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虹∣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師德師風:曆史次元·内涵要義·實踐進路

作者:南昌廣播電視台

作者簡介:

朱 虹(1957—),男,湖北洪湖人,南昌大學教授、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南昌師範學院江右文化與傳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在《社會主義研究》《旅遊學刊》《現代傳播》等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出版《江西風景獨好旅遊文化叢書》《江西旅遊戰略》《風流江西》《江西曆史文化通覽》《文化江西的巅峰》等著作10餘部。

文獻來源:《南昌師範學院學報》2023年第1期,

第24-28頁。

摘要:中華民族具有重視教育、重視師德師風建設的優良傳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聚焦師德師風的根本性、方向性、關鍵性問題,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把師德師風建設提升到新的境界。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有着鮮明的内涵要義,必須根據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基本要求、基本任務,緊跟時代、與時俱進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打造一支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适應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師德師風建設新格局,堅持教育自律與制度他律相結合、堅持顯性教育與隐性教育相結合、堅持師德師風失範問題的單一處置與統籌治理相結合,堅持實作校内規範與校外引導相結合,以昂揚的曆史主動精神推動師德師風建設。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師德師風;立德樹人

中國式現代化是黨的二十大報告的重大理論創新,也是其核心内容。而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是教育興盛、人才輩出的現代化,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教師的師德師風也就成為其中的一個重要内容。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重大決策,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各級各類教師是大陸教育戰線的重要成員,是實施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是培養時代新人的具體實施者,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程序中必然、也必将起到關鍵性的支撐作用。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狀況關系着教育的方向是否正确、關系着科技攻堅戰是否能夠打赢、關系着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否能夠落實。是以,用中國式現代化引領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對統一廣大教師的思想、意志和行動,引導廣大教師深刻領悟“兩個确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作出的科教興國戰略及其系列重大部署具有重大意義和現實需要。

一、中國具有重視師德師風建設的優良傳統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重視教育、重視師德的優良傳統。古代就有“天地君親師”的排序,最令人尊敬的人就是教師。“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孟的思想傳承幾千年,在南昌漢代海昏侯墓内出土的一面穿衣鏡上有目前已知最早的孔子畫像,在世界各國辦的學院就叫孔子學院。春秋時期,孔子就提出,教師“身教”重于“言教”,強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唐代的韓愈則提出教師的基本任務有三個,即“傳道、授業、解惑”,三者之中,尤以“傳道”為先。韓愈認為,作為教師,最根本的條件就是要有“道”,不論高貴或卑賤、年長或年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師”與“道”密切結合,不可分離。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情懷诠釋着師德的最高境界,認為教師要有“愛滿天下”的愛心和甘為人梯的精神,要謙遜豁達、協作合群,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國家上司人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毛澤東同志認為,師德修養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須展現為無産階級政治服務,與生産勞動相結合這一教育的根本目的。鄧小平同志強調,教師要加強自身思想政治修養,獻身教育事業,以對國家、對民族極端負責的精神,掌握教育規律,勇于實踐探索,具有創新意識,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江澤民同志指出,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産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才能真正為人師表。胡錦濤同志提出,廣大教師要為人師表,注重師德修養,以高尚的情操教書育人,注重素質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發揮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我們黨在上司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中,根據國内外發展形勢的變化和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在不同的時代、依據不同的時代特征,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方針,修訂了一系列政策檔案,逐漸完善師德師風建設。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已經初步建立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制度體系,在師德師風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為推動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師德師風建設多次作出重要訓示,聚焦師德師風的根本性、方向性、關鍵性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強調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标準是師德師風,先後對廣大教師提出“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新時代“大先生”、要“經師”和“人師”相統一等師德标準,科學闡明了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重大意義、時代内涵和建設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并作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的戰略部署。這一具體的、明确的、細化的任務要求,更加凸顯了師德師風建設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大力推進師德師風建設

師德師風是社會道德的風向标,對整個社會風氣具有重要的示範和引領作用。師德師風建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随着社會發展得以豐富和完善的。是以,各個時期的師德師風具有不同的内涵特點。在中國式現代化引領下,師德師風建設呈現出新的内涵要義。新時代教師應當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師德師風建設的内涵要義,将師德師風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德修身、以德立威,内鑄師魂、外塑師表。

(一) 政治過硬、信仰堅定是師德師風建設的鮮明導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上司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大陸的教育是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教育,這一政治屬性決定我們的教育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上司,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同時,這也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是中國共産黨的忠誠擁護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模範踐行者。

大力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必然要求進一步彰顯政治屬性、強化政治導向、發揮政治功能,強化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核心價值觀踐行,使廣大教師更好地擔負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時代責任。

(二)曆史自信、文化自信是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效保障

數千年來,中華民族在廣袤大地上生生不息、繁衍壯大,把火熱的生産生活實踐镌刻成曆史、積澱成文明,所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内涵豐富而深刻,具有曆久彌新、生生不息的性質品質,是永不枯竭、活力迸發的道德資源。傳統儒家思想中“熱愛學生,有教無類”“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循循善誘”“不恥下問,知過即改”等有關師德的論述,促使大陸在先秦時期即已形成教育史上第一個教師道德體系。古代“師道”要求教師既要德行堅定,又要術業有專攻;既要知其理,又要踐其行;還要日精日進,不斷擷取新知,并将此作為尊師重道的基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文化之脈,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前進道路上,在日益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新形勢下,必然要求堅定曆史自信、增強曆史主動,在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程序中撷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不斷豐富和發展師德師風建設的深刻内涵,為新時代大力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提供有益經驗和深刻啟迪。

(三)心懷大愛、無私奉獻是師德師風建設的本質要求

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是師德師風的靈魂。為人師表,師愛為魂,師德師風的核心就是對學生無私的愛。“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願受其教。”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崇高的師德,源于教師心中的大愛。嚴在當嚴處,愛于細微間。教師要用愛心、真心和耐心去關愛學生、教育學生,不僅要塑造學生健全人格,也要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差異;既要為學生的目前負責,也為學生的未來負責;既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又要關愛貧困家庭學生、心理障礙學生、相對後進學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和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中國式現代化歸根到底是人的現代化。實作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不僅是貫穿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主線和馬克思主義者的最高價值,也是人的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大力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必然要求密切師生關系、促進教學相長,也必然要求教師要率先垂範、示範引領,把大愛情懷、奉獻精神融入其中,傳承和弘揚優良師德師風。

(四)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是師德師風建設的價值追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實作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落實各項戰略任務目标,将中國式現代化推向新階段和新高度,人是決定性因素。教師承擔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使命,既要師德高尚,又要注重自身學識水準和業務能力的培養。一位教師假設自身沒有水準去高标準要求學生,本身就沒有說服力,容易被學生輕視。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新時代,教師隻有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把學習當作自己的工作乃至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潛心學、用心悟、真心教,才能适應時代要求,才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程序中起到關鍵性的支撐作用。

大力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必然要求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品德和道德修為的教育,以“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方式,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五)改革創新、止于至善是師德師風建設的根本落腳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教師既是德才兼備的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者,也是實施科技創新、科研攻關的生力軍,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個沒有創新精神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沒有創新意識的學校,是沒有希望的學校;一個沒有創新本領的教師,也是沒有希望的教師。

大力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必然要求教師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自覺擔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職責使命,增強創新意識、提升創新能力、提高創新本領,竭盡全力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積極開展教學觀念、内容、方法的創新實踐,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品質、着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的生動實踐中勤于創新、擔當作為、善作善成。

三、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師德師風建設新格局

中國式現代化是教育先行的現代化,中國式教師隊伍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列戰略安排,為打造高品質教師隊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建設确立了戰略架構與工作重點。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師德師風建設,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根本指針,建構師德師風建設新格局,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素質過硬的高品質教師隊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一)堅持教育自律與制度他律相結合

在培育和樹立高尚師德的實踐中,不外乎教育引導和制度限制兩類形式。思想教育是“正人心”的過程,制度建設是“立規範”的過程,二者分屬“自律”和“他律”的不同範疇。就師德師風建設而言,學校頂層設計與高水準的制度建設至關重要。康德說:“自由即自律,而且隻有自律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教師要把職業理念内化為自律,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師德,這也是師德的可貴之處。隻有人心思正,好的制度才能建立,建立起來的好制度才能得以實施,畢竟制度歸根結底是要人來執行的;沒有制度的限制和規範,單純的說教會顯得蒼白無力,“正人心”會是以更難,而已正之人心也易在外部環境的誘導下難以長久維持。

思想教育與制度建設兩者是師德師風建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一方面,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規範、引導教師,增進教師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了解和感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另一方面,要建構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多方參與的師德師風監督、評價長效機制,提出符合中國式現代化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的職業道德規範或行為準則,借助社會輿論、制度管理、獎懲引導的方式形成對教師行為的他律,提高師德師風水準,堅守師德師風底線。

(二)堅持顯性教育與隐性教育相結合

顯性教育注重通過旗幟鮮明、直接外顯的教育活動,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隐性教育則是通過間接内隐的教育活動,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教師的學習、工作、生活大多身處于特定的校園之中,有形的校園環境和無形的學風、教風、校風所構成的校園文化氛圍,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常常以“日用而不覺”“潤物細無聲”的形式對教師的成長産生強大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對教師的理想、信念、作風和情操産生直接的影響。這種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同樣是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效途徑,往往能夠達到“不言之教勝于教”的效果。

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師德師風建設,要積極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導向、凝聚、激勵和調适功能,引導廣大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發展目标的制定,為學校的發展獻計獻策,将個人的思想情感、前途命運與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需要緊密聯系在一起,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充分運用音頻、視訊、VR等技術手段豐富完善師德師風的表達形式,使教育内容更加契合新時代教師的思想行為特點,進而增強師德師風教育的時代性、思想性和感染力。

(三)堅持師德師風失範問題的單一處置與統籌治理相結合

一所學校辦得好不好,關鍵在教師能力素質強不強。師德師風問題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新話題。在師德師風失範問題的治理實踐過程中,總給人産生一種“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無奈,在研究解決某一類師德師風失範問題時,經常會産生新的衍生問題或其他問題,課堂言行失範、有償補課、性侵學生、代師指導、學術造假等問題時有發生。這些問題之是以發生,某種程度上是對師德師風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的認識還不到位,是對師德師風失範問題亟需治标與治本相結合的認識還不到位,導緻在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限,在處置師德師風失範問題時存在将其原因單一化、就事論事的局限,對引起這一問題背後的其他因素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在治理師德師風失範問題時,多為事後的單一處置,而缺乏事先的預防、規避和統籌規劃。

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師德師風建設,要更好的關注教師待遇,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與精神方面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讓教師能從心底珍惜、熱愛、投入這份事業,進而把師德師風建設與尊師重教、尊重人才有機結合起來,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上關心教師,依法保障教師權益,千方百計地為教師辦實事、辦好事,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困難和後顧之憂,在熱誠服務教師的過程中深入細緻地做好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凝心聚力、強基固本。

(四)堅持實作校内規範與校外引導相結合

師德師風是随着教育的産生和發展而逐漸形成和發展的,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依據的準則、規範及其應有的行為品質的總和。雖是教師的職業道德,但任何職業都是社會化的産物,任何職業道德都是一定社會關系的外在展現,師德師風亦不例外。是以,一定社會關系及其環境與氛圍對師德師風建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進行師德師風建設時,眼光不能局限于學校校園,單純依賴學校的教育和限制,還要跳出學校、走出校園,從社會層面去積極培育師德師風建設的良好環境,實作校内規範與校外引導的有機統一。

大力推進師德師風建設,要積極培育和踐行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凸顯尊師重教社會環境對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引導性功能,在教師心理上和精神上産生欣慰、自豪和獲得感,促使教師珍惜崗位、嚴于律己。大力加強教師典型的宣傳報道,塑造教師的高尚形象,讓教師這一職業成為讓人羨慕和尊敬的職業,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一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教育、尊重教師的良好氛圍,使教師這個職業成為最光榮、最崇高、最受人尊敬的職業。

注釋及參考文獻從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