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參加北非戰役的美軍空降兵,奪下法屬北非後向突尼西亞進發

作者:通過香港戲劇的戲劇

書接上回,本期為二戰美軍空降兵戰鬥戰史系列第6期。上一期主要講述了美軍傘兵參加的第一個作戰行動——奪取法屬北非。本期将講述在奪取法屬北非後,美軍傘兵部隊繼續進攻北非另一處戰略要地——突尼西亞,這對日後登陸意大利至關重要……

(本期全文約7500字,内容較長,感謝您的觀看)

搶占突尼西亞

盟軍進占法屬北非後不久,達爾朗海軍上将下令北非維希法軍停止抵抗。與此同時,德意軍隊于11月初在阿拉曼戰役中被英軍擊敗,正在全速向西撤退。于是,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的法屬突尼西亞便成了同盟國與軸心國從不同方向賽跑的目的地。由于傘兵部隊機動速度最快,自然是參加完成搶占任務的首選。

11月13日上午,盟軍第18集團軍群司令哈羅德·亞曆山大将軍的作戰軍官将拉弗上校叫到了司令部,并告知他即将參與奪取阿爾及利亞與突尼西亞邊境重鎮特貝薩的作戰,作戰将在當月15日發動(集團軍群直接下達任務,由此可見盟軍對空降部隊的重視與初次使用時的小心翼翼)。拉弗上校在回駐地後迅速拟定了直接傘降在特貝薩機場的作戰方案,該方案計劃投人D、E連與營部約350人,運輸機部隊為第60運輸機大隊,共22架C-47。盟軍的情報工作依舊沒有做好,盡管此前達爾朗已經下達了法軍不得抵抗的指令,但駐守機場的法軍部隊态度仍然不明朗,同時也不清楚德軍是否已經進占該機場。

參加北非戰役的美軍空降兵,奪下法屬北非後向突尼西亞進發

11月14日,在空降前一天,拉弗上校在與當地一個從突尼西亞來的法國人交談的時候得知,在距特貝薩附近還有一處很好的機場,比特貝薩機場大三倍,是法軍轟炸機基地。拉弗上校立即請那人在飛行圖上标出了該機場的所在位置——這就是育克斯勒巴恩機場,而這張飛行圖也成了日後飛往該機場的唯一資訊來源。拉弗上校立即向亞曆山大的司令部作了彙報,任務随之改變為:在育克斯勒巴恩機場傘降,随後派遭-一個連步行,攻占特貝薩。

11月15日淩晨,509團2營士兵開始作戰鬥準備,而在同一個機場上,英國傘兵也在做着同樣的事,他們也将在當天執行空降任務,這是迄今為止盟軍最大的空降作戰行動。7時30分,按照計劃時間,第1架C-47吼叫着升空。随後飛機以3機編隊的“V”字為小機關組成了一個大型的“V”字,英軍的噴火式與暴風式戰鬥機起飛護航。機群首先向海岸飛去,再轉向内陸,以避開籠罩在前方山頂的濃雲。

盡管如此,他們仍然遭遇了濃雲,機群不得不分散以避免可能的碰撞,在穿越濃雲後方重新編隊。9時45分,機群發現了目标機場,并将高度降至100米。在標明了一塊空降場後,拉弗帶頭跳出了機艙。數分鐘内,天空中就布滿了五顔六色的傘花t白色的是人員傘,黃色、藍色、紅色的是投物傘。在着陸後,美國傘兵高興地發現機場守軍還是法國兵,而非德國人。在落地的過程中,有15人受傷,其中E連連長傷勢嚴重(後來得到了法軍醫護兵的救治)。這是因為傘降過于急促,導緻一部分人沒有落入空降區,提前落到了一塊多石地帶所緻。

參加北非戰役的美軍空降兵,奪下法屬北非後向突尼西亞進發

Ju-52雖然為德國立下過赫赫戰功,但是畢竟研制時代較早,性能上遠不如C-47,而且較易受損。

拉弗迅速把全營集合起來,離開空降區,并指令D連掘壕負責防守四周。很快,D連就與機場的法軍接上了聯系,拉弗迅速派出副營長亞德勒帶着E連(共計150人)步行去占領14公裡外的特貝薩機場。拉弗在空降區旁的一塊高地上設立了自己的臨時指揮所,當他仔細打量育克斯勒巴恩機場時,發現法軍步兵已經在這裡設立了位置很好的防禦陣地,并有75毫米火炮的支援。同時他也發現空降區處在維希法軍所有火力射擊範圍之内:如果德軍也占領了這些據點,509團2營面臨的将是一場大屠殺。

很快,守衛機場的法軍伯吉斯上校在幾名法軍軍官的陪同下,來到了拉弗的臨時指揮所,他在與拉弗上校握手後表示投降。法軍對美國傘兵表示了熱烈歡迎,并幫助他們把空降區内的降落傘都收集起來放好,以防被當地的阿拉伯人偷走。法軍與美軍士兵進行了聯歡,法國人還向拉弗上校贈送了該團具有光榮曆史的團旗,美軍也回贈了一面美國國旗。在安排停當之後,拉弗、亞伯勒和營部的一名士兵一起擠上伯吉斯上校的雷

諾轎車。開往伯吉斯上校設在符貝薩的指所。一路上伯吉斯上校通過翻譯告訴拉弗,德軍随時可能到達,他們的偵察部隊已經出現在附近,同時還表示,法軍願意與美軍站在同一條戰線。

此時亞德勒少校與150名美國令兵已經到達了特貝薩,在地面上未發現德軍有到達的迹象。很快,天空中飛來了一架Ju-52,當發現機場上有盟軍部隊時,立刻從180米高度俯沖下來,機上的德軍打算用攜帶的機槍對機場上唯一一架C-47進行掃射。但它遭到了地面猛烈的步槍火力的回擊,在飛走後不久就墜毀在機場南面伯吉斯上校一行在到達他在特貝薩的總部——一個古羅馬堡壘後,給2營營部及營指入員安排了房間。

參加北非戰役的美軍空降兵,奪下法屬北非後向突尼西亞進發

精确的導航、整齊的編隊飛行、統一的空投,這些都是一次鹹功的空降行動所必需的。

拉弗在這裡用電話和在阿爾及爾的克拉克将軍進行了通話。在電話裡,克拉克指令該營隻需要在該地防守,而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進攻,這讓拉弗上校大失所望。克拉克将軍的指令雖然不無道理:2營沒有任何支援,同時也沒有得到任何補給。但考慮到此刻德軍與盟軍都在拼命搶占突尼西亞的形勢,加上德軍占領法國南部後北非法軍普遍傾向同盟國一方的有利條件,完全應當大膽出擊,争取法軍的幫助搶先扼守重要據點。現在錯過了有利時機,以後都将花費更多的時間、更多的鮮血與鋼鐵去彌補。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軍部隊在搶占突尼西亞時就果敢大膽得多,多次利用手頭的小股兵力虛張聲勢、敢打敢沖,屢獲成功。

拉弗上校也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在與伯吉斯上校的商談中得知,東南面的加佛薩―加貝斯公路是德軍從的黎波裡前往此地的最近通道。據悉在加佛薩防守的法軍僅為裝備有老式裝甲車和幾輛機車的30名士兵,完全無力抵抗德軍前進。拉弗上校到下午時,腦子裡已經形成了搶占加佛薩,并在占領該地後向東南方向的加貝斯派出偵察部隊,視情形搶占加貝斯這一臨海重鎮的計劃。晚上,拉弗上校再一次與克拉克将軍通了電話,勉強得到了派遣一支偵察部隊前去加佛薩—但決不能走得更遠——的許可。

當地的法年為這次偵察活動提供了2輛公共汽車,足夠裝載40名傘兵和足夠3天之用的食物與彈藥。在每輛公共汽車車頂的行李架上,拉弗都安排了2名傘兵和1挺輕機槍。他讓兩輛工廠中的房間隔1個小時先後出發,在越過山路後,到達了通往加佛薩的平坦大路上。在通往加佛薩的入口,美國傘兵與當地的法軍接上了聯系。很快法國人對美國人表示了同樣的歡迎,并為拉弗與阿爾及爾的美軍總部聯系提供了不少友善,拉弗也通過這個管道争取到了盟軍司令部同意他再調60名傘兵前來加佛薩的許可。

拉弗從當地法軍偵察部隊所獲情報中得知,此刻在北面,德意裝甲部隊與大量步兵已經占領了凱魯萬——一座穆斯林聖城。形勢已經是刻不容緩!他當即決定不理睬克拉克将軍原先的限制,立即向東南方的加貝斯前進。目前,拉弗上校手頭的兵力包括:2輛法國裝甲車,一些法國機車部隊,100名美國傘兵和15名英國水手——他們是在開往馬耳他的船隻被擊沉後泅水上岸的。此時亞伯勒少校已經飛回了阿爾及爾的盟軍司令部并向克拉克将軍作了報告,得知拉弗從加佛薩向東南前進了160公裡的克拉克大度地沒有責怪他,反而準備派遣一部分步兵和坦克殲擊車前去協助他。

但在美國援軍到來前,意大利第50特别坦克旅(類似于特遣隊,下轄第6步兵營,來自“半人馬座”裝甲師的第557自行火炮營和第15坦克營,還有3個炮兵營,旅長喬瓦尼·因佩裡亞裡·德·弗蘭卡維拉)和德軍第5傘兵團已經開向加佛薩。21日,加佛薩落人德國傘兵之手。11月22日,美國傘兵伏擊了一小隊正向加佛薩開來的意大利裝甲部隊,這些僅有最基本反坦克武器的傘兵居然擊毀了5輛意大利M13坦克。11月26日,美國傘兵襲擊了加佛薩,摧毀了一些汽油儲備,但還是被意大利第50特别坦克旅擊退。面對敵衆我寡的形勢,拉弗不得不撤到費裡亞納。在撤退前,美國傘兵炸掉了一個容量達4萬加侖的汽油儲存庫。由于他們已經是盟軍中最前鋒的部隊,在他們撤走後突尼西亞中部便陷于軸心國之手。

參加北非戰役的美軍空降兵,奪下法屬北非後向突尼西亞進發

意大利的M13/40型坦克。這些玩意的技術水準和德國的lI号坦克相差無兒,以至于缺乏重武器的空降兵也能應付。

拉弗上校在與克拉克将軍送來的援軍會合後,組成了突尼西亞特遣隊,拉弗為特逮隊指揮官。該特遣隊下轄第509團2營(副營長亞德勒代理營長)、第26步兵團的1個營、法軍阿爾及利亞土著步兵的1個連、1支英國掃雷分遭隊和第701坦克殲擊營B連。拉弗從當地的情報機構得知,德意軍隊已經在費德山口設防,他當即決定對其發起進攻。在美軍P-38戰鬥轟炸機的支援下,突尼西亞特遣隊與德意軍隊在突尼西亞與阿爾及利亞的邊境戰鬥了兩周,戰鬥主要以突襲為主。1942年12月1日夜,他們穿過錫迪-布-濟德與卡塞林山口,攻擊了費德山口,在經過一整天的戰鬥後,特遣隊擊斃了許多敵軍,并抓獲了130名德意俘虜。

盡管這支小小的特遣隊進行了英勇奮戰,但形勢卻未能按照盟軍預想的發展:1942年11月28日,德軍阿尼姆大将指揮第5裝甲集團軍發起了反擊,到12月中旬已經打退了盟軍的進攻。在南部,從埃及一路尾追而來的英第8集團軍的攻勢也終于被德意軍隊擋住。但這一切并不能抹殺這支部隊,尤其是初出茅廬的美國傘兵的功勳。

艾森豪威爾在他的二戰回憶錄《遠征歐陸》裡面評價道:“直到此時,從特貝薩到南部的加佛薩這個寬闊的地區的側翼,我們隻能部署分散的法國非正規軍擔任守衛,而這些非正規軍受到骁勇善戰的埃德森·拉弗上校指揮的一支美國傘兵小分隊的增援粕鼓舞。拉弗上校在那個地區的戰績本身就是一篇短篇史詩。他善布疑陣,出擊神速,大膽勇敢并且長于進攻,他的這些特長使敵,人在幾個星期内完全陷于混亂狀态。”在經過了初次任務的失利後,美國傘兵終于得以一展精銳步兵的風采。

搶占突尼西亞的戰鬥是同盟國與軸心國搶占一塊雙方都沒有完全控制的地區的賽跑。對盟軍來說,阿爾及利亞與突尼西亞交界處地形崎岖,一般部隊通過公路機動需要較多時間,在這種戰線非常不固定的特殊情況下,用空中突擊部隊去奪取交通樞紐和戰略中心具有極大的速度優勢,這次戰鬥說明盟軍高層對空降部隊的空中機動能力有了初步實際認識。作戰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是:

1.後勤保障不夠,造成空降部隊的連續空降作戰能力差,傘兵不得不利用自己收集的方式才湊齊了足以進行作戰的部分裝備,這說明美軍空降部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後勤保障制度。

⒉.偵察與情報不足(盟軍當時已經掌握了空中優勢),連大型機場的情報都是意外地從當地人的談話中才得知,更談不上對機場布防情況的了解了,此次空降作戰能獲成功,确有極大的運氣因素。

3.協同作戰仍然無從談起,傘兵幾乎是狐身投入戰鬥,一旦遭遇敵方甚至并不強大的反空降兵力如後來遭遇意軍的2個營,就束手無策。與德國空降部隊奪取埃本·埃馬爾要塞等戰争初期經典的空降作戰比較,德軍傘兵與滑翔機部隊在作戰時都得到了戰鬥轟炸機與俯沖轟炸機的支援—一-此類支援有效地壓制了敵方火炮、阻止了敵方增援,進而為脆弱的傘兵提供了寶貴的支援,而美軍在這一點上幾平是空白。

4.尚未形成自己的空降作戰原則,仍然處在照搬德國經驗的階段:二戰初期的德軍由于還是把傘兵看作非正規的特種部隊,隻是為後續的主力部隊空運奪取機場、橋梁等點目标,是以非常強調通過第一波傘降奪取機場,再依靠随後跟進的主力部隊執行大規模野戰行動,而非使用空降大部隊進行廣泛傘降(過于固執于機場的奪取讓德國空降部隊在西線戰役與克裡特島之戰中付出了巨大代價)。

由于德國空降部隊在1940- 1941年的一系列炫目表現,這一作戰思想在當時普遍為其他國家接受或者在該國得到鞏固,從蘇軍1942年1月18日進行的維亞茲馬空降作戰與日軍在1942年初進行的一系列東印度群島空降作戰中(萬鴉老、巴鄰旁、古邦口)都可以看出,首先使用傘兵奪取或者修築一個機場、後續部隊再由此經空運着陸的作戰思想已經成為空降作戰的主流。剛剛起步的美國空降部隊自然也不例外地“以德為師”。正如德國空降部隊是從挫敗與流血中才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空降作戰方法,美軍也将在失敗中摸索出自己的空降作戰之路。

襲擊埃爾傑麥橋

北非的德意軍隊退守突尼西亞後,軸心國從11月9日開始源源不斷地向突尼西亞增援。人員以平均每天運送1000人的速度經飛機與滑翔機運送,坦克等重裝備則通過海運。這些增援力量到達突尼西亞後,再通過火車運往突尼西亞南部的馬雷特防線。盟軍決心摧毀位于卡塞林山口以東120公裡處埃爾傑麥村附近的一座重要鐵路橋,來阻止德軍的增援行動。盡管從空中對這座橋進行了集中轟炸,但效果很不理想。于是,第18集團軍群司令亞曆山大将軍決定使用傘兵來完成這一任務。

509團2營經過此前3周的戰鬥後,傘兵人數已經下降到85人。該營此時已經撤到了阿爾及爾附近的布法裡克,實際工作由代營長亞德勒負責。在這裡他們得到了180名補充兵的增援。在增援人員中有一名丹·A.迪雷奧少尉,他即将率領31人執行這次炸橋行動。在32人中,5名是營部的爆破專家,25名是剛到達的補充兵,還有2人是法國傘兵——他們在當地生活,能流利地說阿拉伯語,任務是在爆破完成後趁黑夜把所有人員領回本方戰線。這32名傘兵将搭乘3架C-47運輸機前往目的地。

埃爾傑麥耕位于敵後176公裡處,計劃将在12月16日夜間發動,部隊攜帶180公斤TNT炸藥在鐵路橋以北8公裡處一塊開闊地傘降,随後再沿鐵軌步行到達埃爾傑麥橋。在放置炸藥炸毀橋梁後,他們将在天亮前步行傳回本方控制區城。如果遭遇敵軍,就将部隊分散成小組,撤回盟軍防線。

1942年12月26日21時30分,32名傘兵已經整裝特發。除去帶了正常作戰所需的裝備外,每個人還帶上了一個黑色的救生包,裡面有一根鋸條,幾根魚線、一個小指南針和一包火柴。在經過了跳傘前的例行程式後,3架C-47于22時30分發動,随即在明亮的月光下起飛,沒有戰鬥機護航。在飛行了一個小時之後,飛機已經飛臨埃爾傑麥村。但由于一時無法确定空降區,飛機圍繞村莊飛行了數圈。

最後領隊長認為發現了空降區,傘兵連同裝備紛紛傘降,在鐵軌旁着陸。由于黑夜跳傘看不清地面,許多人在着陸時經受了撞擊。迪雷奧少尉在着陸半個小時後集結起了人員,但尋找傘降裝備又花了一個小時。在找到炸藥後,事先确定的爆破人員迅速将炸藥分成小包帶好,随後少尉帶着部隊沿鐵軌向南面出發了。與此同時,布法裡克機場的拉弗上校從返航的飛行員那裡滿意地得知,部隊已經在預定空降區着陸——但實際上,誰都不知道運輸機搞錯了地點,他們錯降在鐵路橋南面1.6公裡處。

參加北非戰役的美軍空降兵,奪下法屬北非後向突尼西亞進發

(上圖)在空降兵的戰鬥中,随時随地奪取任何可以利用的車輛幾乎成了一種酒例。美國空陣兵在北非就不止一次這樣做過,最後甚至還扮演了一回加裡森……

此刻傘兵們還在蹑手蹑腳地沿鐵路線向南方前進,在背負沉重裝備走了數個小時後、他們在一個果園裡進行了休息。這時迪雷奧懷疑他們已經走到了橋的附近,于是他派遣兩名士兵往南打探,但半小時後他們回報前方仍然沒有橋的蹤影。迪雷奧警覺起來,認為運輸機将他們投的位置過于偏北了,于是他決定繼續往南前進。到了黎明時,迪雷奧指令部隊停止行軍,在觀察了周圍的地形,再結合兩名法國向導和地圖的幫助後,他終于認識到這支部隊現在位于目标南面32公裡處,他們沿着錯誤的方向整整走了一夜!

由于此時已經天亮,部隊秘密執行任務的可能性已經不複存在,加之疲憊的傘兵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再往回走32公裡,敵人也随時可能出現,迪雷奧當機立斷,決定使用手頭的炸藥炸毀數百米外的一座鐵路控制站,再用剩下的炸藥盡可能地多破壞鐵軌。在他們安放好炸藥準備引爆時,南面與北面的觀察哨都報告有德軍向此地逼近-─-很明顯,當地的阿拉伯人在看到他們傘降後,向德軍作了報告。迪雷奧召集全部人員,告知了此刻的局勢,并下令除爆破人員外,其他人分小組晝伏夜行,撤回西面144公裡處的美軍防線,爆破人員在引爆炸藥後以同樣方式撤退。

數分鐘後,160公斤炸藥引爆,控制站和100多米長的鐵軌被成功摧毀。迪雷奧與兩名法國向導等6人組成了一個小組,向西撤退。他們白天在灌木叢中休息,晚上行軍。第二天他們聽到附近的公路上有汽車開過,考慮到還有很長一段路才能走回本方防線,迪雷奧決定搶一部車。在放過了一部汽車後,迪雷奧摘下鋼盔,将手槍藏在背後,招停了一部意大利卡車。在司機被突然出現的手槍吓得魂不附體的時候,另外5個人飛快爬進了油布覆寫着的卡車車鬥。在用槍頂着司機開了數小時後(在路上與一支德軍部隊擦肩而過),卡車由于發動機損壞而熄火。此時距美軍防線還有80公裡,為了防止司機洩密,他們不得不押着司機一起走。

就這樣,他們晚上走小路,白天在灌木叢休息,一路上半換半搶地從阿拉伯村民那裡獲得食物,終于在4天後遇到了一個法軍哨所,輾轉回到美軍防線。509團2營在北非的第三次空降作戰是一次不折不扣的災難:在32人中,回來的僅8人。這也是美國傘兵在北非的最後一次空降作戰,該營後來又參加了卡塞林山口的防禦作戰,并在1943年5月北非的德意軍隊全部投降後,乘坐火車到達法屬摩洛哥的烏季達,進駐昆克營—--一座匆忙搭建起來的帳篷城。

此次美軍排級規模的行動屬于敵後襲擾破壞性質的空降作戰,屬于二戰中進行得最普遍的一種空降作戰形式。但此次作戰完全未能完成原定的目标,并且損失了絕大部分參戰兵力。原因在于:1.與同時期的德國和英國空降部隊比較,缺乏經驗的運輸機飛行員與導航員在實戰中難以準确找到空降區的情況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對不熟悉的地方夜降的條件下。英軍進行的第一次相似性質的空降作戰——沃爾圖諾山空降作戰就因一架飛機迷航而未能完成任務。與二戰中進行此類活動最多也最成功的蘇聯空降部隊相比,蘇聯傘兵具有在自己熟悉的領土戰鬥或者得到敵後遊擊隊接應的有利條件,而這一點很難為其他國家所學習。

與後來的盟軍空降部隊相比,此時美軍還沒有認識到空降前應當在傘降區預先布置引導人員的重要性,加之又是夜晚在不熟悉的地方空降,本應在目标北面傘降,卻錯降在目标南面,部隊在落地後也未能及時發覺,浪費了一晚上的時間,喪失了行動的最大優勢——隐蔽性與突然性,這是行動失敗的最主要原因,2.行動人員的主體為從未參加戰鬥的補充兵,加之準備時間倉促(部隊在傘降當天白天才得到通知)——這又造成了情報收集的緻命不足、參戰部隊對地形地貌不熟悉,對任務失敗、幾乎全軍覆沒也有影響。

參加北非戰役的美軍空降兵,奪下法屬北非後向突尼西亞進發

集合中的傘兵。成功的空降作戰的另一個要素,是傘降後的迅速集結。

但即便如此,傘兵們在發現自己走錯方向,無法執行原定作戰任務後,能夠根據任務精神——破壞敵方鐵路運輸,盡可能地對鐵路進行破壞,這種戰術素養對空降部隊來說是非常可貴的。由于空降作戰(尤其是大規模的空降作戰)因為種種原因極容易發生錯投,這就要求傘兵部隊基層軍官乃至士兵必須随機應變,在完成原定作戰任務已經不可能的條件下,能夠迅速根據任務精神确定自己的作戰目标,盡可能地對敵人造成破壞。

這是美軍空降部隊首次進行的敵後襲擾破壞性質的空降作戰,連同前兩次空降作戰一起,使美軍在北非初次試驗了新生的空降部隊,并從中擷取了寶貴的經驗與教訓。在北非,82師師長李奇威就與拉弗等509團2營軍官進行了交流,并且抽調了一部分該營人員補人82師(亞伯勒少校也在其中,并被委任為82師504團2營營長),準備利用他們的經驗為接下來的西西裡空降作戰服務。

【未完待續……】

下期将繼續二戰美軍空降兵的早期發展史,點關注不迷路

#精品長文創作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