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場上的四大野戰軍,是革命戰争年代擊潰反動派軍事集團,解放全國的主要武裝力量,它們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戰功。
由林羅兩位元帥上司的第四野戰軍,是被大家一緻公認出名将數量,最多的一支王牌野戰軍。第四野戰軍不僅盛産名将,同時,該野戰軍也是編制最龐大的一支,兵員數量達到100萬。其次是陳粟二人上司的第三野戰軍,這支部隊産生的開國名将也不少。
再往下就是劉鄧二人上司的第二野戰軍。雖然這支部隊的編制并不是很龐大,但産生的名将品質較高,都是身經百戰的鐵血猛将。由彭大将軍上司的第一野戰軍,由于地理環境的影響,是編制最小的一個野戰軍。後來,上級為了促進加快西北地區的解放,将華北戰場上的第18兵團與第19兵團調歸第一野戰軍。
這樣一來,第一野戰軍的軍事實力得到大大增加,從之前的兩個兵團,擴編成四個兵團,同時也增加了不少作戰型的猛将。
雖然,來自一野的名将比較少,比不上第四野戰軍。但是,來自一野的将領,在建國後的任職情況,并不遜色任何一個野戰軍,甚至更上一層樓。
就比如第四野戰軍的四大兵團司令,在建國後分别投入海軍(他是第12兵團司令員蕭勁光)。空軍(他是第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地方建設(他是第13兵團司令員程子華),任職大軍區司令員(他是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
而來自一野的四大兵團司令員,也有兩位成為新兵種的首任司令。第二兵團司令員許光達是裝甲兵的司令員,第一兵團司令員王震是鐵道兵司令員,第18兵團司令員周士第是防空兵司令員,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是濟南軍區司令員。
這樣一比較,來自一野的四大兵團司令,在建國後,都成為國防建設的骨幹力量。
與此同時,在1955年,首批12位一級大軍區司令員中,就有四位大軍區司令員,來自第一野戰軍。除了前面小編提到過的楊得志将軍外,還有成都軍區司令員賀炳炎,他也是來自解放戰争時期的第一野戰軍,任職第一軍軍長,是解放時期西北戰場上的主力戰将。
賀炳炎是我軍戰争史上有名的獨臂虎将,以骁勇善戰聞名全軍,軍旅生涯中經曆了不少硬仗惡仗。是以,他也成為負傷次數最多的一級大軍區司令員。因為戰功赫赫,作為準兵團級别的賀炳炎,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軍銜,并任職成都軍區司令員。
由第一野戰軍解放的西北地區,在1955年被整編成兩個大軍區。第一個是蘭州軍區,第二個是新疆軍區。
蘭州軍區司令員是張達志,他是第一野戰軍的骨幹将領,任職第四軍軍長。新疆軍區的司令員是王恩茂,他是一位軍政皆能的開國将軍。在戰略追殲階段,跟随王震将軍挺進新疆,共同解放大陸地理面積最大的新疆地區。
1954年,王震将軍任職鐵道兵司令。這樣一來,新疆軍區成立後,王恩茂将軍就成為該軍區的首任司令員。
建國後的首批12位一級大軍區司令員,就有四位是來自第一野戰軍,位居全軍首榜。像編制最龐大的第四野戰軍,首批任大軍區司令的是鄧華與黃永勝。
第三野戰軍是許世友将軍。
華北軍區野戰部隊是楊成武将軍。
第二野戰軍是陳再道,張國華,謝富治。還有一個無軍隊級别的烏蘭夫,在1955年是任職内蒙軍區司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