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健康報》刊發田興軍署名文章:三位一體 激發川派中醫藥活力

作者:四川中醫藥

1月26日,《健康報》刊發省中醫藥局黨組書記、局長田興軍署名文章:三位一體 激發川派中醫藥活力。全文如下:

《健康報》刊發田興軍署名文章:三位一體 激發川派中醫藥活力

四川省是中醫藥大省,素有“中醫之鄉”“中藥之庫”的美譽。自2021年12月獲批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以來,四川省圍繞“破難題、探新路、作示範”總要求,聚焦強化組織支撐、創新人才評價、強化産業發展三大關鍵領域,積極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全面推進中醫藥事業、産業、文化“三位一體”高品質發展,着力建構新格局、建設新高地,做好“必答題”、做優“特色卷”,取得積極成效。

高位統籌推動,強化組織支撐

四川省持續強化中醫藥工作的組織上司,聚焦“改革”和“示範”兩個關鍵詞,形成政府主導、部門主推、市州主動的工作态勢。

高位謀篇布局。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動下,中醫藥全面融入四川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萬億級醫藥健康産業“提質倍增計劃”和城鄉融合發展中發揮了突出作用。省委省政府成立省推進示範區和中醫藥強省建設工作上司小組,印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中醫藥強省建設十大行動等政策檔案。将中醫藥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加以謀劃,召開聯席會議,推動川渝在健全協同機制、産業融合、科技創新等領域互相賦能、相向發展。牽頭成立烏蒙山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聯盟,推動川滇黔渝中醫藥區域協同發展。

強化管理體系。全省21個市(州)成立中醫藥工作上司小組。達州市、宜賓市單設中醫藥管理局,并作為市政府組成部門;巴中市成立中醫藥産業促進中心;攀枝花、南充等13個市(州)成立中醫藥發展服務中心。

目标考核督導。四川省政府在全國率先将中醫藥工作納入對市州政府的政務目标考核,實作了“考部門”向“考政府”拓展,聚焦示範區重點任務及機制改革、财政投入、醫保支付等關鍵環節。

創新人才評價,彰顯中醫特色

四川省聚焦中醫藥人才評價、激勵、培育等環節,突破中醫藥人才隊伍發展瓶頸,中醫藥人才高地建設成效顯著。

創新改革人才評價機制。四川省持續深化中醫藥職稱制度改革,将中醫藥進階職稱劃分為全省統一的進階職稱和基層進階職稱兩個層次,解決基層中醫藥隊伍評進階職稱難的問題。專設技師類别職稱,暢通中醫康複治療技術、推拿技術人員職稱晉升管道,打破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與職業技能評價界限,促進中醫技能工匠隊伍建設。現已形成省級、基層2個類别,涵蓋醫藥護技4類人員,設定27個評審專業的中醫藥進階職稱評價體系。

強化高層次人才示範引領。四川省在全國率先開展中醫藥院士後備人才培育工程。目前,四川省擁有院士、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省十大名中醫等中醫藥領軍人才200餘名,省名中醫、進階職稱專家、技能工匠等高層次人才2萬餘名。

着力培養基層人才。四川省圍繞中醫藥事業、産業、文化傳承發展,着力培養中藥材種植、中藥炮制、健康旅遊、宣傳文化等基層中醫藥人才。實施中醫全科醫生轉崗教育訓練、中醫專業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等項目,組織全省鄉鎮中醫藥人員、民族地區醫務人員、藏醫藥骨幹、僧尼藏醫等教育訓練,為基層培養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化中醫藥人才隊伍,進一步夯實基層中醫藥服務根基。

集聚發展合力,助力經濟發展

四川省委省政府統籌推進中醫藥産業不斷“補鍊、延鍊、強鍊”,聚合資源要素,使中醫藥資源優勢不斷轉化為經濟發展新動能、鄉村振興新引擎,“川藥”年綜合産值突破1200億元。

抓機制建設。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省農業農村廳雙牽頭推進“川藥”發展。省、市、縣明确中醫藥管理部門為中醫藥産業發展牽頭機關,綿陽、内江、巴中等地成立麥冬辦、天冬辦、巴藥局等特色機構。設立中醫藥産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援17個中醫藥産業示範市、縣建設,對每個省級中藥材現代農業園區給予不低于1000萬元激勵。引入國資成立省中醫藥大健康産業投資集團公司,注冊資金30億元,建構産業發展投融資平台。

抓品質提升。四川省實施川産道地藥材全産業鍊管理規範及品質标準提升示範工程。成立省級中醫藥标準化技術委員會,累計釋出31項中醫藥地方标準。完成省級溯源平台和中藥材溯源試點縣溯源體系建設,涉及中藥材品種84種、累計溯源基地面積46萬畝。建成一批國家中藥種質資源庫、種子種苗繁育基地、标準化種植基地,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850萬畝。推動“産學研用資”相結合,重點開展川芎、附子、麥冬等川産道地藥材大品種關鍵技術攻關。

抓叢集發展。實施“三個一批”(重點企業、重點産品、重點基地)建設行動,打造2個超50億元龍頭企業以及一批超10億元的拳頭産品。實施産業集聚融合發展行動,打造了天府中藥城等一批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各具特色的中醫藥産業園區。創新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培育一批“本草四川·康養天府”品牌産品。開發“川藥”牙膏、面膜等系列健康衍生品。

思考

聚焦關鍵點 尋求新突破

近日召開的2024年全國中醫藥局長會議明确提出,要進一步強化部門關聯,紮實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近年來,四川省在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和中醫藥強省建設過程中,大膽闖、大膽試,探索了一些經驗做法。同時,也存在統籌中醫藥産業缺乏有力抓手,中醫藥區域協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經過深入調研思考,我認為,要從中醫藥管理體制機制、數字化改革、産業高品質發展等方面尋求新突破。

一是強化整體觀,進一步加強組織上司。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把中醫藥放在黨和國家事業大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謀劃推進。進一步強化統籌協調,推進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在資源配置、政策機制、制度安排等方面,拿出更多支援中醫藥發展的實招、硬招。推動各地中醫藥工作上司小組發揮作用,形成有效抓落實機制。

二是聚焦關鍵點,進一步夯實中醫藥發展根基。我們要繼續加強和改進中醫藥療效評價工作,拿出有說服力的資料和證據,提高患者認可度。篩選中醫優勢病種,加強臨床效果收集研究,用海量資料為中醫藥療效提供佐證。要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力度。完善師承教育制度,增加多層次的師承教育項目,利用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中醫名家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數字化傳承。健全薪酬激勵機制,切實營造有利于骨幹人才脫穎而出的成長環境。支援院士、國醫大師後備人才團隊建設,持續加強省十大名中醫、省名中醫、省中青年名中醫等高層次人才梯隊建設,確定高層次人才後繼有人。

三是提升貢獻度,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中醫藥産業。推動中醫藥産業轉型更新是我省“六大優勢産業提質倍增行動”的重要内容,也是惠民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要立足各地資源禀賦和發展實際,保護好中藥材種源,推進規範化種植,搞好田間地頭初加工,保證中藥材品質。大力發展加工業,支援中藥材産地開展精深加工,促進中藥飲片産業發展。積極發展服務業,大力發展中醫藥養生保健,面向市場推出更多藥膳食療産品、功能飲料和保健品,推進中醫藥與文體産業融合發展。協調相關部門加大資金、政策、土地、科研等要素支援,形成合力。促進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共建創新聯盟,加速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培育打造一批大品種、大企業、大品牌。

來源:健康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