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徽為啥不用康乾線條,用漢唐線條?林徽因:到霍去病的墓前看看

作者:阿宇觀史
國徽為啥不用康乾線條,用漢唐線條?林徽因:到霍去病的墓前看看

在民國時期,林徽因作為一位出生于書香門第的女子,她的命運似乎早已被注定。

她的母親何雪媛,一位被傳統束縛的女性,曾期望通過誕下男嗣來鞏固自己在林家的地位。

國徽為啥不用康乾線條,用漢唐線條?林徽因:到霍去病的墓前看看

然而,何雪媛的心願并沒有如願以償,她的長女就是林徽因,而何雪媛後來懷上的兒子不久便夭折了。

随着時間的流逝,何雪媛的精神狀态日益惡化。她的情緒時常失控,對林徽因既冷漠又苛刻。

國徽為啥不用康乾線條,用漢唐線條?林徽因:到霍去病的墓前看看

在一次家庭聚會上,何雪媛突然情緒失控,對林徽因大發雷霆。

林長民見狀,忍無可忍,他對何雪媛說:

“雪媛,你不能這樣對待徽因,她是我們的女兒。”

何雪媛哭泣着回應:“長民,你不懂!沒有兒子,我在這個家裡就沒有地位。徽因,她隻是一個女孩而已。”

林長民感到心痛,他意識到不能讓林徽因繼續受到這樣的對待。于是,他決定将林徽因帶在身邊,親自照顧她的成長。

國徽為啥不用康乾線條,用漢唐線條?林徽因:到霍去病的墓前看看

1920年,林長民帶着林徽因遠赴歐洲。在那裡,林徽因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的才華和氣質逐漸展露。林長民看着女兒的成長,心中充滿了驕傲。

林徽因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美術學院進修後,又輔修建築學。她的成績優異,令所有人都為之贊歎。

當她學成歸國後,便投身于國内的革命浪潮中,并且在這一過程中結識了她的未來丈夫梁思成。

國徽為啥不用康乾線條,用漢唐線條?林徽因:到霍去病的墓前看看

梁思成聽說林徽因回國後,立刻追随而來。他對林徽因早有好感,兩人的相遇似乎是命中注定。他們的戀情很快開花結果,于1928年在加拿大結為連理。

這段跨越東西方的愛情故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顯得尤為璀璨,林徽因和梁思成成為了那個時代最令人羨慕的一對。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林徽因作為清華大學的一名美術與建築雙料教授,其才華在學術界早有盛名。是以,當國徽設計陷入僵局時,設計組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她。

某個午後,設計組的負責人攜帶着一封鄭重的邀請函親自來到了林徽因的辦公室。他們期待着林徽因能為國徽的設計帶來一線生機。

林徽因接過邀請函,沉默片刻後說道:“國徽關乎國家的形象,我會竭盡所能。”

接下來的日子裡,林徽因幾乎投入了所有的精力和時間。她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與符号,不斷嘗試将這些元素融入國徽設計之中。然而,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使她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最終不幸病倒。

即使在病床上,林徽因的手邊依然堆滿了各種草圖和資料。她的助手看着她那消瘦的面龐,不禁心痛地說:“林教授,您應該好好休息。”

林徽因微微一笑,回答道:“國家大事,哪能因為我一個人的病而停滞不前。”

國徽為啥不用康乾線條,用漢唐線條?林徽因:到霍去病的墓前看看

終于,在林徽因即将出院的前夕,設計組送出了國徽的設計方案。然而,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這份方案遭到了上級的駁回。

設計組的負責人帶着忐忑的心情去探望林徽因,将這一消息告訴了她。林徽因聽後,沉思片刻,輕聲說道:“設計上的确很有中國特色,但它還需要一些靈魂。”

“林教授,您有什麼建議嗎?”設計組負責人急切地問。

林徽因緩緩道:“或許我們可以在設計中加入麥穗元素,象征着豐收與希望。”

設計組的成員們被林徽因的見解深深打動。他們回去後立即開始對設計方案進行修改。最終,加入了麥穗元素的新方案獲得了上級的認可。

國徽為啥不用康乾線條,用漢唐線條?林徽因:到霍去病的墓前看看

林徽因對國徽設計的貢獻,雖未被大衆所知,但在當時的設計圈内卻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她用自己的才華和智慧,為國家的象征留下了自己獨特的一筆。

恢複健康後,林徽因再次全身心投入到了國徽設計的繁忙工作中。在一個深秋的下午,設計組圍坐一起,讨論着國徽邊緣的裝飾線條應該采用何種風格。

國徽為啥不用康乾線條,用漢唐線條?林徽因:到霍去病的墓前看看

一名年輕的設計師提議說:“我認為我們可以采用康乾時期的線條,那時期的藝術風格華美且具有代表性。”

然而,林徽因搖了搖頭,緩緩地說道:“我認為漢唐的線條更為合适。明天,讓我們一同前往霍去病的墓前,你們便會明白我的意圖。”

第二天,一行人來到了霍去病的墓地。站在那古樸而雄偉的墓碑前,設計組的成員們被其簡約卻不失莊重的風格所震撼。

回到北京後,林徽因在會議上深有感觸地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康乾雖然輝煌,但其後的清朝走向了衰落。相比之下,漢唐時期的盛世是後代難以複制的。我們的國徽,應該展現出新中國的崛起,而不是過去的輝煌。”

聽完林徽因的話,設計組的成員們被她的見解深深打動。他們開始重新審視國徽的設計,思考如何将漢唐的線條融入其中,使之既展現曆史的深厚,又寓意着國家的興旺發達。

林徽因的話,不僅是對設計的指導,更是對曆史和文化的一次深刻解讀。她的見識和智慧,再次為大家所欽佩。

在她的引領下,設計組最終完成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時代意義的國徽設計,成為新中國的重要象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