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朵花的奇幻旅行②丨1500公裡的“菏”“廣”催花牡丹路

作者:中國青年網

編者按:

一朵花,兩座城。菏澤因牡丹種植、産業發展而聞名于世,是中國牡丹之都;廣州以愛花、賞花著稱,是中國“花城”。兩座城市因牡丹結緣,菏澤人南下廣州從事牡丹催花,可追溯至清朝。百年以來,兩座城市、無數人因牡丹發生奇妙交集。即日起,大衆網·海報新聞推出《一朵花的奇幻旅行》專題報道,尋訪菏澤“下廣”人,挖掘催花故事,記錄雙城之約。

大衆網記者 王奉國 菏澤報道

1500公裡,是菏澤至廣州的距離,是菏澤“下廣人”的催花牡丹之路,也是一條充滿挑戰與希望的旅程。

遙遠的距離無法阻擋一代代菏澤“催花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無論是菏澤還是廣州,通過人為手段,讓一盆牡丹在冬日盛開,都成為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朵花的奇幻旅行②丨1500公裡的“菏”“廣”催花牡丹路

在每年隆冬時節,菏澤“催花人”精心培育的牡丹苗,“乘”載貨車,踏上1500公裡的“下廣”旅程;抵達廣州後,來自北方的牡丹經過精心的栽培,在南國的土地上綻放出豔麗的花朵,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為南方的人民帶來富貴吉祥的寓意和美好祝願。

據《菏澤牡丹史》(手抄本)中記載,菏澤牡丹催花的曆史可以上溯至清朝。“我爺爺(高鵬程)‘下廣’時,陸路交通不便,将催花牡丹苗木用木制獨輪車推到濟南,坐船到天津裝船出海,在上海轉船再前往廣州,單程需一個多月,催花牡丹苗木因轉船、風吹、日曬等損耗很大。”年逾古稀的農藝師高勤喜說。

二十世紀中期,鄭州火車線路開通,菏澤“催花人”将催花牡丹苗木用木制獨輪車推到鄭州乘坐火車,在武漢轉船擺渡過江,再次換乘火車前往廣州。

1973年,菏澤原趙樓牡丹園走出第一批“下廣”催花人高鵬程、高勤喜、趙忠慶,開啟菏澤催花牡丹持之以恒的探索和創新,菏澤“催花人”用50年持續論證1500公裡“下廣”催花牡丹之路,隻為對牡丹的那份赤子之心。

坎坷與壁壘并沒有擊倒菏澤“催花人”對牡丹的革新之心,為了實作“牡丹夢想”,菏澤“催花人”不斷探索和研究新的催花技術、種植方式和營銷政策,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我是從1997年開始到廣州進行催花牡丹,為了運輸牡丹苗木,集中一塊預定火車皮,一般都是幾百株,火車運輸在裝卸時的磨損,造成一定損失;現在催花牡丹苗木采用汽車運輸,‘點’對‘點’服務,更加友善、快捷、高效,對牡丹苗木損害很小。”菏澤市誠美花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李洪勇說,牡丹機場、菏澤東站相繼落成,菏澤至廣州幾小時可達。

一朵花的奇幻旅行②丨1500公裡的“菏”“廣”催花牡丹路

伴随着火車、高鐵的普及,陸路與航空運輸網的建立,交通設施的完善為菏澤“催花人”“下廣”催花牡丹增加助力,公路網和航空網為催花牡丹“下廣”提供了便捷與高效,也為菏澤催花牡丹香飄全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随着科技的進步,溫室技術的發展,菏澤“催花人”不僅沿着1500公裡的催花牡丹之路繼續“下廣”,也有不少“催花人”前往北京、上海、西安、昆明、廈門、哈爾濱、沈陽等城市催花,從寒冷東北到四季如春昆明,菏澤催花牡丹可謂“花”開全國,九州盡賞牡丹香。

時代的進步,大幅縮短了催花的全過程,也讓最後一環的成品牡丹運輸,變得十分“高效”。 “由于牡丹不同于其他貨物,帶土帶盆,是以在過去運輸起來比較麻煩,不能走航空,東三省和新疆這種比較寒冷的地區就容易把牡丹花凍死,但順豐快遞今年打破了壁壘,牡丹等攜帶土壤的苗木向公司報備後,開辟了航空通道,新疆等偏遠地區已能夠實作次日送達。”菏澤順豐速遞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1500公裡的催花牡丹之路上,每一公裡都承載着菏澤“催花人”幾十年如一日的辛勤探索與創造革新,通過無數個日夜的堅守育種、種植,菏澤“催花人”踏平了“下廣”催花牡丹的技術壁壘和旅途坎坷,映證着“催花人”對牡丹的入骨的喜愛之情。

一朵花的奇幻旅行②丨1500公裡的“菏”“廣”催花牡丹路

1500公裡的“菏”“廣”催花牡丹之路,不僅是一條催花牡丹花苗的“下廣”之路,更是一條“菏”“廣”文化交流與融合的紐帶;見證了南北文化的交融與碰撞,也展現了“催花人”對牡丹夢想的持之以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