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了兩個孩子,一個特貼心,一個總紮心……

作者:慢成長mcz

前陣子婆婆拉住我,說我家5歲多的老二小魚兒,又“口出驚人”了。

我說咋的了,她說早上我公公和小魚念叨前一晚上尿床了的事兒,隻見小魚很鎮定:

“爺爺,那是昨天的事了,昨天已經過去了,都到今天了,你為什麼還要提呢?”

然後今年哈爾濱大火,婆婆帶一個朋友去玩,順便回老家探探親友。

小魚就問,“奶奶,你什麼時候回來?”

還不知道啊。

小魚就認真地看了看奶奶,說,“春節是團圓的日子。”

我家老二有時确實有點“超能力”,超出他年齡的情商和能力,好像也沒特意教過,他就能用一種很絲滑的、讨人喜歡的方式,把每個人哄得服服帖帖的,就算想和他生氣,也不太容易生得起來。

生了兩個孩子,一個特貼心,一個總紮心……

有次搞笑了,我爸我媽來我家,據說因為個什麼事兒吵吵起來了。

3、4歲的小魚兒,居然皺起眉、懂得走上去拉架、分開來挨個勸,給外婆外公整不會了。不吵了。

相比之下,老大則是各種精準地踩在我知道或不知道的“雷點”上:

她的脾氣有時來的莫名其妙,經常給我一種“咋的你了你就生氣”的感覺;

她看起來不太懂得“察言觀色”這一套,通常都是有情緒了要大人來安撫她;

她想要什麼被拒絕了、或是被批評了,眼淚來的也是真快,還不能和她講太多的道理或是置氣。

你剛,她比你還剛,你說這事兒不對啊你還哭上了,她捂上耳朵,你軟下來,她慢慢也就沒氣了……

生了兩個孩子,一個特貼心,一個總紮心……

你說都是我生的兩個娃,風格咋這麼不一樣。

但其實随着越來越多的心理學的學習和覺察,我明白,這倆孩子,都是我的鏡子,照見的,也都是我:

小魚兒更像是小時候的我,也會不自覺地當一個擅長平衡各種關系的小大人兒,大人有沖突了就沖上前,仿佛扛着什麼“家庭和諧”的使命似的。

小葉子呢,則更像是我小時候沒能活出來、卻羨慕不已的相反面:

我是小的,你們是大的,不是我來照顧你們,是你們來照顧我。

面對大人的反應、沖突,她也不是不在乎,但應對政策是更“孩子式”的:

一個孩子能做些什麼呢?做不了啥。是以大人就搞好自己的事啊,我不摻和。

生了兩個孩子,一個特貼心,一個總紮心……

我清楚記得,7歲時候我去到一個同學家,看着同學爸媽在我們面前争吵起來,這個同學和我站在角落圍觀,我坐立不安,急死了,心想她怎麼還不上去勸勸?

但同學就是定在原地,還笑嘻嘻地看看我、看看正在吵架的父母,真的很輕松的樣子,好像對她而言,這件事從來和她無關——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哦,原來不是每個孩子在父母吵架時,都要沖上去讓他們不再吵、和好的呀?

我的三觀着實有點受到沖擊。

是以也不難預見,在我家這兩個孩子當中,誰會更容易成為我的“難題”和“挑戰”、誰總能給我治愈和能量。

但時間長了,我明白,看待事情并不總是一個角度,兩個孩子各自也有他們相反的部分,合起來,就是完整的我自己。

他們通過他們截然不同的模式,在喚醒我,去看見、抱抱那個曾經的、一心救火已經忘記了壓抑了害怕的小女孩,我的内在小孩。

一方面,我是一個懂得察言觀色的、很善良很看重和諧的孩子;

一方面,我也可以純粹去做個孩子,安全地發着我的脾氣,相信父母有能力去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我不必什麼都操心。

兩者都是我,都是完整的我的一部分。

生了兩個孩子,一個特貼心,一個總紮心……

如果我不去看見相反的部分,或者非黑即白、二進制對立,我就會明顯戰隊、去宣布他們誰才是對的、誰才是錯的,并且頻繁地想要去糾正那個“錯”了的孩子。

但其實他們都是對的,當我内在不再沖突,能夠同時接納“懂事、不懂事”“操心、不操心”都是我,他們漸漸地也會彼此融合。

因為我就不再會下意識地“表揚”弟弟、“批評”姐姐,而是看見:

弟弟也可以多發發脾氣,任性一些;姐姐也無需去證明去試探去争取,她就是有發脾氣的權利的,那麼這個“劇情”,也可以慢慢淡下來。

最近我和很多家庭聊,往深了覺察,都有和我相似的體驗。不妨去看看,在你的家裡:

你的哪個孩子、或者說孩子的哪些事,更容易勾起你的情緒?

你會容易“偏向”喜歡誰、讨厭誰;喜歡哪個部分、讨厭哪個部分嗎?

别去“卷”孩子了,每個孩子在潛意識裡都會無比忠誠于父母,用盡他們的全力來為咱們“送信”。

收下他們,透過情緒、感受去覺察它們,孩子也就完成了這部分任務,能把更多的注意力和能量,用來發展自己了。

生了兩個孩子,一個特貼心,一個總紮心……

這也是來自我們生命的一份邀請,在當年的時候,我們沒有資源和能力去回應的那部分,現在要慢慢向它們打開了。

歡迎我們内在不同年齡的内在小孩回家,帶着愛、慈悲、力量,成為自己的“再生父母”。

對孩子最大的支援,其實就是看見跟療愈自己,讓孩子在孩子的年齡做孩子,讓成人在成人的狀态下做父母。

不過别着急、别對自己太暴力,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已經走上了回家的路。一起互相陪伴成長吧:)

——END——

作者:吉吉。微信公衆号「慢成長」聯合創始人,二寶媽,美國注冊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前香港資深傳媒人,現居深圳。追求細水長流,也愛勇猛精進,愛唱歌愛生活愛自我管理,願與娃一起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