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奇效良方,讓人恢複陽氣,驅逐人體寒氣,用對了“起死回生”

作者:神希園

古往今來,曆代名醫無不重視陽氣的重要性,漢代神醫華佗在《中藏經》中指出,“陽者生之本,陰者死之基”,十分鮮明的告誡人們,陽氣便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這也為後世醫家治療危急重症時,采用回陽的急救方案提供了理論支撐;無獨有偶,明代大醫張景嶽在《類經》中說道,“陽來則生,陽去則死”,與華佗之說遙相呼應,為采用溫補之法挽救亡陽危證夯實了理論基礎。而現實中,也的确存在這樣一面,從陽氣式微開始,人體就會不斷出現各種病理表現,如果真陽大衰,就會出現危急重症,而這個時候,需要回陽救急,才能力挽狂瀾、起死回生。

對于中醫的回陽救急之法,其實最早始于醫聖張仲景,尤其是四逆湯為代表,由于四逆湯大方至簡,可能存在力有不逮的時候,于是後世醫家就嘗試在此基礎上加減化裁,希望能夠創造一個更為完善、更為經典、更為實用的回陽急救良方,然而,時光穿越了千年光陰,明代著名的傷寒學家陶華(位元組庵),他在醫聖張仲景所傳四逆湯的基礎上,融裁六君子湯,另附生脈之義,創造出了一個回陽救急的經典名方,由于全方的核心功效主打一個回陽救急,便直接給這個奇效良方命名為“回陽救急湯”。

一個奇效良方,讓人恢複陽氣,驅逐人體寒氣,用對了“起死回生”

回陽救急湯是出自明代醫學家陶節庵《傷寒六書》中的一個良方,全方由“熟附子,幹姜,肉桂,人參,白術(炒),茯苓,陳皮,甘草(炙),五味子,半夏(制)”等10味主要中藥組成,按照原方的煎服方法是用水二盅,煎服時加生姜三片,煎好後在服藥的時候,加入麝香三厘調服。由于原方并無劑量,現代用法中,回陽救急湯的常用劑量為:熟附子9g(先煎),幹姜5g,肉桂3g,人參6g,炒白術9g,茯苓9g,陳皮6g,炙甘草5g,五味子3g,制半夏9g(先煎),生姜三片,麝香0.1g(另兌),水煎服。按照《傷寒六書》記載,“中病以手足溫和即止,不得多服”,為什麼呢?因為“多則反加别病矣”。不僅如此,陶節庵還指出,如果服用回陽救急湯之後手足溫和之後,停用回陽救急湯,可改用理中飲加減(幹姜、白術、人參、甘草、肉桂、陳皮、茯苓)“治之無妨”。

按照陶節庵的創方原意,回陽救急湯主要是用于治療寒邪直中陰經所緻的真寒證,後世醫家稱之為“三陰寒厥”,它的核心方證主要分為裡寒證和厥、利、脈微、神疲、欲寐等主症,《傷寒六書》記載,回陽救急湯的主證為無頭痛身熱、隻惡寒、引衣自蓋,四肢厥冷,戰栗發抖,腹痛,吐瀉(或吐或瀉或吐瀉兼有),口不渴,神疲蜷卧,四肢沉重;或然證有手指甲、嘴唇青紫,口吐涎沫;脈象主要為脈來沉遲無力,甚至無脈;舌苔一般是淡白。是以,這種情況在臨床中便是寒厥重症,一定不容忽視。對于回陽救急湯的加減化裁,按照《傷寒六書》記載,主要有這麼幾大點,第一個是“嘔吐涎沫”或者“少腹痛”,加鹽炒吳茱萸,主要起到暖肝溫胃、下氣止嘔的作用;第二個是“無脈”,加豬膽汁,此為反佐之法,以防陽脫之變;第三個是“洩瀉不止”,加升麻、黃芪,主要起到益氣升陽的作用;第四個是“嘔吐不止”,加生姜汁,主要起到溫胃止嘔的作用。

一個奇效良方,讓人恢複陽氣,驅逐人體寒氣,用對了“起死回生”

那麼,回陽救急湯的配伍,究竟暗藏着怎樣的秘密呢?這還得從它的方藥配伍說起,全方以附子、幹姜、肉桂為君藥,這三味中藥大辛大熱,可以起到破陰回陽的妙用;以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半夏、陳皮為臣藥,主要起到補益脾胃、固守中州的作用;以五味子、生姜為佐藥,其中五味子酸澀斂氣,以防真氣亡散,而且五味子與人參相合,有生脈之意,可以發揮益氣生脈之力,以挽虛陽暴脫之勢;生姜主要起到溫中和解毒的作用;以麝香、甘草為使藥,其中麝香辛香走竄,通行十二經,可以使藥力遍布全身,其中甘草兼以為使,主要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諸藥合用,主要發揮着回陽救逆、益氣生脈的神奇作用。

回陽救急湯其實是在醫聖張仲景所傳的四逆湯的基礎上,加上六君子湯,再加肉桂、五味子、麝香、生姜而成。全方配伍頗為獨特,其一在于溫陽救逆藥與補脾益胃藥的聯合運用,意在破陰回陽之際,兼顧固護中州;其二在于發中有收,散則使藥力迅捷,收則無虛陽散越之弊;其三在于回陽救逆藥與益氣生脈藥的聯合運用,既能以霹靂手段回陽救急,又能以菩薩手段益氣生脈;其四在于“毒劇中藥”的巧妙運用,雖然曆代本草認為半夏反烏頭,卻并未明言半夏反附子,方中附子、半夏同方配伍,實乃相反相成,并行不悖。

一個奇效良方,讓人恢複陽氣,驅逐人體寒氣,用對了“起死回生”

回陽救急湯的主要作用是回陽救急、益氣生脈,主要用于寒邪直中三陰、真陽衰微的危重病症,為臨床治療寒厥重症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對此,清代名醫汪昂在《湯頭歌訣》中盛贊此方為“三陰寒厥建奇勳”。不僅如此,清代醫學家何秀山更是對回陽救急湯贊不絕口,認為它是“回陽固脫、益氣生脈之第一良方”。之後,近代醫學家何廉臣指出,回陽救急湯為“節庵老名醫得心應手之方”,在臨床應用時,“凡治少陰中寒及夾陰傷寒,陽氣津液并虧,及溫熱病涼瀉太過,克伐元陽,而陽虛神散者多效”,拓寬了回陽救急湯的應用範圍,這在後世的臨床運用中,又多了一份新的參考。

當然,回陽救急湯得到了諸多名醫的盛贊,但也有名醫持反對意見,比如清代名醫費伯雄認為“此方治中寒之緩症則可”,“若雲救急”,“不如四逆湯為能斬關奪門也”,費伯雄認為四逆湯中加入了六君子湯和五味子,反而讓姜附的藥性受到了牽制,是以,難以發揮斬關奪隘、強力回陽的作用。但實際上,陽虛寒厥的病症,除了有四逆畏寒的陽衰征兆,還有吐利、神疲等真氣虛衰、行将散亡的征象,是以在四逆湯的基礎上,人參、五味子以成生脈之意,加肉桂補火助陽,加麝香通竅行經,符合大劑溫補之方拯救亡陽危證之意,用對了确有“起死回生”之妙用。是以,回陽救急湯既是仲景回陽救逆理法的繼承,又是對經方時方的融裁,更是中醫急救的發展。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鑒),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