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球往事(1)星球大戰計劃—美國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上)

作者:事鑒

這是一段有趣的曆史,要講它之前首先要了解“”産生的背景。

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整個世界千瘡百孔。幾個老牌歐洲強國中,德國徹底趴下、英法強打精神拿着“戰勝國”的牌子勉強支撐。蘇聯擦了擦身上的血,開始和美國“商量”如何瓜分成果——這是屬于勝利者的權利。

歐洲闆塊,東歐國家吃着蘇聯面包,西歐國家打着美國點滴,基本沒争議。争奪的焦點在于德國,一番拉扯之下德國被分成東德和西德,基本也是意料之中。

亞洲闆塊,蘇聯也想把日本分成東日和西日,美國堅決不同意——當初幹日本可費老勁了。最後美國把北方四島給了蘇聯,蘇聯這才作罷。退而求其次,把北韓半島一分為二。至于中國,等他們内戰打的差不多了,來個劃江而治,美蘇一人一半,反正跑不掉。中東?石油還沒被發現,這會兒窮的隻能燒駱駝糞,理他們幹嘛?

世界隻有這麼大,美蘇兩國全都給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不過,美蘇兩國仍然互相猜忌,也都希望自己的地盤往對方延伸,最好能把對方給直接幹倒,自己做地球霸主。

于是蘇聯和美國相繼成立了名為華約和北約的軍事組織。雙方虎視眈眈,但又害怕掀起新一次的世界大戰,于是世界進入到“冷戰”當中。

地球往事(1)星球大戰計劃—美國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上)

冷戰(英語:Cold War,俄語: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間,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既非戰争又非和平的長期對峙與競争狀态。

這種對峙與競争除了直接的大規模的軍事沖突之外,還涉及政治軍事、經濟和意識形态等等一切領域,既是一種埋藏着戰争危機的和平狀态,也是一種以和平形态表現的戰争。

那時東風壓倒西風

冷戰的上半場華約(蘇聯)占有優勢,那是因為兩個原因:

1、二戰後全世界掀起殖民地獨立運動(也被稱為民族解放運動)的浪潮,亞非拉各洲的印度、越南、北韓、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摩洛哥、肯亞、古巴、尼加拉瓜等國紛紛脫離殖民統治而獨立。另外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勝利使得社會主義陣容更加如虎添翼。

2、北約(美國)則昏招連連,先是在北韓戰争中铩羽而歸,然後又陷入越南戰争14年長達之久。另一邊又無力阻止殖民地的獨立運動,加上20世紀70年代大行其事的凱恩斯主義導緻經濟滞脹,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出現了經濟增長停滞、失業增加和通貨膨脹。

此消彼長之下,美國陣營頻現頹勢。

就在這個時候,“蘇勳宗”勃日列涅夫同志“恰到好處”的搞了一個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西方-81”軍演。這場軍演模拟陸軍戰役戰略兵團,在諸軍兵種和戰術核武器的支援下進行的一次方面軍進攻級别的大縱深進攻作戰。

這場演習,蘇軍共投入坦克1500多輛,裝甲車和步兵戰車1200多輛,2個空降兵師,戰略火箭軍和陸軍火箭炮兵某部,海軍一個艦隊和若幹海軍陸戰團。

地球往事(1)星球大戰計劃—美國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上)

西方-81軍演

根據演習展示的成果,一旦華約和北約在1980年代爆發戰争,蘇聯方面将在8天内占領整個歐洲大陸。同時所展現出的正是蘇聯軍力的巅峰狀态。

此時整個歐洲噤若寒蟬,如同驚弓之鳥一般瑟瑟發抖,不約而同的看向了美國——大哥,你說咋辦?美國看着國内的一地雞毛,咽了口苦水說讓我先想想。

星球大戰計劃

此時美國的情況不樂觀。1973年,美軍被迫從越南撤軍。除了30多萬美軍的傷亡和耗費2500億美元之外還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沖突,美國國内黑人和白人的沖突日益增加,國民的反戰遊行一浪高過一浪。面對國内一系列沖突的焦頭爛額的形勢,美國當局隻能将目光轉移到國内,發展經濟穩定民生來緩和美國的國内沖突。

1970年代後期到1980年代初期,美國無暇過分管理外面的事情,就連伊朗國内爆發革命推翻親美的巴列維王朝,美國都懶得幹預。

但面對咄咄逼人的蘇聯,美國政府退無可退。在全面衡量一番之後,美國裡根政府認為應該利用自己的科技優勢,改變在美蘇争霸中的被動局面,進一步強化軍備競賽。1985年1月4日由美國政府立項開發,定名為: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的戰略防禦計劃,史稱“星球大戰計劃”。

地球往事(1)星球大戰計劃—美國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上)

該計劃是基于美國在太空技術、資訊技術、飛彈防禦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和發展潛力而制定的。裡根政府認為,美國應該改變原來被動防禦、互相保證摧毀(MAD)的核戰略思想,轉向主動防禦、摧毀敵人保護自己(DIP)的核戰略思想。并希望通過星球大戰計劃,實作美國及其盟友在冷戰中的戰略主動權和安全保障。

其核心内容是:以各種手段攻擊敵方的外太空的外太空洲際戰略飛彈和航天器,以防止敵對國家對美國及其盟國發動的核打擊。其技術手段包括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如微波、雷射、高能粒子束、電磁動能武器等)或正常打擊武器,在敵方戰略飛彈來襲的各個階段進行多層次的攔截。

美國的許多盟國,包括英國、意大利、聯邦德國、以色列、日本等,也在美國的要求下不同程度地參與了這項計劃。

(未完待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