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築
是指建築物整個主體在地下
用于生産、貯存、停放車輛
布置商業網點等
并由地下通道連接配接起來的地下群體
此類相對封閉的地下空間
一旦發生火災
濃煙不易散出
疏散和撲救困難
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和财産損失
↓↓↓
案例一
南韓大田
2022年7月26日,南韓大田市儒城區一購物中心發生火災。據大田消防部門透露,起火原因為該購物中心地下一層停車場的裝卸場附近失火,裝卸場瞬間充滿黑煙。
案例二
上海闵行
2024年1月15日,上海闵行七寶萬科廣場内發生火災,商場内彌漫着大量煙霧。經勘察,起火原因為地下室一層配電間1配電櫃着火,現場無人員傷亡,過火面積約1平方米。
案例三
黑龍江哈爾濱
2021年11月15日,黑龍江哈爾濱南崗區一地下綜合市場發生火災,現場濃煙滾滾,數百人被迅速疏散,所幸消防部門及時趕到将火撲滅,火災并未造成人員傷亡。
面對火災,冷靜避險
地下場所由于通道少且狹窄
周圍密封
空氣對流差
濃煙和高溫不易散失
火災撲救更為困難
一旦發生火災
人們往往會比其他地方
發生火災時更為緊張
逃生心情更為急迫
疏散時分不清方向
慌不擇路
失去有利的逃生機會
是以面對火災時,要冷靜應對
先來了解了解這些吧~
地下場所火災的特點有哪些
↓↓↓
01
現場的熱量更大煙塵更多
地下建築産生火災,空氣不充分,一些固體可燃物在燃燒的過程中所消耗的時間相對來說會更長,同時産生的熱量會更大,煙霧會更多。應用一些新型的建築施工材料,在火災燃燒的基礎上可以産生更多的分解物,對現場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了相對更大的威脅。
02
人員疏散方面存在一定困難
發生火災之後,地下建築中的電源無法正常供電,地下建築中的人員逃生時沒有天然光源的存在,加之環境十分複雜,和地面建築相比逃生出口相對來說更少。随着火勢的加大,煙霧越來越多,導緻人員疏散逃生進一步困難。
03
缺氧嚴重影響人員安全
地下建築中本身空氣就不足,燃燒的過程又需要氧氣,缺氧的現象是極其嚴重的,這對于人體産生的威脅是比較大的。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降低至15%時,人體的肌肉活動能力就會變弱,接近10%會導緻人體失去力氣,甚至産生判斷失誤的問題,不足10%,會導緻人暈倒,如果低于5%,甚至會導緻人死亡。缺氧對于地下建築中的人員安全性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
04
溫度上升的速度也比較快
地下建築發生火災,煙氣無法在短時間内釋放,熱量無法排除,火災的擴散就會導緻地下建築内部的空間溫度持續上升,短時間内甚至出現爆燃的現象。地下建築内部空氣體積受到熱量影響而膨脹,同時各種有害氣體的濃度也增加,導緻地下建築空間環境内整體溫度不斷提高。
地下場所遭遇火災時如何快速逃生?
↓↓↓
首先要有逃生的意識
凡進入地下場所的人員,一定要對其設施和結構布局進行觀察,記住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和位置。
迅速撤離險區
采用自救和互救手段迅速疏散到地面、避難間、防煙室及其他安全區。
滅火與逃生相結合
嚴格按防火分區或防煙分區,關閉防火門,防止火勢漫延或窒息火災,把初起之火控制在最小範圍内,初起火災應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将其撲滅。
匍匐前進、不要深呼吸
逃生時,盡量低勢前進,不要做深呼吸,可能的情況下用濕衣服或毛巾捂住口和鼻子,防止煙霧進入呼吸道。
冷靜等待救援
萬一疏散通道被大火阻斷,應盡量想辦法延長生存時間,等消防隊員前來救援。
總之
在地下場所遇到火災時
要保持冷靜、熟悉環境
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
很重要哦!
素材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國消防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