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男人抛棄後抑郁而死,《霍小玉傳》告訴女孩:癡情不值得

作者:文女說書
被男人抛棄後抑郁而死,《霍小玉傳》告訴女孩:癡情不值得

唐代蔣防所作的《霍小玉傳》,改編自詩人李益的真實經曆。

出身隴西望族,進士及第的書生李益,與長安名妓霍小玉相戀。

霍小玉很清醒,知道自己配不上李益,且人心易變,便隻要求跟他做8年的夫妻。

8年之後,李益30歲,可另覓良配,而她将削發為尼,常伴青燈古佛。

李益答應了她,然而相處不到半年,當他離開霍小玉回到老家後,他母親就給他定了一門親事。

李益不敢忤逆母親,又不好向霍小玉說明情況,便一邊讓認識她的親友幫忙瞞着消息,一邊四處籌集結婚彩禮。

霍小玉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多次打探李益的音信無果,心裡積郁成疾。得知他要另娶她人,更是病入膏肓。

臨死前,小玉想見他一面,但李益一直躲着她,不肯見。

李益最後是被人騙到她家,才跟她見了面。她對他恨之入骨,說:“我死之後,必為厲鬼,使君妻妾,終日不安!”

後來,李益無論是娶妻納妾,還是在外面結交妓女,都不能和諧。

(比如:他娶了妻子盧氏後,有一天夜裡出現幻覺,看見床外有個男人向盧氏招手,打這兒以後他便懷疑她不貞,對其進行暴打,以至于最後離了婚。)

大概是小玉的冤魂在作祟。

01

這部作品,作者明顯是同情霍小玉的,寫出了一個典型的“癡情女子負心漢”的故事。

但在今天看來,很多人對霍小玉為一個男人抑郁而死的行為表示不解,嫌惡她是個怨婦。

而且負她的人是李益,李益的妻妾是無辜的,為什麼她一個人的怨恨要報複在不相幹的人身上呢?

被男人抛棄後抑郁而死,《霍小玉傳》告訴女孩:癡情不值得

霍小玉與李益之間的愛情糾葛,就相當于前女友報複男人的現女友,從現女友的角度看,隻覺難受、惡心。

但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如果談戀愛失敗的女人,不能怨恨,也不能反擊,甚至還要被人刻薄地指點她的錯處,這樣的世界該有多冷漠無情?

易中天在《百家講壇》講三國時,有一句名言:“多情必多疑”。

重情的人,往往會為愛的人付出過多。而付出若得不到回應,必将産生憂慮與懷疑。

霍小玉活成幽怨苦情的怨婦,不是她的本意。她隻是用情太深,付出太多而已。

愛到深處才是恨。很多愛情走到最後,男生看到女生幽怨的樣子讨厭,卻不能體諒她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霍小玉之是以會在失戀後抑郁而死,跟她的家世背景、命運處境有莫大的聯系。

談戀愛,沒有誰有義務拯救對方的人生。但沒有一段愛情是完美無缺的,好的愛情,需要包容和了解。

02

《霍小玉傳》男主李益的原型,就是中唐詩人李益,活了83歲。

他出身隴西望族,後來遷至洛陽。大曆四年(769年)進士,初任鄭縣尉,後官至幽州營田副使、禦史中丞、禮部尚書。

霍小玉雖說是個妓女,但也出身不凡,父親是唐玄宗時代的武将霍王爺,母親鄭氏原是王府中的歌舞姬,後被王爺寵幸收為妾室。

霍王生前很寵小玉,她從小受的是大家閨秀的教養,原本是林黛玉一樣的人物。

文中寫到小玉有一支紫玉钗,是當年十五歲及笄時,霍王花一萬錢命工匠打造的,可見她過去的生活是何等的金尊玉貴。

然而霍王死後,作為庶女,她和母親很快被哥哥們打發了點錢财趕出來。

霍小玉再也得不到父親的庇護了,而且她也無法通過明媒正娶的途徑,尋得一個才貌相當的如意郎君。

被男人抛棄後抑郁而死,《霍小玉傳》告訴女孩:癡情不值得

霍小玉與李益的結合,是托媒婆介紹的。

李益剛剛進士及第,意氣風發,想尋一名妓,成就一段風流佳話。

而霍小玉母女倆托人擇婿,不求财物,隻求品格情趣相稱。

李益與小玉初次見面,小玉愛慕他的才學,李益貪戀她的美貌,兩人很快兩情相悅,共赴雲雨。

到了半夜,小玉突然哭着對他說:

“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愛,托其仁賢。但慮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蘿無托,秋扇見捐。極歡之際,不覺悲至。”

從以上話中可知,小玉知道自己跟李益的婚前性行為不合禮法,是娼妓所為。但她沒辦法,她知道以自己的身份,嫁不了李益。

她也知道色衰愛弛,李益隻是愛她的美貌,等她老了,就沒價值了,很容易被抛棄。

是以她内心極度焦慮自卑,缺乏安全感,以至于在第一次失身之後就要李益表忠心。

被男人抛棄後抑郁而死,《霍小玉傳》告訴女孩:癡情不值得

李益當時聽了這些話,不勝感歎,摟着她說:

“平生志願,今日獲從,粉骨碎身,誓不相舍。夫人何發此言。請以素缣,着之盟約。”

李益說這番話是發自内心的,此後的兩年裡,他也确實跟小玉琴瑟和諧,日夜相随。

但站在男性的角度想,小玉這種患得患失、過度索取的愛,會讓他感到沉重。

他從小被母親管教嚴格,天性不得釋放,好不容易科舉完了,考中進士了,本以為找個佳人可以放松一下,但沒想到小玉又給他壓力。

為什麼李益在接受盧氏的親事後,要斷聯、玩失蹤?

他性格懦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越清楚小玉對完美愛情的渴望,就越不敢跟她提出分手,他不想承受她的負面情緒。

而小玉也不是存心讓他難受,道德綁架他,她想要的隻是8年的愛而已。

被男人抛棄後抑郁而死,《霍小玉傳》告訴女孩:癡情不值得

古代女子的生存之路是很窄的,尤其是對于一個失去父兄依靠的女子來說。

在命運面前,霍小玉太弱小了。

妓女的身份讓她一輩子也做不了王孫公子的正妻,失去了李益,她隻會風塵中沉淪,“老大嫁作商人婦”。而大家閨秀閨秀的教養,又讓她不願做個“今年歡笑複明年”的妓女。

李益與小玉在長安同居了兩年,雖然沒有婚禮契約,但一直以夫婦相稱。

李益失去音信的那一兩年的時間裡,小玉為了打發人去找他,幾乎散盡家财,把15歲及笄時父親送給她的紫玉钗都拿出去賣了。

霍王是在小玉及笄後不久去世的,那支紫玉钗是父親留給她的最後禮物。

然而,她這麼多财物和心力的付出,最後換來的卻是李益要另娶她人。

03

霍小玉死的時候,原文中寫得非常凄美動人。

她在臨死前一夜做了個夢,預感到李益要來,自己将死,于是盛裝打扮等待着他。

見到李益,小玉是滿懷怨恨的,但她的恨不是潑婦罵街的恨,而是情緒不斷變化的恨:

含怒凝視,不複有言。羸質嬌姿,如不勝緻,時負掩袂,返顧李生。感物傷人,坐皆欷歔。

這種表現讓人看着比潑婦罵街還難受,她的悲痛、不甘、憤怒、怨恨,是壓抑着的。平靜的表面下,實則内心波濤洶湧。

兩人對坐吃飯的時候,小玉的情緒終于爆發了出來,潑酒在地,怒道:

“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韶顔稚齒,飲恨而終。慈母在堂,不能供養。绮羅弦管,從此永休。徵痛黃泉,皆君所緻。李君李君,今當永訣!我死之後,必為厲鬼,使君妻妾,終日不安!”

這段義正詞嚴的血淚控訴,帶有強烈的複仇情緒,表現了一個備受欺淩的弱女子臨終前最大的憤怒和反抗。

被男人抛棄後抑郁而死,《霍小玉傳》告訴女孩:癡情不值得

如果李益真是個良心泯滅的負心漢,對于小玉的死他會不痛不癢,很快抛之腦後,但他不是。

小玉死後,李益為她披麻戴孝,哭泣甚哀,将葬之時,還看見她“容貌妍麗,宛若平生。着石榴裙,紫袔裆,紅綠帔子”。

有人說,李益後來跟妻妾不和,都是小玉的冤魂報複。但這不過是迷信,真實情況,可能是小玉的死給他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以至于後來每當與别的女人發生關系時,總是想起她。

從某種意義上說,霍小玉實作了願望,他終生活在了她的陰影裡,對她念念不忘。

但這樣的結局,是兩敗俱傷的。相愛時,他沒想讓她死,她也沒想讓他終生不快樂。

04

霍小玉與李益的愛情悲劇,是現實的壓力,彼此的性格,共同釀成的。

霍小玉的癡情,确實存在很大的缺陷。

古往今來,很多文學影視作品中表現出來的女子形象,都是癡情的。讓很多女孩陷入對愛情的幻想,認為是女子談戀愛就應當癡情,愛上一個男人便是一生。

然而,這些作品的作者,大多是男性。而且女子之是以癡情,脫離不了男尊女卑的社會背景,以及女性生存能力弱的現實。

霍小玉其實沒有必要焦慮,沒必要把李益看成自己的救命稻草,她雖然被逐出了霍王府,但以她的家産,生活依然比普通百姓富裕得多。

沒有李益,以她的才貌未必不能結識更好的王孫公子,為自己博一個更好的前程。何必情有獨鐘,在一棵樹上吊死?

被男人抛棄後抑郁而死,《霍小玉傳》告訴女孩:癡情不值得

一個人在感情裡付出越多,就越難抽身。我們對前任念念不忘,不是因為對方有多好,隻是因為自己在他身上花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不甘心放棄。

霍小玉最大的錯誤就是為這段感情付出太多。女子十幾、二十歲的花季,通常都有這個毛病,一失戀就尋死覓活,難以解脫。

如果她看開一點,堅持活下來的話,到了三十歲的年紀,體會了謀生的艱難,看多了世事無常、人心難測,就會後悔當初的用情至深、為情所困。

在小玉臨死的前一夜,她做了一個夢:

(有一)黃衫丈夫抱生來,至席,使玉脫鞋。

對于這個夢,她的解釋是:鞋者,諧也,預示着她跟李益将夫婦重會。而“脫鞋”,意味着他們将永訣,相見之後,她必定會死。

這個解釋符合後來的故事發展,但從霍小玉的心理上看,她苦戀李益這麼久,怨恨了他這麼久,所有的病痛都因他而起,“脫鞋”也意味着“解脫”,她将從這場痛苦的戀情中解脫出來。

隻可惜,為了“解脫”,她所付出的代價,是自己年輕的生命。即使她死後化成厲鬼糾纏他,也沒有機會體會人生的樂趣。

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生命,沒有誰值得你為他尋死覓活。

我們從癡情的幻象中解脫出來,終将明白:愛情不是生命的全部,它就像路邊的野花,越前走,見到的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