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為14億人造芯的偉大“失敗者”,卻被人罵了15年!

作者:錢聲不外露

01

一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如果國外工作1年的工資等于國内工作70年的工資,你會願意放棄這樣的好機會,選擇回國嗎?

一個叫倪光南的中國人,就放棄了這樣的工資,進而選擇了回國發展。

那時,倪光南在加拿大做研究,年薪就高達43000 加拿大元,相比之下,他的工資是國内畢業的大學生工資的幾十倍。

可這樣的高薪并不能改變他要回國的決心,他買了一些自己所需的材料,就回了國。

開始了他不知為期多少年的造芯之路,為14億人,更是為了國家的富強。

倪光南有說:“如果我不回來,我以後所做的一切,不會對中國制造有所幫助。”

他回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計算機在中國流通起來。

那時候的計算機可是高大上的東西,還是美國佬制造出來,連接配接計算機的鍵盤上的26個字母可以輕輕松松敲出英文,卻無法打出漢字。

倪光南下定決心一定要研究出來,經過重重難關,最終可以輕松地用26個字母打出漢字。

但他依然沒有停下腳步,而且還掀起了技術的進步,成功帶動計算機在整個中國的流行。

一個為14億人造芯的偉大“失敗者”,卻被人罵了15年!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02

在他研究的途中,也遇見了跟他并肩戰鬥,把公司共同推上巅峰,卻在最後把他趕出公司的人,這家公司就是聯想。

1989年,倪光南帶隊研究出了聯想286微機,是第一台國産16位機器。他帶着這台微機去了德國的展覽會後,二十多個國家紛紛前來訂購。

1994年,倪光南成為了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而聯想從賣旱冰鞋的小公司成為了中國微機第一品牌。

倪光南覺得計算機的核心技術——晶片,是最為關鍵的,決定朝着晶片出發。

卻沒想到柳傳志因為不研究晶片太花錢了,不想幹了,想要本分地賺錢。

1999年,倪光南離開了聯想。這時他已經60歲了,和大多數老人一樣将要頤享天年,但他沒有,他仍在前進,要去創造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晶片和作業系統。

2000年,一個叫李德磊的男人找到了倪光南。李德磊的公司因長期從事晶片事業,已有一支成熟的隊伍。

于是他不要錢、不要股份,免費打工。

2001年,第一枚嵌入式晶片方舟一号誕生,是中國第一款可以商品化的32位晶片。

從此,這家公司改名為方舟科技。越來越多的訂單随之而來,政府大批訂購,許多企業也紛紛而來。

一個為14億人造芯的偉大“失敗者”,卻被人罵了15年!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03

可李德磊卻認為政府的訂單才是賺大錢的來源,不理會其他企業。

本質上他隻是一個想要賺錢的商人,根本不在乎其他的,在政府購買的晶片與系統不相容,訂單減少後,他竟然宣揚晶片天用論,最後公司被人以7.5億的高價收購。

随後而來的是人們的各種指責,甚至把中國沒有晶片的這頂大帽子也壓在倪光南的頭上,沒有人願意聽他國家解釋。

2006年,倪光南67歲了。從一名科學家到人們口中的老忽悠。他有口莫事辯,但是他至今仍未放棄呐喊,要實作蕊片自主。

現如今他已有80多歲,腳步卻仍永停下,為政府、為年輕人幫助貢獻着自己的一份力。

這種抵抗萬難的事情,未來也不會少。那時候我們不能怨國家卻少有能力、有奉獻精神、有遠見的人站出來,而是這樣的人太少了。

或許,一個人的時間真的不夠用,此時也才能真正了解“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的悲壯!

雖然,我們離真正的中國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堅信,我們的目标一定會實作,也一定要實作!

一個為14億人造芯的偉大“失敗者”,卻被人罵了15年!

#我來唠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