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舞龍迎新年

作者:鲸魚兒童畫

01

教學目的

文化了解和價值認知

1、了解龍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征意義,包括相關曆史傳承,神話傳說,體會龍的精神。

2、了解春節舞龍的傳統習俗文化,并認識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傳承,進而加深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認識和尊重。

觀察分析和造型表現

1、通過觀察,認識龍造型上的變化,以及在中華民族傳統中龍的特殊地位,知道龍的各部位的動物原型,欣賞其造型,抓住特點,設計出龍的形态。

2、了解認識人物在舞龍是的動态展現,抓住其特征,設計出和舞龍動态之間的和諧與平衡。

02

創作要點

1、欣賞舞龍的各種素材圖,并觀察其特征,抓住要點,學會舞龍舞起來的動态表現和人物舞龍之間的動态關系。

舞龍是跟着繡球做各種動作,觀察其特征,進而設計出舞動起來的動态。龍頭可以以側面的方式去展現,龍身可以在擺動的走向做一個更有弧度的展示。

人物放于畫面前方,與龍頭各處一邊,一上一下一左一右,而龍身圍繞着人物進行展現,讓畫面有穿插,展現出層次感。

2、舞龍和人物的色彩和背景的色彩做出冷暖的區分。

舞龍和人物都系畫面中的主體,我們可以看為一體,作為暖色調的方式進行處理,這樣可以讓畫面更有新年歡樂的氛圍感,也能讓主體物更有突出的效果。

主體物已經夠豐富了,在畫面的背景設計上我們以簡化的方式進行展現,可以加個燈籠串和一些飄落的金元寶,營造春節氛圍感。背景色可以用冷色調,以漸變色的方式進行處理,這樣背景就可以做到不單調,但也不搶風頭。

03

觀察讨論

舞龍俗稱舞龍燈,是一種起源于中國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舞龍源自古人對龍的崇拜,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會舞龍,從春節開始舞龍,然後二月“龍擡頭”、端午節時也舞龍。舞龍時,龍跟着繡球做各種動作,穿插,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姿勢。是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漢族的一種民俗文化。(文字素材摘自百度百科)

舞龍迎新年

舞龍和舞獅,古時是在一年中的大型節日裡面節目之一。随着華人移民到世界各地,舞龍舞獅文化,已經遍及中國大陸、港澳台地區、東南亞,以至歐美、澳洲、紐西蘭各個華人集中的地區,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字素材摘自百度百科)

舞龍迎新年

舞龍(dragon dance)的“龍”,通常都安置在當地的龍王廟中,舞龍之日,以旌旗、鑼鼓、号角為前導,将龍身從廟中請出來,接上龍頭龍尾,舉行點睛儀式。龍身用竹紮成圓龍狀,節節相連,外面覆罩畫有龍鱗的巨幅紅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約莫有十數來丈長。龍前由一人持竿領前,竿頂豎一巨球,作為引導。舞時,巨球前後左右四周搖擺,龍首作搶球狀,引起龍身遊走飛動。舞龍活動在鞭炮聲中正式開始,行進中的巨龍或盤旋、或翻滾。(文字素材摘自百度百科)

04

教材準備

荷蘭白卡紙,黑色筆,馬克筆,彩色細頭筆,黃色丙烯筆,白色高光筆

05

教學步驟

舞龍迎新年

在紙張上設計出男孩在舞龍的動态

注意兩者之間的和諧

背景加上燈籠串和一些飄落的金元寶

舞龍迎新年

将畫好的線稿

用馬克筆給人物和舞龍,燈籠串等

暖色調方式平塗出第一遍色彩

背景由冷色調作為漸變色

舞龍迎新年

将塗好第一遍色彩的畫面

用較深的色号給各個區域

強調出暗部

讓畫面有了色彩變化

舞龍迎新年

借用彩色細頭筆

給畫面用點線元素進行裝飾

并用黃色丙烯筆畫出人物衣服的花紋

白色高光筆做出高光

舞龍迎新年

燈籠串用黑色筆寫出

“迎龍年”等有關主題字樣

舞龍迎新年

用粗頭筆給畫面的外輪廓

進行加粗 增加畫面感

舞龍迎新年
舞龍迎新年

另取紙張畫出兩顆鞭炮

大小上要有差別

作為前景設計

讓畫面增加豐富度以及氛圍感

畫面完成~

▼效果圖▼

舞龍迎新年
舞龍迎新年

-END-