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關注”不迷路,更多精彩故事,您可以第一時間接收~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早晨在公園晨練、超市剛開門就沖進去搶雞蛋,以及退休後到處旅遊的老年人。
他們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活出了讓人羨慕的模樣。
但也有一些老年人,年紀雖然不算太大,身體素質也能支援出門,卻早早沒有了出門的念頭。
為什麼部分老年人不愛出門?天天窩在家裡不會覺得悶嗎?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老年人不愛出門的現象呢?原因其實很複雜。
一、深居簡出的陳阿姨
陳阿姨今年60歲,足不出戶已經4年之久,下樓倒垃圾似乎成了她唯一需要出門的事。
不是陳阿姨不想出門,隻有她自己明白,現在想出一趟門,需要克服多少困難。
早年間,陳阿姨很喜歡到處逛,尤其是剛退休那會兒。
每天鍛煉、買菜做飯、帶外孫女、參加舞蹈隊,生活無比充實。
身邊不少同齡人都羨慕陳阿姨身體好、精神足,每天想幹嘛幹嘛,想去哪去哪。
可就是這樣一個活潑、開朗、外向的老太太,如今卻變成了不愛出門的“老齡宅女”。
事情還要從“三年口罩”說起,由于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三天兩頭的封控讓陳阿姨不得不長期待在家裡。
物資方面有需要,社群考慮到老年人生活不便,也會安排專人定期采購并運送。
經曆了三年封閉式的生活,陳阿姨逐漸習慣了待在家裡。
她學會了上網、學會了用手機APP、學會了如何在無聊的生活裡尋找樂趣。
如今的她,想吃什麼、想玩什麼直接網上下單,少則半小時多則一兩日,就會有人送貨上門。
這4年間,陳阿姨不是沒有嘗試過出門,可每次出門她的感受都很差。
1年前,“口罩”終于過去,好不容易解了封,陳阿姨興高采烈出去大采購,結果發現自己體力跟不上,提着5斤東西上個樓就氣喘籲籲。
不僅如此,社會變化也讓她感到不适應。
4年時間裡,道路建設,家門口的公交站挪了地方,想坐車要多走幾百米。
路對面的小超市招了新的收銀員,開始實行掃碼結賬,導緻她站在櫃台前倒騰了半天,身後不耐煩的年輕人頻頻投來嫌棄的目光。
身邊的朋友打算組織一次出遊,陳阿姨卻喪失了積極性,甚至開始擔憂自己的健康狀況,出行過程中會不會遇到什麼意外。
從那以後,除了慣例下樓倒垃圾,陳阿姨幾乎再沒離開過小區。
經曆過“三年口罩”的朋友應該知道,由于情況特殊大家不得不被拘在家裡,也有老年人是以逐漸喪失了出門的能力。
但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人,即便沒有“三年口罩”這類特殊因素,依舊難以出門。
二、老年人出門困難,多受這些因素影響
長期待在家裡,意味着孤獨、寂寞,人類作為群居動物,生活環境、生活方式過于單一,難免會引發各種各樣的問題。
其實很多老年人不是不想出門,他們也渴望大好山河、渴望與同齡人保持聯系、渴望充實的生活。
但現實中有太多因素,成為了老年人出門的束縛。
1、體質不佳
抛開長期缺乏鍛煉導緻的體質不佳,其實大多數老年人進入60歲後,身體狀況都會呈現出大幅減退的趨勢。
受退行性變化影響,老年人身體機能日漸衰老,各種健康問題會在60歲左右集中爆發。
像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關節炎、心肺功能不全,都是比較常見的老年病。
出門雖然不需要具備太強的身體素質,但對比年輕人來說,老年人的身體情況更差,出行意願會更低。
同時,出行過程中發生意外的可能性也更大。
比如一些老年人存在骨質疏松、關節疼痛,不僅運動能力欠佳,稍有磕碰還會骨折,為了免除這些風險,待在家裡自然成了最安全的選擇。
再比如一些老年人心肺功能較差,出行過程中可能是以影響到運動能力,走兩步就氣喘籲籲、頭暈目眩,萬一摔倒、暈倒,自救、自保都成問題。
2、心理負擔過重
相較于生理上的出門困難,心理抗拒更難對付。
老年人會因為各種各樣的細節而感到焦慮,即便原本興高采烈準備出門,也會因為擔憂得不到緩解而心生抗拒。
出門通常需要考慮穿着打扮、物品攜帶、出行路線、交通工具、天氣情況等客觀因素。
如果老年人比較内向,甚至還可能因為社交壓力感到憂慮。
除了出行方面客觀因素帶來的壓力外,跟不上時代的“被抛棄感”,同樣讓老年人焦慮。
比如坐公交、地鐵的掃碼支付,超市結算時的掃碼結賬,到銀行存錢取錢被推薦使用ATM機等,公共設施的高度便利化,對部分老年人來說并不友好。
這些年輕人手到擒來的操作,在老年人眼中像一座座大山擋住了他們前進的步伐。
盡管有些老年人想嘗試接觸新的事物,想學習新的技能,但學習能力不足,操作不熟練,難免抓着别人問東問西。
而與之比對的,是來自他人嫌棄的眼神,和“回去讓你孩子幫你弄吧,我跟你說不明白!”之類的話語。
這些老年人在現實中每天都會經曆的情況接連上演,難免會打擊其出門的積極性。
反觀在家待着,無需考慮任何人的情緒,不會給任何人添麻煩,沒有了出行帶來的各種困擾,不會被嫌棄和鄙夷,老年人心理上會更願意待在家裡。
3、社交孤立
除了外界環境的不友好外,在老年人熟悉的生活場景下,也存在着打擊老年人出門積極性的問題。
比如一些老年人,退休後沒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子女忙于工作、教育孩子,沒有時間回家看望,導緻老年人的生活越來越孤獨。
長期缺乏社交,會造成社交能力下降,即便子女和朋友鼓勵老年人走出家門,這類人群也會因為不知道如何社交而抗拒出門。
不要小看社交孤立這種現象,對于已經退休的老年人來說,不再工作意味着這些人生活規律性較差。
如果沒有固定的朋友和日常活動,社交需求得不到滿足,其心理上就可能對外出産生排斥。
4、旅行帶來的多種問題
除了日常生活範圍的出行,出去旅遊也會間接導緻老年人抗拒外出。
退休人員雖然有終身俸傍身,但想要好好享受一次旅行并不容易。
和普通的出行類似,出遊需要考慮目的地、訂酒店、遊玩路線等等,這當中有很多不可避免的花銷。
如果老年人之間經常組織出遊,僅依靠終身俸往往是難以支援的,尤其是對于終身俸數目不多的人,對出門的抗拒心理會更強。
還有一個因素是水土不服,大多數人出遊隻考慮該怎麼玩、去哪玩,但對于老年人,出遊過程中保持健康才是重中之重。
如果老年人曾經有過出遊後水土不服造成不适的經曆,後續再有類似的活動,就不會考慮參加了。
三、社會、家庭支援是關鍵!
作為子女,平時一定要多花時間與父母交流。子女是老年人認識新時代的橋梁,一次耐心指教,會幫助老年人克服很多困難。
比如各種手機APP的應用,怎麼坐公交、坐地鐵、超市如何線上付款等等,老年人在學習當中逐漸掌握這些必要技能,可促使他們更好的适應這個新的時代,同時提升自信心。
沒有了嫌棄的眼神、沒有了催促和職責,老年人在生活中會更加從容的應對各種問題。
出行方面帶來的憂慮得到有效緩解,老年人自然願意出門。
除了技能方面的提升,子女還應該多督促父母維護身體健康。
比如監督父母定期體檢,了解身體各項機能的情況,積極排除和改善會影響出行的因素。
同時做好日常養護,飲食規律均衡、睡眠充足、合理鍛煉、培養興趣愛好等。豐富、充實、健康的生活方式,會成為老年人生理上乃至心理上的重要支撐。
老年人身心狀态時刻保持良好,今後就不會懼怕出行這件小事了。
社會方面,可以對公共設施進行改造,根據老年人的行為習慣,建立更加有好的公共環境。
比如現階段廣泛應用的各種線上服務,為了避免老年人不熟悉,可以在提供線上服務的同時,開通傳統服務管道供老年人選擇。
為了提高老年人的适應程度,社群也可以安排相關的指導課程,普及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知識和注意事項。
通過社會和家庭兩個層面的關懷,老年人出行方面的生理和心理負擔會被大幅減輕,沒有了出行障礙,相信老年人會重拾外出的自信和快樂。
總結
老年人不愛出門,并非不想出門,而是出門困難,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有很多。
社會背景、健康因素、心理因素、社交壓力、經濟壓力,均會對老年人出行造成阻礙。
為了改善這一現象,我們需要通過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對老年人的生活進行支援。
提高生活技能、重建立立自信,以及共建友好的社會環境,是老年人重新走出家門的關鍵。
各位朋友,你上次出門是什麼時候?你覺得老年人出門困難,主要受什麼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