本投降以後,國内群眾厭惡了戰争,各界都在呼籲兩黨和平談判,蔣介石也假意發出此類聲音。在這種背景下,有很多我軍将領放松了警惕。

中央當時也很猶豫,摸不清東北到底是什麼情況,是以對該什麼時候出兵、出多少兵一直沒下定決心。

越是複雜關鍵的時刻,黃克誠就越冷靜,抗戰初期他就說第一個建議恢複政委制度的人,這次他也率先倡議應立即出兵東北,速度越快越好,兵力越多越好。

中央看過他的分析報告後,立馬拍闆從各大解放區調集精兵強将出關。黃克誠的戰略眼光,為我軍争取了不少時間!

黃克誠進入東北時間早、貢獻大,為何落選四野兵團司令員?

當時他是新四軍第三師師長,也是出關部隊之一。

由于先遣部隊曾克林傳回的消息有誤,很多其他被抽調的隊伍為了節省時間,都隻攜帶了很少的武器、衣物,以為一到東北就能馬上獲得補充。

但東北的局勢變化很快,國民黨主力一過去,收編的僞軍立馬或散或叛,連蘇聯都不給支援了。

是以我軍多數出關部隊都吃了大虧,隻有黃克誠堅定自己的看法,第三師都是滿裝滿配進入東北,戰鬥力堪稱當時我軍在東北之最。

後來第三師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屬于絕對主力,林總幾乎是逢戰必用,一路下來擷取了赫赫戰功。

黃克誠進入東北時間早、貢獻大,為何落選四野兵團司令員?

無論是資曆還是貢獻,黃克誠要當上兵團司令員并非難事,但1948年11月全軍大整編時,東野有兩個兵團,司令員分别為蕭勁光、程子華,沒有黃克誠。

1949年1月再次整編時,四野有四個兵團,司令員分别為蕭勁光、程子華、劉亞樓、鄧華,還是沒有黃克誠,這是怎麼回事呢?

主要在于,黃克誠自己的高風亮節!如果他要是一直留在一線部隊中,要當兵團司令員十拿九穩。

但進入東北之初,他發現我黨在此并無多少群衆基礎,于是就決定親率人馬打造一個大後方,讓革命政權在此站穩陣腳。

黃克誠進入東北時間早、貢獻大,為何落選四野兵團司令員?

黃克誠将目光放在了西滿,他上司建立西滿根據地、出任西滿軍區司令員,算是到達二線工作,野戰部隊就交給原新四軍第三師副師長劉震統帥。

在後方,黃克誠為革命的發展壯大做出了很多貢獻,他先是抓地方,積極宣傳共産主義思想,成功在轄區内各個村莊都建立紅色政權,確定了我黨的号召動員能力。

完成了這基礎的一步後,黃克誠又努力確定前線部隊的物資供應,包括食品、彈藥和醫療裝置等。

大戰之前,他往往會親自去走訪每個倉庫,確定物資儲存量能支撐得住、及時調配。

為了一線指戰員能吃飽穿暖,黃克誠經常會跟部下一起規劃新運輸路線,将地形和敵情等因素考慮進去後,再統計出一條最安全、最高效的線路。

黃克誠進入東北時間早、貢獻大,為何落選四野兵團司令員?

黃克誠對改善傷員救治和療養體系方面也特别重視,他多次去前線野戰醫院視察工作,與醫生和護士深入交談,了解對方工作上的困難和具體的需求。

一旦遇到相關問題,他都會立即着手解決。每次他也會預估戰場形勢,如果敵人戰鬥力很強,他就多設定醫療點,并親自監督醫療物資的配置設定。

除此之外,他特别關心一線指戰員的精神、士氣狀态,經常會組織一系列康樂活動,給官兵們帶來精神上的慰藉。

有時也會舉辦訴苦大會,讓大家能回憶起自己曾受過的苦難、喚醒對反動勢力的憎惡,進而保持較強的戰鬥力。

黃克誠進入東北時間早、貢獻大,為何落選四野兵團司令員?

黃克誠雖然不在一線,但确确實實為一線做了很多,這種幕後工作很難引起普通人的注意,可誰又能說不重要呢?

組織對黃克誠所做之事也是相當認可的,1947年8月組織就任命他為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1948年東北野戰軍組建兵團時,他也是第二兵團政委。

作為一個負責後方工作的幹部,不當軍事主官做政治主官,是非常合适的安排,黃克誠也很願意這樣安排。

說起來他本來就是政工幹部出身,抗戰時期他所率的新四軍第三師主要任務是發展,戰事烈度相對來說不算高,他司令員、政委一肩挑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但在解放戰争,形勢要嚴峻得多,這時專人專項明顯對戰争更有利,黃克誠為了大局,絲毫不戀兵權,胸懷特别寬廣。

黃克誠進入東北時間早、貢獻大,為何落選四野兵團司令員?

在後方工作,也有後方工作的好處。黃克誠出色的行政能力,讓毛主席特别欣賞,是以在1948年11月他接到通知:

“請黃克誠盡快結束工作,率幹部随東北野戰軍南下,黃準備擔任天津軍管會主任兼天津市委書記。”

這時東野已經入關,天津解放隻是個早晚的問題,中央希望到時候用天津來做榜樣,促成傅作義北平起義。

由于我黨有大城市管理經驗的人不多,毛主席思來想去,最終決定讓黃克誠來負責。主政一方,權力不比在軍隊中小。

黃克誠進入東北時間早、貢獻大,為何落選四野兵團司令員?

1949年1月14日,對天津的總攻正式開始,戰鬥進行得非常順利,15日下午3時天津宣告解放,4時,黃克誠就帶着軍管幹部進入天津,全面接管這座城市。

因為早有準備,接收工作并沒有起波折,黃克誠很快就帶領一群幹部消除了天津的戰鬥痕迹,各領域有條不紊地恢複生産。

之後毛主席再次點名黃克誠去管理湖南,臨行前主席特意交代:你在天津搞得很好,這次回我們的家鄉,風土人情熟悉,你去我放心。

黃克誠沒有辜負期望,在主政湖南的三年裡,他為穩定秩序、恢複生産出力良多,配合中央完成了剿匪、土改、支援抗美援朝等一系列重大工作。

黃克誠進入東北時間早、貢獻大,為何落選四野兵團司令員?

1952年,中央機關急缺人手,黃克誠調到北京擔任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後來還曆任軍委秘書長、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等職。

雖然59年遭到了波折,有十多年的時間陷入沉寂,但1977年他又回到了中央,且是負責重要的紀委工作。

無論在哪裡,黃克誠的作風都跟在東北時一樣,隻要對國家和黨有利的事,他都願意去做!這樣的老革命,很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