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藏青稞“呀咕嘟”

作者:環球網

來源:經濟日報

秋日高原,陽光明媚。西藏拉薩市達孜區的青稞田一片金黃,收割機正在田間穿梭,達孜區德慶鎮白納村村民旦增朗傑駕駛拖拉機在地頭等待裝載青稞麥粒,黝黑的臉龐上挂滿喜悅:“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這香氣撲鼻的青稞不僅是家裡的口糧,還是家裡重要的經濟來源。”

青稞是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特有的一種麥類植物。千百年來,作為當地老百姓的主糧,青稞制品也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呈現出了不同的形态。

84歲的達瓦普赤喜歡稱自己是“吃糌粑的人”。她最喜歡的吃法是抓糌粑:取一個木碗,倒入熱茶,放一塊酥油,再放入适量糌粑,根據個人口味和喜好還可以加入少量的碎奶渣或白砂糖,用手調和均勻後抓食。

“這糌粑,吃一輩子也不覺得膩。”達瓦普赤老人說,以前,青稞收割後都需要自己炒制再磨成糌粑,過程十分繁瑣。現在,她已經習慣于直接購買糌粑食用。當地市場上,以堆龍古榮糌粑最為出名。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古榮鄉南巴村第一書記阿努說,去年村裡50戶從事糌粑生産的家庭賣出糌粑700多萬斤,獲利達300多萬元。

對于30歲的索朗群培來說,他最喜歡的則是青稞制成的藏面。每當清晨的陽光劃過山脊照亮古城拉薩,遍布拉薩大街小巷的甜茶館就迎來了食客。熟門熟路地掀開甜茶館厚實油潤的藏式門簾,喊上一碗藏面,加上一壺甜茶,美好的一天從喚醒味蕾開始了。将面在湯鍋中滾燙盛入碗中,澆上濃香撲鼻的牦牛骨湯,再撒上牦牛肉丁和蔥花兒,就得到了一碗香噴噴的藏面。“一口面一口湯再加上一口酸蘿蔔,人間美味不過如此。”索朗群培說道。

為進一步發揮藏面這一地方特色美食的獨特優勢,彰顯傳統飲食文化獨特魅力,拉薩市積極推動藏面生産規模化、産業化、标準化。西藏孔巴農畜産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貢布多吉說:“我們平均每天生産1萬多斤藏面,配送給300多家甜茶館。”根據市場調研,拉薩市區内有各種規模的甜茶館近3000家,藏面每天需求量至少在6萬斤左右,藏面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以青稞為原料釀制的青稞酒也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張“美食名片”,在西藏,逢年過節、結婚生子、迎送親友少不了青稞酒的身影。

釀造青稞酒的工藝程式并不複雜,藏族家庭主婦大都是熟稔、高超的釀酒師。憑借經驗準确把握煮青稞的火候和拌入酒曲時的溫度,煮熟的青稞拌入酒曲後放置于木制酒桶中,每桶酒糧可加水釀制三四次,釀出的酒被稱為頭道酒、二道酒、三道酒。為了使酒濃淡适宜,許多人家釀酒時多是将幾道酒摻和調勻飲用。自釀青稞酒是藏族人家待客的佳品,飲一碗青稞酒,聽一曲祝酒歌,得一份自在惬意。

傳統的青稞酒保存期限很短,主要是自釀自飲和用于交際。随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助力青稞酒走出西藏成為一項重要課題。如今,在西藏已有了大大小小多家傳統青稞酒、青稞啤酒釀造工廠,形成了産業化、标準化的青稞酒釀造體系。

9月3日,江蘇産業援藏重大項目拉薩朗熱酒村暨洋河股份與拉薩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拉薩舉行,拉薩朗熱酒村項目将緻力于打造青稞白酒産業叢集。

總投資超10億元的朗熱酒村項目開啟了拉薩青稞白酒釀造的産業化程序。通過“做精青稞加工産業、做強釀酒産業、做靓特色文旅産業”,項目将有力以産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為拉薩乃至西藏的青稞加工業提供更強支撐。

“小時候,青稞通常用來做糌粑,釀青稞酒。現在,有很多以青稞為原料的健康零食,讓我很喜歡。”“90後”女孩次仁玉珍不僅愛吃這些零食,還做起微商售賣這些零食,“我的顧客遍布全國,都很喜歡以青稞為原料的食品,還用藏語告訴我,西藏青稞‘呀咕嘟’(藏語意為‘非常好’)。”

近年來,随着青稞産業的發展壯大,青稞的深加工産品也越來越多。這其中,以青稞為原料生産的餅幹、米花糖、代餐食品頗受年輕人的青睐。

西藏奇正青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緻力于青稞研究、深加工轉化的企業,該公司負責人王學兵說:“1公斤青稞,如果加工成青稞米,效益可增加1倍;如果加工成青稞餅幹、青稞麥片,效益可增加10倍;如果用作提取青稞胚芽油、酶解多糖、酶解蛋白,效益會更高。公司開發的30多種青稞産品,僅去年銷售額就達1080多萬元。”

從一粒果腹的糧食到青稞米、青稞面、餅幹、飲品,再到代餐食品、高技術高營養品,經過科技的加持,樸實的青稞如今實作了華麗轉身,成為西藏農産品加工企業的“金鑰匙”,農牧民口袋裡的“金種子”。(經濟日報記者 賀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