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竹之韻的稻草人(原創)

作者:屈采薇

稻草就像是谷子的親娘。谷子是禾苗從無到有的孕育、在稻須裡從有到無的成熟,直到割掉成熟的稻子捶打而出。最後隻剩下稻草,默默無聞的幹枯,曆經磨難的稻草最後化為灰燼或成為牛兒們的食物。無論是哪一種結局,稻草幾乎為人類奉獻出了它的全部。

竹之韻的稻草人(原創)

于稻草而言,如果沒有深入到竹之韻的藝創空間,我或許隻有在田園豐收景象時,才會對它略有碼草成堆的印象。而在平時,對稻草是沒有太多熱愛的生疏。

記得80年代初期,捶出谷物的稻草,是農村裡許多人用來當柴火做飯、當食料喂牛的幹草。那麼現在呢?當天然氣、電器代替了太多的柴火,當飼料代替了牛的食料,被抽掉谷子的稻草就毫無用處。

竹之韻的稻草人(原創)

原始的柴火一旦被天然氣、電器所代替,總感覺有不踏實的虛空成分,柴火的消失有所違背自然屬性的規律。既然現在的稻草無用,而稻草人,又從何而來呢?

走進竹之韻稻草藝術的賣場展地,看着一個個由稻草編織成的少女、小朋友、羊群,馬兒與小鹿、綿羊與天鵝等等各種不知名的藝術成品,栩栩如生的稻草人,擁擠在這盛滿智慧、勤勞、創作的藝術之庫。它們就像是待在還未問世的深閨,各展英姿彰顯稻草的自然魅力。仿佛想争先恐後的出去裝點阡陌田園,山水鄉村,原上綠洲。如果給它們穿上外衣,在遠處的稻草人,誰又能識别其人草的動态真僞呢?

竹之韻的稻草人(原創)

一文不值的稻草在能工巧匠的手中,成為藝術的命題,成為生命的象征,成為文化複興進入鄉村振興與文旅樸實文化的結合代表。有時靜看,能看見每一根草都是薄弱易斷的,它就像人的細胞與皮膚,隻有緊密的連結在一起,成無情緒波動的生命,就能成就一種向上而開的生命力形象。

在紛繁複雜的紅塵,有多少人又何嘗不似稻草,有多少人的皮肉何嘗不是脆弱不堪。唯利是圖禍國殃民之叛,遠不及這些稻草人,因為稻草人不會成為賣國賊或漢奸走狗。

竹之韻的稻草人(原創)

縱觀曆史,有遊擊隊借用稻草人迷惑敵人的成功,有諸葛亮草船借箭十萬之多的智慧。這都是稻草為人類無私奉獻的精神典範,它應證了莊子之言:“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應證了老子之言:“弱者道之用”。

走過竹籬笆的圍欄,穿過木栅欄的小水車,隻見雜亂的稻草,被一根根打成見不到首尾的長辮,一圈圈堆積在生産庫的角落。這些辮子就像許多人需要理順的目标,隻有把雜亂的思想梳理成辮,才能編織出有價值的人生。

竹之韻的稻草人(原創)

稻草實乃亂草,說它是草除了燃料外一文不值。隻有當竹之韻的工匠們用智慧的結晶、用藝術的靈感、用勤勞的雙手、用不同的輔助材料、用不同的時間,把稻草編織成各種有趣的人與動物或仿制品,才成了價值不菲的樸實文化。

為什麼說文化樸實?因為太抽象的藝術,立在山水田園總感覺接不了地氣。隻有來自于自然最樸實的東西,才能讓脫離自然身體的初心返璞歸真。

竹之韻的稻草人(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