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子特發性性早熟名家治驗

作者:缪醫生說

性早熟是兒科内分泌的常見疾病,主要指女童在8歲前、男童在9歲前出現第二性征發育,體内性激素超過青春期前水準,并作用于其敏感的性器官群組織。性早熟的發病率在1/10000~1/5000,且以女孩居多。

1.徐霨霖經驗

本病基本病機為病在沖任,源在肝腎。治療以滋陰壯水,清瀉肝火為大法。虛者為腎陰不足,可選用知柏地黃丸加減;實者為肝郁氣滞,多選用丹逍遙散加減。臨床治療擅用天花粉,徐教授特别重視天花粉對本病的特殊療效,認為天花粉味苦微甘、性寒,有開郁結、降痰火之功,又取其清熱散瘀之力,能化乳房提早發育所帶來的腫痛;天花粉可與牡蛎聯用,化痰軟堅兼清虛熱,二者相輔相成,降痰火、散堅結之功頗佳;同時擅用柴胡、黃芩對藥,重視正氣,巧用中成藥,與湯劑同煎。又根據小兒“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使用獨特的間歇服藥法,囑家長1周服藥5劑,即服3日停1日,續服2日再停1日,使藥液濃度不至于過高,讓脾胃有吸收調整的過程,利于藥效發揮。

2.朱瑞群經驗

朱教授認為本病的病機外在沖任,而源在肝腎。治療原則一為相火偏亢,當以補腎瀉火。自拟“抗早I方”治療此證,藥選知母、玄參、夏枯草、黃柏、澤瀉、生地、赤芍、三棱、生甘草、生麥芽等。二為肝郁氣滞,當以疏肝散結。自拟“抗早Ⅱ方”,藥選柴胡、青皮、海哈殼、煅牡蛎、知母、黃柏、山茱萸、益母草、茯苓、生地、赤芍、熟地黃、懷山藥、生甘草等藥。

3.時毓民經驗

時毓民教授結合顧文華老中醫和個人臨證經驗總結提出兒童性早熟病因病機及治療經驗如下:

病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兩方面,或先天禀賦于父母屬陰虛内熱體質,存在相應緻性早熟的易感性;或長期營養過剩,過食膏粱厚味、血肉有情之品等,均易導緻腎元精氣過早充盛,天癸提前。

病位主要在肝腎,以腎為主。腎藏精,主封藏;肝藏血,主疏洩。肝腎兩髒,共居下焦,乙癸同源,一開一合,共司女童胞宮功能。且肝經與任、沖、督脈交彙,通過任沖督脈與腎一起掌控胞宮,影響性發育與月經來潮。

性早熟分虛實。虛者多為先天禀賦陰虛火旺,或喂養不當緻陰虛體質;實證多由過食肥甘,尤其多食血肉有情之物,或因誤食、過食污染之食物、補品、藥品,導緻過培腎氣,腎元精氣過早充盛,氣餘化火,相火早旺所緻。

部分性早熟及特發性性早熟患兒早期多病情輕淺,發育程度不甚,可虛可實。其證候表現亦可不明顯;若因家長疏忽或遷延不治,部分患兒性征發育漸明顯,同時可伴明顯腎虛肝旺,或夾郁,或夾痰;若年幼患兒性征進展快速,體格成熟明顯,虛實夾雜,或純為實證,則更應排除惡性良性腫瘤等器質性病變,尤其男孩更應注意。

腎藏精,寓元陰元陽,主生殖發育。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腎常虛,在病因影響下易出現腎陰陽失調,腎陰不足不能制陽,相火偏亢,陰虛火旺,性征提前,天癸早至;小兒“肝常有餘”,部分小兒偏陽盛體質,腎虛肝亢,水不涵木,煩躁易怒,濕熱熏蒸于上,面部痤瘡;濕熱下注,則帶下增多。

時教授認為性早熟在治療上應采用滋陰壯水、清肝瀉火為主的治療原則,臨床療效優于單純使用滋陰瀉火或疏肝理氣的方劑,故臨證遣方用藥中滋陰降火組合在方劑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如生地、知母、黃柏、玄參組合滋陰降火作用顯著,臨床要重點考慮。

性早熟的治療需要長期用藥,特别是特發性真性性早熟,一般需要用藥維持到正常青春期開始的年齡才能停藥。特發性性早熟部分患兒由于過食肥甘厚味,特别受飲食環境中攝入環境類激素幹擾物等影響,存在肝膽濕熱的表現,而龍膽草、夏枯草瀉肝腎之火效佳,可以考慮使用,但是此類中藥苦寒較甚,長期大量應用恐有損傷脾胃功能之慮,故應小劑量及時加減,減少大苦大寒中藥的副作用。

中醫辨證在性早熟的治療中應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一般春夏藥量較大,藥味較多,用藥偏重,秋冬季節則藥量較小,藥味較少,用藥偏輕。

【醫案選粹】

1.徐霨霖醫案

李某,女,7歲,8月13日初診。雙乳房增大半年餘。患兒半年前出現乳房增大,初為左側,繼之右側也出現增大,無腋毛,無陰毛及見紅征象,伴有煩躁不安,午後潮熱,夜寐盜汗,口渴欲飲,納佳。查體:雙乳房有硬核,可移動,有輕觸痛。舌紅,苔薄膩,脈細偏數。辨病屬性早熟,辨證屬陰虛火旺,治宜滋陰補腎;清瀉相火,佐以疏肝理氣。處方:生牡蛎(先煎)30克,天花粉、牡丹皮、丹參、知母、潼蒺藜、白蒺藜、郁金、鬼箭羽、八月劄各9克,逍遙丸10粒,每周5劑,服藥2周。二診(8月27日):乳房偏柔,唯左乳膨脹有痛感,潮熱盜汗時有發生。查體:雙B2乳房,硬核變軟,觸痛減輕。舌紅苔薄膩,脈偏數。再宗前方加柴胡4.5克,黃芩、仙鶴草、生地、功勞葉、白術、白芍各9克,糯稻根30克。繼服2周。三診(9月4日):乳房縮小,盜汗止,潮熱未見發生。查體:雙Bl-B2乳房硬核明顯減小,觸痛消失。舌淡紅苔薄,脈濡。治宜疏肝養陰。處方:柴胡4.5克,綠萼梅3克,八月劄、天花粉、鬼箭羽、白術、白芍、郁金、潼蒺藜、白蒺藜、仙鶴草各9克,逍遙丸20粒,繼服2周。四診(9月11日):乳脹已除。查體:雙乳房硬核消失。舌淡紅苔薄,脈濡,于原方鞏固治療1個月,諸症消失。

2.朱瑞群醫案

張某,女,8歲。2000年2月6日初診。患兒陰道流血3天,現已止,色鮮無塊,無腹痛,患兒情緒不穩定,易怒煩躁,大便幹結,3日一行,時如羊糞。由于父母溺愛,常食用高蛋白、高熱量飲料,又多以保健品、飲料相伴,苔無質紅,脈細弦數。查體:兩乳房突起,大陰唇豐滿,未見陰毛分布。辨證屬沖任二脈夾痰瘀,結于乳絡,治拟疏肝散結。處方:抗早Ⅱ方加減。煅牡蛎、海蛤殼各30克,水牛角片15克,龜闆12克,柴胡、知母、山茱萸、赤芍、川楝子、炒枳殼各9克,青皮、黃柏各6克,蘆荟1克,共7劑。二診:服上方情緒穩定,舌質紅,苔稍存在,脈細弦。繼服上方14劑。三診:本月月事未行,其他症狀穩定未作,大便2日一行。苔薄質紅,脈弦細,原方去川楝子,加制大黃10克,連服14劑。随診2個月,月事均未再行,于後1年月事再作,家長來電咨詢,告之年齡已到,屬正常發育。

3.時毓民醫案

王某,女,6歲半。1997年3月21日初診。因“雙側乳部腫塊疼痛3日”就診,1周前患兒家長在幫患兒洗澡時觸摸到患兒雙側乳房上各有一拇指大小腫塊,家長未引起重視。之後患兒經常說“胸口痛”,家長才發現情況嚴重,遂帶患兒就醫。患兒身高、體重均較同齡兒童稍高、稍重。喜食辛辣、海味、各種快餐及零食。精神好,睡眠好,大便稍結。舌質紅,苔稍黃膩,脈弦數。診斷為兒童性早熟,辨證屬肝火痰濕,治以瀉肝火,祛痰濕。處方:茯苓、生山楂、生谷芽、生麥芽各30克,生地、白芍各15克,牡丹皮10克,柴胡、白術各9克,焦栀子、甘草、薄荷各3克,共2劑。服用2劑症狀緩解,原方加知柏地黃丸再服7劑。囑患兒家長注意患兒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蔬菜。随訪3個月,未見複發。

【按】患兒長期服食肥甘厚味之品,脾胃受損,運化失常,水谷精微正常輸布受阻,而成痰濁,久而成瘀,阻塞經絡。脾虛肝乘,疏洩太過,氣血紊亂,加上患兒喜食辛辣、油炸食品,耗津耗液,以緻真陰受損;陰損則陽亢,兒童身體功能處于亢進狀态,兩者合而為病,故見第二性征提前出現且乳房伴有較劇烈疼痛。故治療從健脾胃調肝入手,佐以滋陰。方用丹逍遙散合以知柏地黃丸。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高天舒、白華主編《實用中醫内分泌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